新冠疫情之后,各国如何建立更有韧性的经济

文|迈克尔·雅各布斯(Michael Jacobs) 编辑|郝洲  

2020年04月04日 13:53  

本文2572字,约4分钟

一个经得住考验的经济修复和刺激计划,应该有长远打算,最终是为了"恢复得更好", 而不仅仅是解决当下的"病症"。

今天,全世界的人们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乎健康与经济的紧急状态。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国家,政府在努力控制病毒的传播速度,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中。与此同时,多国政府在努力为经济提供更多流动性,以确保中低收入人群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控制病毒、稳定经济",是当前各国政府的重中之重,在未来的几周之内,这仍将会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控制"与"稳定",恐怕只是人类在面临这场危机的第一阶段时的方案。在危机解除之后,一系列后续的经济问题将更加考验决策者的智慧。

迈克尔·雅各布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经济学教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新冠疫情引发的危机已经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这场危机将与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不同,而我们尚不知它将如何发展。近期的经济预测表明,2020年全球GDP将至少,收缩幅度将是2009年的两倍。大量的财政刺激措施和纾困方案已经出台,更多的还在路上。2008年-2010年间,为缓解金融危机,全球一些最大的经济体实施的财政刺激方案平均占到该经济体GDP的 ,可以肯定,2020年的刺激方案将会超过这一数字。

在各国政府酝酿中期刺激、救援计划以及开始思考长期复苏计划之际,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政策的制定应该仅仅谋求"回到之前的状态",还是应该寻找新的机会以重塑我们的经济与社会?

新冠疫情危机暴露了现代社会和经济中有关"韧性"的深刻问题,那就是,在面对包括公共卫生危机在内的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做足了准备。尽管之前有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很多卫生专家警告过全球疫情大流行的风险,但对疫情有所准备的国家寥寥无几。

事实上,我们的世界正面临着多重风险,眼下疫情带来的冲击并不能减弱世界面临的其他危机的严重程度,其中就包括严峻的气候与环境问题。气候与环境崩溃的风险正在上升,极端天气事件愈加肆虐,专家们有关气候变化的警告声不绝于耳。2019年11月,欧盟议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决议,宣布欧洲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可惜的是,此次疫情暴发之前,虽然全球面临气候和环境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国政府尚未采取足够有效的应对措施。

也许新冠疫情带给各国政府最重要的教训是政府应以更加防范与谨慎的态度对待公共风险,并大幅增加为防范此类风险的准备工作。 这一教训对应对气候和环境危机的同样适用。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产业链、全球金融体系的各个环节互相依存又极其复杂,在遭受重大冲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格外脆弱。 更具韧性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应该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一个重要目标。

因此,在制定应对此次疫情危机的刺激和恢复计划时,应该同时将应对气候和环境危机的诉求考虑自内。一个经得住考验的经济修复和刺激计划,应该有长远打算,最终是为了"恢复得更好", 而不仅仅是解决当下的"病症"。此外,当今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其他课题,包括改善公共健康福利和提高社会关怀、改善教育和技能、提高生产率和收入以及加速数字化等,都应成为建设更有韧性的经济的考量目标。

我们谋求的经济复苏应改变当前不可持续的经济活动模式,向全新、更可持续和更包容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刺激方案应该鼓励私营和公共资金流向利润丰厚的低碳投资机遇,在实现迅速减排、支持就业和增加收入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里仅举一些在环保领域可以施行的绿色刺激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可以产生大量就业和收入,而且会带来短期和中期的正面社会效应。例如:

住宅:为住宅实行提高能效的改造,这不仅从长期来看可以大幅减少能源消耗,收回成本,也能在短期内带动大量就业。对于低收入国家,在提高保障房建设及住宅改造速度方面,也有着巨大空间。

交通:通过大量投资充电桩、绿色公交、城际轻轨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出行。

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网络:太阳能和风能已接近现有及新建燃煤电站成本,或已经实现成本平价,能够在经济、能源安全、空气污染及气候方面产生效益。同时可扩大智慧电网,包括储能和智慧能源系统的建设。

气候适应措施:随着气候变化加速,很多国家需在洪水及沿海防洪、排水及排污系统方面扩大投资。未雨绸缪不仅会带动经济与就业,也将增强本国抗气候风险的能力。

自然保护和土地管理:以提高生物多样性、扩大对公众开放为目的栖息地和自然保护项目,能够为城乡提供大量就业,并提高生活质量。

废弃物管理和回收:许多国家在改善城市废弃物管理及提高回收率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土地除污、河流和海洋清洁、废弃物清洁等项目为创造就业、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空间。

工业去碳化和减少环境影响:为实现净零排放转型,需在工业流程和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特别是在能源密集型行业,实施以消除废弃物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可以通过一揽子刺激措施来提供支持。

与气候环保有关的研究、开发:虽然目前降低排放和应对环境退化、提高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各项技术已经出现,各国政府还应加大投资这方面的研发和示范项目,不断完善上述技术并进一步降低成本。

技术和培训:为实现低碳和绿色经济发展,新技术和工人必须从夕阳行业向新兴行业转移。为确保"公平转型",各国必须在技术发展和培训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同时,还要让工人掌握技术、适应新工作,这本身将有利于刺激措施的实施。

疫情冲击之后,各国面临的机遇将是如何及时又适度地利用复苏计划重振国家经济,通盘考虑,以实现环境和社会目标。并非所有计划措施都必须是"绿色"的或可促进持续发展,我们也有充分理由将这样的思路和措施用于应对其他重大挑战,如提高生产力、改善老年人卫生和社会护理、加速数字化发展等。但大部分措施可以、也应该是绿色的。

归根到底,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国家在公共支出、投资和政策制定方面都是有选择的。将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注入到经济刺激的方案中,将促使市场从事最擅长的事情:进行创新,并推动低碳转型的加速发生。

(作者迈克尔·雅各布斯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经济学教授,于2004-2010年间担任前英国首相戈登·布朗的特别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