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温奶最为黄金的时期,真正能制约到乳业公司扩张的因素只有两个,一是奶源,二是包装。”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瑞典包装企业利乐决定再增在中国的投资。6月9日,利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朱屹东表示,该公司在呼和浩特再追加7亿元投建全自动化封盖工厂,投产后将主要生产利乐梦幻盖,最大产能将达每年100亿个封盖,该工厂预计将于2021年初落成。至目前,利乐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已达44.6亿元。
梦幻盖是可重复闭合使用的一步式开盖,该设计应用在伊利、蒙牛等公司的金典有机奶、特仑苏包装上。对于消费者而言,可提升“在途饮用”的便利性,满足更多消费场景需求。
事实上,利乐能够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成长,和常温奶在中国的发展不无联系。乳业专家王丁棉此前介绍,在2000年前,中国整个液态奶市场中巴氏奶占据了90%的份额,彼时常温奶仅10%。而到2003年,常温奶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到2006年后,常温奶几乎已经占据70%的市场份额。
而在乳企纷纷发展常温奶业务时,正是利乐满足了其在包装乃至扩张上的要求。在这些乳制品企业急于进军全国市场时,利乐的灌装技术和无菌包材,解决了鲜牛奶无法长期保存的难题。
不过,当利乐的专利保护期到了之后,国内很多同类型的企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牛奶包装上,大企业还是会选择利乐,但也有一些乳制品开始同时使用国际纸业、纷美、康美包了。”福建一饮料包装涂料供应商表示。
企业为了分摊风险减少成本,在选择设备、包材供应商时,也不再是单一依赖一家。“同时用三家,是增加了抗风险的能力。假如一家有问题,不至于对企业供货造成影响。同时供应商多样化,也可以发挥出各自擅长的技术。”该人士进一步称。
竞争者的不断加入,撼动了其市场份额,但目前利乐的占比仍不低。公开数据显示,利乐公司全球在2019年的净销售收入115亿欧元,亚太区销量占全球销售额的35%,大中华区销售额占比超过10%,是利乐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然而,利乐对于中国市场的野心并不停留在无菌包装市场,封盖工厂落成后将大大提升利乐区域性的供应链效率,缩短供货周期。有分析人士指出,利乐此番加码中国市场,不排除其意欲拉大与竞争对手距离的可能。
面对时下国际环境,“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在西方国家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开始鼓励本国企业将海外生产线撤回本国,减少海外投资。利乐为何持续加码中国消费市场?
朱屹东依然对中国乳业发展持长期看好态度,其表示从数量的角度上来讲,2019年中国乳品人均的消费量是35千克,在欧美国家是超过100千克,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从质量的角度上来讲,整个行业在进行升级改造,消费者追求更高质量、更高颜值、更高便利性的产品,这也给利乐公司很大信心。
山姆会员商店、罗森等其他外资巨头则坦言,他们的信心不仅来源于“疫”外的新消费增长点,还来自中国经济趋稳向好、中高端消费群体持续扩大的长期趋势,以及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承诺。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改善进口商品供给,鼓励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首发或同步上市新品。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