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中国2020年外贸走势?|《财经》数说

文/《财经》特约作者 邹碧颖 编辑/王延春  

2020年04月15日 19:47  

本文2695字,约4分钟

尽管中国与外贸出口相关的行业在全力复工复产,但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新订单更为困难,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也受到干扰。目前来看,中国出口在第二季度顺利反弹的可能性较小

4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如何解读这一重要数据变化,背后隐含的经济周期变化和疫情短期冲击分别是什么?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前3个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减少80.6%。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宏观分析师万钊表示,下一步政策的重点应该是熬过海外疫情的至暗时刻,采取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等措施,重点缓释疫情冲击、缓解企业和居民现金流压力,确保企业不破产、员工不失业,等海外疫情高峰过后助力经济实现快速恢复。

3月集中补发货,并不意味出口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3月中国进出口出现回升,贸易平衡由前2个月的逆差转为顺差。3月,中国外贸进出口2.45万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1月-2月收窄8.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9万亿元,下降3.5%;进口1.16万亿元,增长2.4%。

万钊认为,考虑到3月PMI新出口订单的环比仍然在恶化,以及3月疫情在欧美国家全面暴发,3月出口好于预期,主因是出口商集中补发货,并非是外需好转。据万钊分析,2月受到疫情冲击而无法正常生产的出口商,在3月集中补发货,并不意味着3月出口向好。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债券市场对3月出口超预期的反应比较平淡,4月的出口可能继续回落。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尽管一季度外贸形势好转,但是未来增长压力仍然很大。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外需仍然疲弱。特别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成为疫情重灾区,部分外贸企业在手的订单延期或被取消,新签订单受到影响,消费类行业出口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外贸行业仍处于收缩区间,面临的挑战仍然巨大。

关注中国外贸国别结构新变化

根据海关数据,一季度,中国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增长,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下降。

中美贸易总值6680.1亿元,同比下降18.3%;其中,对美出口4765.5亿元,下降23.6%;自美进口1914.6亿元,下降1.3%。中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均有所下降,而出口医药材及药品52.5亿元,增长6.3%。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逐步落地,大豆、猪肉、棉花等商品自美进口增长迅速。

与此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高出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而对东盟、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6.1%和5.7%。其中,中国对东盟进出口9913.4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1%。

万钊认为,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逆势增长不仅是今年的现象。贸易的增长受益于国家间积极的贸易政策、东盟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速与贸易需求,以及今年年初东盟国家受疫情影响较轻。此外,中美贸易战后,东盟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国对美出口的替代作用。

“短期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今年年初的疫情并不是很严重,对中国出口采取的限制措施并不是太严格,所以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是很大。”赵萍认为,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占外贸总值首次超过30%,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未来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疫情对产业链的冲击是暂时的

据中国海关统计,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一季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95万亿元,下降11.5%,占出口总值的58.5%。同期,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5969.8亿元,下降15.3%,占17.9%。

此外,铁矿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和肉类等重点民生消费品进口较快增加。一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砂2.6亿吨,增加1.3%;进口原油1.3亿吨,增加5%;进口煤9577.8万吨,增加28.4%;进口天然气2465.6万吨,增加1.8%。此外,进口大豆1779.2万吨,增加6.2%;进口猪肉95.1万吨,增加1.7倍;进口牛肉51.3万吨,增加64.9%。受疫情影响,中国进口医药材及药品619.1亿元,增长14.8%。

在4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2020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中国内需推动进口表现较好。随着国内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逐步恢复,中国强大的国内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赵萍分析,疫情较为严重的欧美国家,在应对疫情的同时已经开始复工复产。如奥地利的零售行业与西班牙的制造业、建筑业已开始复工复产。美国经济虽然无法“一键重启”,但部分地区最早有望下月逐步恢复秩序。一些跨国公司也开始重启全球工厂,这些都意味着全球供应链出现恢复的迹象。二季度外贸增长不容乐观,压力仍然很大,但是也有可能看到全球供应链恢复的曙光。

在万钊看来,疫情对产业链冲击的影响是暂时的。受此次疫情冲击,跨国企业今后或许会加强库存管理与灾备,预留足够的核心零件库存,应对突然的、紧急的产业链断裂。考虑到产业链布局需要靠近消费终端,而中国市场的消费增速最快,跨国企业不会仅因疫情影响而大规模地将产业链转回本土。

2020年中国出口挑战更大

“中国的外贸出口不仅在头两个月面临国内疫情的负面影响,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实际上给今年的外贸出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赵萍看来,由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面临着疫情防控的挑战,一些产业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全球的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202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将远低于2019年,其中出口面临的挑战更大。

万钊预测,根据目前国际贸易的走势,中国的国际贸易在上半年还可能出现逆差,但今年下半年开始可能出现微型回暖。此前本预期待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出口贸易将会回暖,但疫情在海外的二次暴发,导致海外经济受到影响,对于国际贸易的预期由一季度较差调整至上半年较差。

李魁文表示,国际市场的需求萎缩必然会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外贸新订单减少等问题开始逐步显现,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容低估。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外贸韧性强、竞争力强,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

据海关统计,2020年一季度,中国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下降2%,比整体降幅小4.4个百分点,呈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民营企业进出口2.78万亿元,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9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5%,成为带动3月当月外贸好转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