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辩证关系

口述 |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2020年08月18日 17:16  

本文5951字,约9分钟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个人的想法,就是中国经济的内循环和以前所说的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这两个是不是矛盾的?这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如何理解?

一、

何为后疫情时代全球格局 

为了把这个事情讲清楚,我想非常快的总结一下后疫情时代全球的整个格局大概是怎样的,我梳理一下可能有三个特点,应该没有争议。

第一、疫情之后全球经济恐怕会持续低迷,会低迷一段时间,5年也好,10年也好,我说的低迷和报复性的反弹不矛盾,比如明年或者后年,但是未来5年到10年整个全球经济恐怕进入一个经济低迷期,为什么这么讲?08年的金融危机和这次疫情,这两次都对全球经济带来的重创,主要体现在主要的经济体财政能力大幅度下降,08年之后,很多发达国家,包括德国,宏观经济管理如此之好都出现了连续的增发债券,德国国债券都超过了百分之百,这在20年前都不可想象的,德国人的财政纪律性非常强的。所以,全球范围内,各个主要国家的财力都在下降,更不用说社会矛盾还在加剧,我以前说疫情是个穷人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但不管怎么讲,对政府的公共财政要求都非常高,因此,未来的5到10年一定是各国政府,主要是发达国家,税负要上升,或者未来10年必须多发钞票,多发钞票之后早晚会引发一轮金融的危机。

第二、疫情之后,全球化的领导力进一步下降,注意,不是全球化。过去70年美国是领导全球化的最主要的旗手,但是美国从三个方面讲领导这次全球化的能力都下降,无心无力。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我讲了这个观点,跟国外嘉宾们交流,一是美国经济的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从战后的40%,二战占到25%,还在下降,自己的市场规模不大,又下降,怎么说服大家市场彼此都开放,自己的榜样都做不到,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自己的市场很大,美国人说我对你们开放,当时有讨价还价能力,现在没这个能力了。二是二战结束的时候,包括80年代初,美国在重要领域中科技上是绝对领先的,因此,它不怕开放,越开放越有利于它的科技推广,赢者通吃嘛,现在这个情况没了,最好玩儿的例子是5G,美国没有公司投,任正非说了,你说我偷了美国的技术,你美国没有5G技术,相对而言技术领先能力下降了。最近刚刚出来的抖音,本质上是个科技战,抖音为什么牛?核心是算法,Facebook都搞不出这个算法,如果微软买了抖音说不定没用,因为算法上买不过去,即便算法买过去了,科技人员买不过去,没有持续研发能力。三是作为一个全球化的领导者必须有能力搞定国内的利益冲突,必须在国内经济中受益的企业,包括波音公司、微软多交一点税,以此补贴在全球化竞争中受害的一部分人,美国的政府能力在下降,自从里根之后,政府相对的调控能力下降,所以它搞不定那些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的一群人,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的华尔街和高科技公司收税收不上来,因此,它补贴不了底特律、宾夕法尼亚、俄亥俄。中国能不能补上这一课,坦率地讲,我们还在学习之中,马上让我们弥补美国全球化领导力的真空恐怕还不够,什么时候够了呢?等阳总的雁栖湖论坛能够赶上达沃斯就行了,那个时代会来的,但现在还不够。

第三、科技发展加速,点到为止。

首先是人工智能,这个真的很厉害,自动驾驶已经到2.5了,L2.5的车大家一定要试驾,基本上上高速你不用管它了,自动拐弯,自动刹车,以后咱们开很多会,包括部分的主持工作,可以由人工智能代替,不是全部,美女主持还是挺需要的。抖音为什么厉害?你看什么视频它马上给您推,而且推送的视频比你看的还喜欢,这不就上瘾了吗,Facebook做不到,youtube抖音能让你上瘾,抖音比你自己还知道自己,它引导你的消费。

其次是互联网的深化应用,5G是基础。以后不是人和人交往,是物和物交往,每个楼里都有传感器,这个楼什么地方出问题,什么时候该维修,马上就知道了。

最后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来了以后,我们很多人可以活很长,不敢讲长生不老,但至少生命会大大延长。这些会带来变化,未来5到10年,恐怕是这些技术飞速发展的时间,注意到没有,中美现在的摩擦越来越走向科技领域的竞争,而不是传统的贸易赤字,现在谈的是抖音、微信,美国这次的来意非常明确。

二、

中国经济面临何种挑战

两件事必须干好:

第一,我们的量还要上去,为什么?中国14亿人口基本上分成4+10,4亿人口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什么叫中等收入水平?国家有标准,国家统计局不公开讲,有车、有房、有教育、能旅游。有车,说明你基本的生活不缺了,有房子说明你居有定所,心态是稳定的,受过教育水平,说明你的知识水平不错了。能旅游说明工作不是那么紧张,有闲暇时间,这也是很重要的,不是钱多了就进入中等水平了。还有10个亿呢,这10个亿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精准脱贫完成之后,中国经济规模要做大靠这10个亿,这10个亿的人能不能让他们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买汽车,第一次买城里的房子,这是中国经济量要做大的要求,这样做不大怎么谈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现代化水平了呢,进入到高收入发展门槛了呢,我们现在按顺序上看接近12000了,再到两年能到世界银行标准的门槛,所以我们提出翻番,把4个亿的中等收入的人群变成8个亿,我算了一下,15年时间差不多,那时候变成8+6,中国经济就很牛了。

