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1/8街市出现新冠集中传播,叠加夏季高发鼠患,消毒防疫压力陡增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2020年08月06日 18:53  

本文4114字,约6分钟

目前香港出现确诊者群组的街市已至少有11个,遍布全港多个地方。其背后所反映的,则是香港至今没有成规模的生鲜食材入户配送渠道、电子支付亦尚未在街市中普遍采用的现实

中国香港特区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情况演变可谓“一波三折”。在每日确诊数字接连2日出现小幅回落的同时,多个街市又成为确诊病例集中出现的“感染群组”所在地。 

以近日集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者的红磡及土瓜湾街市为例:截至8月5日,两街市内均累计出现了至少10名以上的新冠肺炎确诊者。其中,红磡街市最初是海鲜鱼贩中出现确诊感染者(至少6人),随后又在干货售货员、冻肉售货员、清洁工等各类员工中出现确诊者。

“由于两者均与疫情暴发初期的华南海鲜城一样,与海鲜及鱼有关,担心会成为翻版。街市环境高危,呼吁市民尽量减少去街市,若避无可避要到街市,事后也要彻底清洁双手。”香港特区政府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近日称。

而在7月29日,因大连市出现新冠病毒疫情传播,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曾指出:武汉、北京及大连的疫情都有“海鲜”这个共同点,从事海鲜加工和销售的工作人员要格外注意加强防护。

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香港已出现感染群组(3人以上确诊者)的街市已至少有11个(深水埗北河街街市、黄大仙大成街街市、观塘瑞和街街市等),位置遍布全港多个地方。前述两个街市已关闭2日进行清洗,其余街市也增强了相应的消毒程序。亦有多位专家及从业者屡次提醒称:希望市民在挑选海鲜时,“不要贪靓,用手直接拣选。”

因情况特殊且尚未确认传染途径,外出时强制要求佩戴的口罩,两轮拖拉的买菜车、护目镜、透明面罩、一次性手术手套、单独用来装硬币的银包……独立使用的一系列工具,近日成为香港众多家庭的“买菜标准装备”。其背后所反映的,则是至今没有成规模的生鲜食材入户配送渠道、电子支付亦尚未在街市中普遍采用的现实。

街市屡现疫情:四条可能途径

“辖下有97个公众街市及熟食市场/中心,合共提供约14000个出租摊档,售卖多类货品,由新鲜粮食、熟食、衣物以至家庭用品,式式具备。个别公众街市亦有提供服务行业摊档。我们负责妥善管理这些街市,致力保持街市整洁。”

以上是香港食环署对街市的官方介绍文字。作为平民生活的典型代表,方便、热闹而又富有人情味的街市(类似内地中小型集贸市场加杂货市场的集合),是香港人生活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号称“五分钟即有便利店、十分钟即到超市”的香港,形形色色遍布全港各地的大中小型街市,依然是广大香港市民采购“游水”活鱼虾等各类生鲜食材时的优先选择。其价格未必便宜,但一般以食材的“鲜”和“靓”著称,每日上午及傍晚交易时段即将结束时,大量食材亦会被摊贩们扎堆儿减价出售。

街市亦可以室内还是室外大致分为两类。其中出于管理、环保等原因,以室内街市居多。后者位于露天,以街边摊为主。前者则大多被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小格子单位。不仅如此,室内生鲜街市内亦往往会设置大排档或快餐店,位于周边的各类人士往往会在工余到街市内找地方解决午餐或晚餐。

正因如此,与内地不同,香港的街市往往没有人流的明显差异,每日从早到晚皆是熙熙攘攘。而诸如此类的街市经营特点,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为病毒创造了有利的传播途径。

截至到8月5日时,食环署下辖街市当中,已有11个出现了香港标准的感染族群。其中,红磡及土瓜湾街市在8月5日仍有人确诊,累计25名确诊者,近日新增个案属于位置相隔较近的鱼档摊贩。

张竹君则表示:港大在红磡街市和土瓜湾街市取的环境样本暂时未验出阳性。由于街市出现确诊感染者后都会大清洁,环境样本是阴性证明清洁做得好,暂未能确定街市确诊者是人传人还是环境污染。此外,根据街市地图,红磡街市的四个鱼档距离很近,土瓜湾的两个鱼档则是对面档,怀疑这些感染者可能互相之间有关系。而因这两个街市早前已进行多次大清洗,依然接连出现确诊病例,怀疑有环境污染,故邀请香港特区政府顾问专家前往视察。

在进行实地探查(现场抽取鱼档砧板、污水渠、冰块及水等环境样本,但未有鲜鱼样本)后,作为顾问的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指出:鱼类及海鲜是冷血动物,被病毒感染机会低,最大的可能性是有染病的档贩及职员,与周围相熟的档贩一同进食时传播病毒。

另一个可能性是病毒经老鼠传播,“鱼档有好多冰,病毒可在摄氏4度以下环境长时间存活,故不排除有确诊者进入街市后随地吐口水,病毒及后隐藏于湿冷环境,再透过老鼠或直接接触感染人类。”而对于坊间指出的街市内的猫传播病毒的可能性,他指出:有工作人员表示有猫,猫爱吃鱼,会徘徊在海鲜档附近,故不完全排除这一个可能性。

