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发审委扩容,释放了什么信号?

文丨《财经》记者 郭楠 王颖 编辑丨陆玲  

2020年04月16日 19:01  

本文1843字,约3分钟

审核速度加快,发审委扩容,科创板项目收到监管函,关于IPO的一举一动都引发市场关注

审核速度加快,发审委扩容,科创板项目收到监管函,关于IPO的一举一动都引发市场关注。

4月15日,证监会公示了第十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增补委员拟任人选,拟任委员共有20人,其中16人来自证监系统内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高层会议多次提及资本市场。4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指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近日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也再次提到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市场明显感受到了股权融资市场的升温,近期证监会核发批文明显加快,再融资规模逐渐提升。

一位券商保荐代表人表示:“IPO目前节奏正常,前一段是补年报加疫情影响,上会的少,现在加快了点步伐。”

投行人士何南野认为,这也充分说明国内资本市场受疫情的影响在不断减弱,资本市场各项功能在稳步发挥,疫情未对资本市场改革形成阻碍,各类改革举措依旧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注册制的时代在全面到来。

增补20名发审委员

4月15日晚间,证监会公示了第十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增补委员拟任人选,名单显示,拟任委员共有20人。

本次发审委拟任人选大多数来自证监系统,其中5人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3人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8人来自各地证监局,另外4人来自会计师事务所。

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财经》记者表示:“增补发审委委员的名单在去年底就进行了公示,确实是发审委员不够用了,不仅IPO申报家数多,更多的是再融资申报。”

2019年12月,为了保障发行审核工作顺利平稳推进,提高发行审核工作质量,强化发审委队伍建设,证监会对发审委增补人员名单进行过公示,当时23人进入公示名单,包括了本次公示的20位候选人。

第十八届发审委自2019年2月上任,共有21名委员,其中13人来自证监系统,5人来自律师事务所,3人来自会计师事务所。这与之前超期服役的第十七届发审委相比,取消了兼职委员,人数缩减三分之二。

发行审核改革一直是证监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9月底,证监会就《关于修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的决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正式稿仍未出台。

中国资本市场股票发行已经逐步进入注册制时代。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取消发行审核委员会制度。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表示:“注册制意味着审核权力的下放,上交所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实践,不像过去发审委的审核模式,而是多提问题,力图问出真相。”

助力股权融资提速

除了发审委扩容,近期国务院会议重点强调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IPO审核节奏加快,引发了市场关注。

4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指出,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

4月9日,金融委会议提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4月10日,证监会核发5家IPO批文,较此前每周2家-3家有所提速。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IPO家数为51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为786.22亿元,增发家数为43家,募集资金规模为1539.67亿元。

投行人士何南野对《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发审委扩容、IPO审核提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凸显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对冲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冲击;二是监管审核更加具有包容性和人性化,考虑到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在审核进度方面给予了中小企业优先的安排,使得中小企业一季度上市数量和发行规模占比较大;三是自科创板推出之后,监管层的审核理念不断发生变化,审核规则更加突出重点,审核人员更加注重企业的本质,抓大放小,众多存在一般性瑕疵的企业上市不再存在障碍。

另外,下半年再融资总量会爆发,迎来集中发行期,因为再融资新政后,上半年很多企业积极申报,下半年通过审核并发行。

“关于IPO节奏,最近金融委和常委会都提出要更加市场化,更多的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现。”王骥跃认为。

审核效率提升,严监管态势不变。

4月10日,证监会发布了针对科创板发行人、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的多项监管措施,矛头直指在股票注册发行过程中存在的多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