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报告: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2020年05月10日 09:16  

本文3748字,约5分钟

5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在介绍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指出,主要包含7点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要点如下:

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央行表示,2020年一季度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 6.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4.9%。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对外贸易结构继续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央行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央行表示,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之间的平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央行表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 保持流动性充裕

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全球经济面临极大不确定性

央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全球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短期已滑入衰退轨道;疫情走势尚不明朗、各国应对力度参差不齐,全球经济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局部金融风险加速积累,值得警惕;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空间进一步压缩。

以下是报告中有关“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的原文: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 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大“六稳” 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 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 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 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 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特 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 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处理 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保持物价水平 基本稳定,多渠道做好预期引导工作。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 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持续深化 LPR 改 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之间的平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 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 性合理充裕。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和国内外市场的监测,综合运用多种 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 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 名义 GDP 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增强调控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 和有效性,进一步把握好流动性投放的力度和节奏,维护货币市场利 率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更加重视经济 增长、就业等目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为有效防控疫 情、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处理好内部均 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维护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正 常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推动银行 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为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继续发挥 3000 亿元专 项再贷款政策的抗疫保供作用,做好收官工作。引导金融机构继续运 用好 5000 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实 施好 1 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与实体经济恢复情况相匹配,与 3000 亿元、5000 亿元政策相衔接,避免出现断档,持续扩大对涉农、 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的信贷支持,引导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三是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 体经济。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建立健全银行增 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加强政策协调,促进金融要素流向 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 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研究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 振兴政策衔接,加快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考核办法。引导金融 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提高尽职免责认定比例,加强与政府性担保 机构合作,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民营企业等领域。发展供应 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对保持就业 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 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 性。

四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 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深化 LPR 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 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用 改革的办法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 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督促银行严格落实明示贷款年化 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 动稳定器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为基于实需原则 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的 财务理念,通过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 可兑换,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支持人民币在 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五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 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加强金融债券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分层 分类的储架式发行管理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 范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互联互通,推进托 管行与交易报告库建设,确保金融市场整体稳定和安全高效运行。积 极稳妥推动债券市场制度性、系统性开放,引入更多中长期投资者。

六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 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推动全面落 实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体系,严格业务 边界,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更好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 作用。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 理,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关系,完善经营授权制 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 制能力。

七是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国 务院金融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巩固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继 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和 政策,统筹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抓住重点,把握节奏,确保党 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风险化解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为 2020 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