最后一个可能性是空气传播,但其发现街市内通风系统良好,认为这种可能性虽然存在但机会不高。早前街市有四名清洁工人染疫,“他们要倒垃圾,可能垃圾上有唾液、老鼠经过带来厕所粪便的细菌等。北京新发地市场也有类似情况。”

按照此前吴尊友的分析:武汉、北京和大连三地疫情的相似性都与“海产品加工和销售”有关。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到北京新发地市场,再到出现了确诊病例的大连凯洋海鲜公司,三者都是潮湿、低温的环境。这类环境适合病毒存活,只要有污染,病毒就会在局部愈聚愈多,而且不容易被杀死,从而造成传播风险。

此外,经相关研究人员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用荧光粉“假病毒”进行模拟实验后发现: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中,包括清洗等操作所产生的气旋胶体可以导致从业人员感染,从业人员感染后再污染环境,进而形成混合型传播模式。

多位中港专家因此也多次提醒称:从事海鲜加工和销售的人员要格外注意加强防护,尤其是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如果解决通风问题,感染风险就会下降。

街市整治之困:多重短板待补

相关街市内的摊贩需要隔离14日,被认为更容易截断传播链。但因并未进行全民检测等原因,香港目前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加强清洁与消毒,并强烈呼吁相关街市的摊贩积极参加病毒检测计划。

8月1日时,香港相关部门表示:为保障街市档户、市民的健康和安全,正进一步加强抗疫防疫措施,陆续安排辖下街市进行深层清洁消毒工作。九龙区人流较多的牛池湾街市、牛头角街市、红磡街市、北河街街市、大成街街市、大角咀街市已安装体温探测系统。其他人流较多的街市也会陆续安装体温探测系统,并会在部分街市安排员工以手提体温探测仪为顾客量度体温;为改善部分街市空气流通的情况,并按实际需要尽快为部分街巿购置水冷移动式空调机。

此外,继过去两星期额外安排20多个公众街市提早关闭一小时进行深层清洁消毒外,相关部门未来数天会安排12个位于港岛、九龙和新界区的公众街市陆续提早1小时关闭,于下午7时开始进行深层清洁消毒。

但亦有相关街市摊贩向《财经》记者指出了其中仍需继续加强的地方:“比如清洁街市,多数时候只清洁公共空间,摊贩的档位很少顾及到,卖鱼保鲜用的冰块也没有强制更换频率要求。此外,有些街市有三四个出入口,却只在一个出入口安装体温探测设备。”

香港海鲜联合总会一位负责人则呼吁:不少市民买鱼时喜欢用手进行翻捡,有可能是带菌者触碰过鱼和冰,导致病毒传播,市民应“忍手”不要摸鱼,要将水产煮熟及保持菜板卫生;也建议鱼贩做好个人卫生,分开用膳。

另外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则与近日因香港限制堂食引起的外卖餐盒使用激增有关。不少餐盒被丢弃后引起的老鼠增多,亦成为令香港不少市民头疼的话题。

夏天是香港传统的鼠患高发期,今年香港已确诊了多个大鼠戊型肝炎感染病例。4月22日时,香港食环署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2019年整体鼠患参考指数为4.2%,这是自2010年起以来香港的最高纪录。部分人士认为,今年香港的鼠患可能会加剧新冠病毒的传播。

在“治本”层面,据《财经》记者了解,除了短期内加强街市消毒,香港近年来也曾考虑成立相关管理局,对其进行革新。而这则与香港市民近年来一直呼吁的“拯救街市”话题有关:

香港的街市传统始自开埠,因人口增多、农产品出现盈余,1842年时,香港最早的街市广州市场出现,第一代湾仔街市则建于1858年;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香港经历转口港及工业化早期、工业化中后期而分别出现了发展与兴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香港的都市化进入老旧社区重建、维护阶段,大量街市亦亟待进行改造与升级。

从2018年左右开始,香港已预留了20亿元预算,进行为期约10年的街市现代化计划,以此提升街市质量。以秀茂坪宝达街市和马鞍山耀安街市为例,为打造智能化街市,它们分别设立了空调环境克服了潮湿弊端,且只接受电子支付。

但受制于香港整体的电子支付手段发展较慢等原因,目前香港的大部分市民依然采用钞票与硬币的现金交易手段。流行的非接触支付手段则因存在中间费用等原因,尚未在街市等渠道通用起来。为此亦有学者建议称,“现金找赎是病毒传播途径之一,政府作为八达通的大股东,应考虑在疫情期间豁免商贩安装费和月费,鼓励电子付费。当下则建议市民用密实袋装好现金,长者尽量别去湿街市,改由年轻人代劳。”

与之类似,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深圳,也从2018年左右开始了全面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截至到今年8月5日,该市现有361家农贸市场(包括农批市场20家、农贸市场341家)预计年底将全部升级改造完成,同时10个区均已完成标杆市场的硬件改造和智慧化改造。

“港府应认真考虑成立街市管理局,公众街市以至公厕问题多多,街市大量空间被浪费,令人觉得政府管理不力。若能有一个独立机构负责,透过下放权力搞好街市卫生及经营管理,恰如1990年医管局成立,大幅改善管理,既可提升服务水平,又能提供市民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倘若表现不好则问责,才有望促成街市改革。”8月6日时,香港一家媒体呼吁称。

本文为“香港抗疫实录”系列报道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