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尼克尔斯:市场起伏波动,请谨记分散投资

《财经》投资家&华章出版 威廉•尼克尔斯 等  

2020年09月02日 16:28  

本文2131字,约3分钟

股票市场的潮涨潮落贯穿着整个20世纪,其中经历了数次重大震荡。第一次大崩盘发生在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被称为“黑色星期二”),一天之内,股市跌幅几近13%。随之而来的大萧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那些大量融资买入股票的人对此有着痛彻的领悟。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出现了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超过22%。1997年10月27日,投资者再次见识了市场的狂怒。人们担心亚洲即将爆发经济危机,从而引发恐慌,造成了广泛的损失。所幸的是,市场经历短暂低迷后,恢复了元气。

20世纪90年代末,市场重拾升势,而后在21世纪初再遭重创。2000~2002年,由于科技股泡沫的破裂,市值蒸发7万亿美元,投资者损失惨重。始于2005年的复苏,到了2008年戛然而止。那一年,金融危机爆发,引发股市大规模抛售,导致创纪录的损失,随后出现了经济大衰退。

是什么导致了1987年、1997年、2000~2002年和2008年的市场动荡?1987年,许多分析师认为是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所致,即给计算机指令,如果股价跌到一定点位时即自动卖出,避免造成可能的损失。1987年10月19日,计算机的卖出指令导致许多股票暴跌,跌幅之深令人难以置信。股市崩溃促使美国各交易所出台了所谓限制交易(curbs)和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s),一旦市场在单个交易日内出现大幅涨跌,可以限制程式交易。届时,一台关键计算机被关闭,程式交易暂停。如果收看CNBC或MSNBC的节目,你会看到屏幕上出现“限制交易开始”的字样。

熔断机制比限制交易更为严厉,如果道指在一天之内下跌10%、20%或30%时就会触发熔断机制。1997年10月27日发生过一次。当天股市跌幅接近7%,股市提前收市(从下午4:00提前到下午3:30收市)。许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这些交易限制,由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1997年的市场大跌可能带来更惨重的损失。熔断机制根据市场下跌速度和下跌时间,将暂停交易半小时至两小时,让交易员有时间评估当时的状况。

20世纪90年代末,股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却在2000~2002年大幅下跌。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是引发暴跌的主要原因。当太多投资者将某样东西(此处是指网络股)的价格推高到名不副实的高度时,泡沫便出现了。

雪上加霜的是,网络股泡沫破裂的同时,世通、安然和泰科等公司的财务欺诈也频频曝光。之前,投资者相信这些公司的真实价值都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了公正的反映。结果发现,投资分析师明知这些公司股票与市值不符,却还经常给出乐观评价,积极向客户推荐,投资者的信任也就彻底消失了。

在互联网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股市在2005年前后飙升,并创下新高。市场增长势头迅猛,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2000~2006年,现房价格上涨了50%,而2006~2011年,房屋价值下降了6.3万亿美元。美国房地产泡沫与之前的互联网泡沫如出一辙:投资者认为房价会永远上涨。金融机构降低了对购房者的贷款要求,开发商过度开发,购房者过度消费,这场危机的发生,所有人都难辞其咎,政府也不例外。政府要求向中低收入购房者提供更多抵押贷款,其中许多人信用评分较低或者没有收入或财产证明。这些次级(sub-prime)抵押贷款汇集起来,重新打包,作为抵押担保证券,出售给投资者(将在第20章讨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止赎,美国政府赞助的两大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轰然倒下,350多家银行关门大吉。

房地产市场的崩溃给美国住房和商业地产造成了8万亿美元的损失。雷曼兄弟等金融机构纷纷倒闭,美国银行收购了华尔街偶像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美国金融市场遭遇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境况,经济严重衰退,在此状况下,联邦政府开始采取行动。国会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允许财政部购买或为“不良资产”担保,以提振银行业,救助汽车业和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遗憾的是,到2009年,美国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失业率攀升到两位数。因此国会通过了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旨在降低失业率,使陷入困境的经济得到“显著提振”。2010年,美国政府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对证券业施加重要的金融市场监管措施。

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稳步复苏,股市上升,道指再攀新高。2017年年初,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首次突破2万点大关。36看完上述章节后,你应该很清楚的是,对投资者来说,市场经历了频繁的严峻挑战,但同样实现了频繁的大幅增长。我们有理由假设,未来金融市场可能会经历更多的变化,这将继续加大投资风险,但也会提高潜在回报。

请谨记,要分散投资,规避投资风险。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做法。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钱,也没有万无一失的事。如果你仔细研究公司和行业,掌握最新市场行情,充分利用投资资源,如报刊、时事通讯、网络资讯、电视节目和大学课程,经年累月,一定会获得丰厚回报。

 

(本文节选自《认识商业》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