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专业有笃定的“钱途”或必将贫穷

《财经》新媒体主笔 十年砍柴/文 涂伟/编辑  

2020年08月02日 14:19  

本文2042字,约3分钟

社会上流行的庸俗成功学,标准很简单,即升官发财。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或看他官居何职、或看他月入几钱,这种成功学深深地影响大学专业填报。

最近,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刷屏了,她以676分的高考成绩列居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小钟这一成绩的取得尤其难得,她是一位留守女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在家乡读书。成绩出来后,老师们为她骄傲,校长带领老师连夜进村报喜,乡亲们也为她高兴,在祠堂门口放鞭炮庆祝。我认为这不是炒作高分学生,而是对一个坚强、上进的女孩,在并不优越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的肯定,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小钟对记者说,受敦煌守护者樊锦诗先生影响,她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此消息出来后,一些网友表示可惜。有人说:“到就业的时候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还有人说:“这种家庭应该选毕业后可以赚更多的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新浪微博的一个大号“股社区”也就此发表评论:

“她如果是我的亲戚的话,我会建议尽量选商业回报高的专业,她这种算是小概率基因爆发的天才,应该把握住这种机会趁机改变家庭环境,以及为自己后代的阶层跃升尽可能的提供助力,只凭个人喜好选清水专业,确实有些任性。现代社会的竞争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有能力的个人本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的。”

我不怀疑这些充当小钟人生导师的人是出于善意,但在我看来,此类观点是皮相之论——甚至连皮相之论都算不上。应当承认,大学各个专业有职业教育的属性,不同的专业毕业后,就业机会和获得的平均薪酬亦有差别。这是一些热门专业受到追捧的原因。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大学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本科阶段教育,首先是一种素质教育。进什么样的大学接受教育比选择专业也许更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仍然可以作为当下考生选专业的圭臬。没有哪个专业笃定就有“钱途”,如热门的金融、法律、外贸、经管,似乎毕业后能挣更多的钱,但这也只是就概率和可能性而言。如果一个学生并不喜欢这种专业,仅仅为了将来更大的“钱途”而入其门,几年学习下来并不快乐,他的潜能因此未能得到充分的开掘,何苦来哉?再者说,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多,就业竞争也相对激烈,农家孩子金融专业毕业后就能顺利地进入银行或证券公司?

反之,冷门专业就业未必冷,因为报考的学生总量少,有天赋的学生喜欢这个专业倒是容易脱颖而出。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一个人从事任何一个行当,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用心去工作,就会出成绩,从而使生活有良好的保障,获得社会的尊重。无论是学考古、中文、历史,还是学动植物、地质地理,皆是此理。选择冷门专业,只要成绩优秀,照样可以改变家庭环境,对家族的弟弟妹妹有助力。将来,作为一位母亲来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子女的良好影响,未必比从事金融工作差。全国考古界的从业者纷纷发声力挺小钟,很能说明问题,这些已在考古界或文博界做出成绩的人,没谁穷困潦倒吧?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1992年参加高考,他是那一年江苏省宿迁市高考第一名。抱着“当官”的人生目标,他填报了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进入人大社会学系后他才知道,这个专业并不培养做官的。毕业后刘强东选择了创业,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选择哪些专业更有“钱途”的争论已有几十年历史,但专业的“钱途”往往风水轮流转,报考时的热门专业,等到毕业后没几年,变成了“冷门”。钟芳蓉填报考古系引发的争论,让我想起31年前——1989年我参加高考时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那一年的高考题目是: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那时候已经流行报考金融、法律等有“钱途”的热门专业,而我是文史爱好者。这个作文题击中了我的心扉,我有感而发,借作文题这个酒杯浇自己的块垒。那年我的语文考试得了高分,后来读了兰州大学中文系。文史哲在当时已经是不被人看好的专业。我进大学后住在一个混合宿舍,宿舍里4名中文系学生3名法律系学生,可谓是冷热参半,泾渭分明。而今毕业二十七年了,再比较一下中文、法律两系毕业生的状况,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两个专业的人大多过得不错,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一些成绩。当然,这只是个很小的标本,我们毕业后的二十余年,也碰上了千载难遇的好时代,形势比人强。但仍然可以看出来,同一所大学里,专业对学生前途的影响,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不论选择何种专业,只要个人努力,运气不是太差,就会有不错的回报。

祝福钟芳蓉同学,相信自己的选择吧,考古的世界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