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巨灾风险管理公司解决方案部负责人汪申:金融新基建应以数据循环为主体 赋能实体经济

2020年09月06日 15:51  

本文2008字,约3分钟

汪申从基建、新基建、金融新基建和金融新基建如何赋能实体经济这四个层次进行了阐述。

“新基建就是以虚拟世界里的数据循环为主体,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数据‘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负责人汪申9月6日在由《财经》、《财经智库》、北京资产管理协会主办的“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如此表示。

WechatIMG1169

汪申-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负责人

汪申从基建、新基建、金融新基建和金融新基建如何赋能实体经济这四个层次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基建首先表达了低频宏观的概念。相对于“基于地图的人流和物流”的旧基建,新基建是以虚拟世界中的数据循环为主体,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数据“双循环”。

关于金融新基建,汪申指出风险防范和法规科技最为重要。以物联网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可以让保险从事后理赔变为事前预防;法规科技则是指在虚拟世界建立法律的自治体系,让数据自己治理数据,实现虚拟世界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最终,金融新基建应该去真正解决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赋能实体经济。

以下为发言实录:

今天这个题目有四个层次:第一,什么是基建;第二,什么是新基建;第三,什么是金融新基建;第三,金融新基建怎么赋能实体经济。

第一,什么是基建。为什么它的英文翻译不叫Bastructure,而叫Infrastructure?这个问题其实很深刻。在英文里面的红外线、紫外线,和中文里面的翻译是不一样的,我们都知道红橙黄绿青蓝紫,红是高频的,紫是低频的。Infrastructure其实还有一个反义词,代表一个微观结构,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基建叫做Infrastructure是有它非常深刻含义的,其实表达一个低频宏观的概念,跟高频微观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所以这个叫Infrastructure。

第二,什么叫新基建。谈新基建一定要跟老基建对比,其实在昨天的论坛上,朱民行长发表了非常精彩的论断,朱民行长的话我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过去的老基建是人流、物流,新基建是数据流,如果大家仔细想这句话是非常深刻的,为什么说新基建是数据流呢?

我们想“流”这个概念的背后其实是地图的概念,你说我什么时候能看到人流?什么时候能看到物流?没有地图是看不到的。老基建其实是基于地图的人流和物流,按朱民行长的论断,什么是新基建?新基建就是在它的平行世界里面有一张新的地图,而这个地图其实没有那么明确的定义出来。我现在提出一个概念,Cyber Map,如果讨论新基建,没有这个Cyber Map概念的话是很难讨论这个新基建的。

第二个层面,现在中央提出了所谓的“双循环”,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这个概念能很好地用在新基建上。

我提出什么叫做新基建呢?新基建叫做以虚拟世界里的数据循环为主体,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数据“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利用“双循环”的框架概念很好地套用在了我们所谓的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上,这也是昨天朱民行长讲的很重要的论断。我们说的新基建更重要的是在虚拟世界里,但以虚拟世界里的数据循环为主体,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促进的建设,这就是为什么会有5G、AI、IoT。

第三,什么叫金融的新基建。谈金融新基建里边很重要的两点:一是风险防范,保险的核心就是风险管理;二是法规科技。

首先谈一下风险管理,中再为什么打造中再巨灾风险管理公司呢?其实就是要改变保险的基本逻辑。保险的基本逻辑是事后的理赔,但是保险正在发生一个非常本质的变化,是由事后的理赔变成事前的预防,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利用所谓的物联网,以物联网为核心。如果我们能用物联网收集到很多信息,其实很多风险是提前可以被知道的,如果你提前知道这些风险,看到这些风险,就可以进行预防,这是逻辑基本的改变。

第二个层面,为什么提法律?平行世界里所有的数据,因为大家知道数据形成新的生产要素,如何去规范平行世界里数据的要素,是不是能形成一个自治的状态,让数据治理数据,这里其实有很多法律的特性。但是一般来说,我们现在法律的发展相对于科技的发展有滞后效应。这个金融新基建里面很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法律的自治体系,让数据自己治理数据,很重要的是如何在平行世界里、虚拟空间里做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最后解释一下什么叫金融新基建赋能实体经济。从中再来说,比如今年发生了非常大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比如说疫情,预料到了吗?预料不到。比如今年南方的洪水?预料得到吗?很难预料到。如何通过我们刚才阐述的金融新基建去真正解决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再有一个LOGO叫“巨灾风险管理,服务国家治理”。这就是我们想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