第二,质量要提高。我们要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做的跟华为一样,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做的跟抖音一样,在全球范围内能够领先,这样中国的经济发展质量才能上去,这样中国的百姓才不会天天忙活,才不靠流汗而挣钱,要靠动脑筋,要靠科技,靠商业模式去挣钱,这条做不到,中国很难是一个强国,只能是大国。

三、

何为内循环

内循环,什么叫内循环?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认为内循环有三个内涵:

第一、必须要大幅度提升中国的最终需求,最终需求要上去,最终需求上去以后,能够让国内的市场远远大于国外。中国经济现在部分做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2007年我们的国际贸易量除以GDP是70%,现在是35%,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每100块钱的GDP有9块是贸易顺差,100块的GDP有9块是外国人给咱们的市场,今天基本上接近0了,进出口除以GDP35%,按刚刚的算出口仅占到35%,总进口+出口是一半,17%,毛出口,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韩国、日本买的芯片、原材料加工再出口,我们的附加值大概一半左右,真正现在依赖国外市场的大概是8%左右。国际经济的动荡对我们的冲击直接从需求上讲就是冲击8%这部分,广东、浙江沿海一带,还要进一步增加国内经济的量,增加国内经济的需求,把国外的需求相对的下降。

第二 、卯足劲,要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举一个例子,电梯咱们到处用,现在小区改造,你知道中国多少家电梯厂吗?600家,天方夜谭,怎么生存,一定是市场割据的,全国形成统一大市场不可能只有600家,要形成一个国内大市场一定要有不同的企业兼并重组,全国打成一片。这一点要学美国,美国宪法本质上是一部经济法,后来有个修正案,这个另说,本质上是个经济法,当时美国人搞宪法1789年才弄出来,1776年打中印战争,快要打赢了,这个宪法最根本的是不许各个州设立贸易关卡,美国的法律是靠一个个判案形成的,最高法官厉害,能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形成,经济发展格局,所以我们要学,打通全国的大市场。举一个小例子,什么时候北京的出租车不是以北汽为主的,以上汽或东风为主,这时候就形成统一大市场了,现在是地方割据化的,上海是上汽,重庆是长安。

第三、科技要有自主创新能力,这点也非常重要。重要的科技来自自己,而不是国外一卡就完蛋。

四、

过往的外循环

以前的外循环是什么?对应这三个内循环内涵,以前的外循环是什么呢?

一是我们以前的需求靠国外,原料来自于国外,市场来自于国外,我们加工挣点钱。

二是资金来自于国外,外商投资现在很低了,13万亿GDP美元才1300,1%的水平,很少了,过去很高,6%。

三是科技来自于国外。我们那时候最喜欢搞合资,内循环和外循环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企业,对于一个公司,对于一个地区,必须有侧重点,内循环和外循环肯定是有矛盾的,不能说两个都要。

五、

内外循环的辩证关系

这两者之间是什么辨证关系呢?我想讲的是内循环和外循环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层面上讲是对立统一的,是不矛盾的,对单个地区、单个企业可能是矛盾的,为什么这么讲?内需是我们提供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市场大了,我们的市场占到全球经济的比重,按照购买力评价算20%多,今年有可能还上升一点,基本上到今天为止,我们的人均GDP到了全球的平均设备,1.1万(美元),相反发达国家是负增长,所以我们占全球1/5的市场,再发展当然靠自己,不能靠境外的市场,所以第一个要求,内循环是我们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的、主要的动力来源,追求量,内循环给我们量。

六、

外循环的作用

外循环干吗呢?外循环给我们带来的是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外循环给我们两件事情:

首先参与国际竞争。比如格力电器要出口,无形中必须要按照国际标准做事,无形中有这个压力,无形中必须要学习。所以,外循环的第一个带来的好处就是学习,强迫我们持续学习。最近我们写了一本书叫《中国的经验》,讲的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五个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持续的通过对外开放强迫我们学习。这个学习不光是企业家,不光是工人,也包括政府官员,学习最重要,我们为什么过去落后?明初以后不搞国际贸易,搞了海禁,本来中国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阿拉丁这个名字起得好,地中海一带是人类过去五千年的“剧场”的中心,我不是贬低中国,那是人类最活跃的,阿拉伯、伊拉克、波斯,欧洲打打闹闹,我们相对平静,所以一旦不学习就不能进步,过去五百年的惨痛教训,我们必须学习,不能关起门来自个儿竞争。

其次能够让我们开始领先的技术向外推广。举一个例子,抖音,抖音是很先进的,它的算法很牛,抖音和今日头条背后都是散发,你可能不喜欢它,但年轻人喜欢,这个技术我们领先,如果抖音不去欧洲、不去美国,就在国内玩儿,很难保持领先,过两天美国人搞出一个自个儿的抖音就把你灭了,所以为了让抖音保持先进,必须出国,美国去不了我们去,去非洲,去东南亚,只有把自己的平台往外扩大才能赢者通吃。

