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样板的条件和优势

何飞  

2020年08月19日 17:12  

本文2985字,约4分钟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奠定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从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到近期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被反复提及,并且在用词上经过了从“构建”到“逐步形成”再到“加快形成”的衍变,这充分说明了中央加速推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决心。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具有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从历史脉络看,十八大以后,中央多次强调优化发展结构、不断扩大内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内需驱动战略的重要升华;十九大以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阶段,而随着影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观点逐步成为共识,并由此开始形成“双循环”的雏形。从现实背景看,今年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冲击着全球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我国在付出巨大努力后,终于实现经济恢复性增长,但疫情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思潮,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特殊时期要想保住来之不易的经济发展成果,必须要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进一步发挥,同时也要更好地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由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运而生。

从“双循环”本身来看,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把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畅通内需循环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以更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为基础,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在此意义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质上是以提升国内超大市场吸引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带动扩大开放各项任务举措有效落地,加快主动型发展。未来几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扩大开放战略将并行推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导向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能包含加快激活内需、着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快打破要素自由流动壁垒促进形成统一市场、实现“内需驱动、创新驱动”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内容。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积极影响

一是有望进一步提升重大区域发展能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具备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样板的良好条件和制度优势。一方面,重大区域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疫情背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已经由2019年底的23.94%提升到了2020年6月底的24.25%,创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另一方面,重大区域内部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即便是由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组成的代表中国经济发展最高水平的城市集群(共38座城市),其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也依然突出、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也仍然较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重大区域不仅将成为双循环体系的重要节点枢纽,而且将通过产业链转移、升级、重构等方式更好、更快地实现内部均衡发展。

二是有望推动形成更具活力的大消费市场。当前,我国正逐步具备形成大消费市场的有利条件。一方面,2019年我国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276美元,这为大消费市场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重要时期,高端消费、服务型消费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今年以来发布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加速落地,依托互联网的各类新型消费模式受到追捧。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推进,大消费市场构建进程将明显提速。

三是有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在短期内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发挥乘数效应,为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经济动能有效转换提供重要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聚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并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是助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整体能级跃升的关键之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在促进城市群、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有望促进完善科技创新生态。高科技产业不强一直是我国产业链发展的短板。过去我国在芯片、光刻机、高端传感器等领域较为依赖进口,而随着外部形势日益严峻,高科技产业发展较为依赖外部的局面亟待改善。未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并由此提升价值链,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科技创新领域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加快金融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建议金融机构瞄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大消费、新基建、高科技、城镇化”等关键领域,着力增强本领能力,更好地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一,以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加快打造综合化金融集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然会推动产生综合化、全功能的金融集团,这些金融集团能够通过运用多种投融资服务模式满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求。

第二,统筹服务好重大区域发展。目前,包括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在内的重大区域加速发展,国家支持重大区域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发布。建议金融机构加快研判重大区域内部重点地区的发展前景,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服务重大区域的精细化程度。

第三,以服务新型城镇化和大消费市场为抓手,加快推动形成协同经营模式。加强与地方政府深度对接,探索To G金融服务新模式。瞄准大消费市场和年轻客群,加快普惠金融和“大零售”战略实施。

第四,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提升金融科技发展的显示度和影响力。金融科技是金融机构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建议金融机构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动金融科技重大项目落地。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