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论

《财经》杂志   

2020年06月08日 09:16  

本文1068字,约2分钟

全球化不会因疫情而终结; 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

全球化不会因疫情而终结

(《财经》2020年第11期“‘各国将继续看到全球化的好处’——专访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新冠肺炎疫情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也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疫情对世界经济、安全和全球发展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加速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演变。虽然全球化这一历史大势不会因疫情而终结,但其结构和内涵可能出现新的变化。这次疫情再次凸显了全球性问题的治理机制缺失。疫情为本就反对全球化的群体提供了新论据,助长了保护主义的思潮。但同时,疫情也以无比清晰的方式警醒世界,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不管承认不承认,人类事实上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全球性挑战面前独善其身。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

(北京 刘瞳)

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

(《财经》2020年第11期“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什么值得期待?”)

随着新技术迅猛发展,个人信息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元素,与此同时,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保障个人信息安全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理念、原则、范围界定、各方权责等做一致性的约定,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制来维护公民最基本的个人信息权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信息安全的客观需求。因此,要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进程,推动尽快出台《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部门规章,构建和完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体系。

(天津 张莎)

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财经》2020年第11期“两千家A股民企季报彰显疫情冲击:警惕不良贷款率上升”)

从长期看,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消长与宏观经济的起伏走向相反。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展开,今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低开高走”。相应地,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望随着疫后宏观经济的好转而下降。

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与此同时,治本是关键。因此,要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对银行体系的单一依赖。对企业而言,更多借助IPO、新三板等手段获取资金;地方政府可以发行地方债、城投债等方式筹措资金。对银行而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降低经营管理风险,提高抵御经济周期能力。银行业务结构要逐步综合化,客户结构要实现均衡化,收入结构做到多元化,不断提高零售客户比例,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

(上海 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