再讲一个例子,自动驾驶,现在全球至少有两大平台,特斯拉和通用搞了一个,奔驰、宝马搞了另外一个,丰田、大众,我们自己的平台呢?如果关起门来搞自动驾驶,自己的平台出不去,早晚会被人灭了。就好像说我们中国人多,全球1/5人口是我们中国人,不用学英语了,讲汉语就行了,这个不对,人再多,关起门来没用,别人照样打你,所以我们中国人再多,讲汉语的人再多,也必须学外语,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外循环根本的要求,强迫你睁开眼睛,这样中国的好东西才能对外推广,好的技术,像抖音、自动驾驶,才能出去,能够推广,最终才能做强做大,要不然再好的玩意儿闷在家里也做烂掉了。

宫保鸡丁好不好吃,中国人做饭牛不牛?牛,如果我们关起门来自己玩儿,至少从商业模式上搞不过麦当劳,反过来把中国的庆丰包子和宫保鸡丁到世界上,品牌不就越来越强了,如果不到国外推广我们的宫保鸡丁,过两天你的孩子都更喜欢麦当劳,下一代都认为麦当劳比宫保鸡丁更有技术含量,这不对,但没办法。所以,总结外循环的两个根本的对经济的提高质的,一是强迫我们学习,睁眼看世界,二是让我们领先的科技能够走向世界,这样才能真正站得住脚,这两方面我们都要虚心的向历史学习,总结历史教训,中国最牛的时候占到全球37%,结果干到最后,只有2%了,越来越落后。平台的作用也是同样的道理,平台学习美国,美国人最善于搞平台,可口可乐、麦当劳、汉堡王、好莱坞都是平台,我们应该向美国人学习,所以说外循环要求我们,美国人越打压我我越要学习你的一些优点,不要以为竞争对手一切都不值得我们学习,反过来讲,越是竞争对手,我们越要虚心学习它的优点,保持冷静,才能最后在竞争中、合作中胜出,所以内循环和外循环是矛盾的对立面,实际上是统一的,内循环给我们带来了量,让很多百姓过上好日子,能够从脱贫之后走向中等收入发展水平,外循环能够提高质,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我们的竞争力,质跟量两者都需要,不要只强调一方面而荒废另一方面。

七、

内循环的关键

第一、城镇化是内循环的关键之关键,没有农民进城,光有农民在城里打工,消费怎么能上去呢,农村的家怎么能参与现代经济循环呢?所以城镇化是内循环的根本之根本。

第二、一些基本的社会服务要变成普及化,公共服务普及化,现在很多消费上不去,为什么?因为怕生病,怕父母养老出问题,小孩受教育要存钱,基本的社会服务没解决,老百姓不敢花钱,不敢买车,不敢改进住房,这次疫情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就是政府在基本的社会服务方面要加强。这次疫情出来以后,从核酸检验到住院,政府花了点钱,钱不多,医患关系也搞好了,老百姓也满意了,所以基本的公共服务政府要加强,这条做好了,中等收入人群才敢进一步拿出腰包的钱搞私人消费。

第三、政府官员的激励要改变,改革开放40年最根子上的一个经验是什么呢?政府官员,尤其是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市场经济是兼容的,他使的劲与市场经济发展是同向的,这里面有好多好多案例,比如江南一带,地方政府主动要求很多集体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改制,很多集体企业的企业家不想改制,地方政府说你不改制以后没有前途,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思想还解放。现在是什么呢?很多地方官员纪律性很强,怕被惩罚,这是好事情,不乱来,党内的纪律检查要求很高,政府的、行政的各种纪律检查要求很高,监察委也成立了,但是没有正向激励,不敢干活了,现在的问题,地方官员的激励一定要补上,现在是空档的。在这个激励里最重要的激励是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要从需求扩大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激励,过去我们的激励主要是生产侧的,比如北京曾经有个领导说,我整了半天税收上不去,整了个北汽一下就上去了,跟奔驰一合资税收上去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过去地方官员的主要激励是抓生产抓项目抓投资,但市场在哪里?在国外,我才不管谁消费,北京只管生产汽车,最好周边城市都买北京的车,堵车堵的一塌糊涂跟我没关系。现在要变了,变成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抓本地的收入和消费,税收要变,要从生产侧转向消费侧,要把更多的消费跟消费直接挂钩的税收交由地方政府。

这里有一个小例子,为什么汽车消费上不去?一个简单的道理,汽车购置税将近10%,中央政府收的,各个地方政府谁愿意搞汽车呢?各个地方政府把汽车的配额增加一点,增加的是交通堵塞,交管大队给我找麻烦,税收给了中央,激励不匹配,所以我一直在呼吁,汽车购置税交由地方政府,很多的,这样才能让地方政府有兴趣在合理的管理和发展汽车的消费,才能让地方经济,从生产转向消费。(完)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