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之下,西安如何崛起?

文 | 宋彦成 编辑 | 方彬蔚  

2020年09月18日 18:40  

本文3205字,约5分钟

“双循环”战略的提出,使得西部地区的发展被重新定义。

而随着国家不断增加向西开放力度,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市,在这一轮大变革中,发展契机和话语权可以说再次得以提升。

与此同时,在“双循环”、“一带一路”背景之下,西安市需要一座新的城市地标,去讲述新时代下的西安故事,来承载“一带一路”主题下的西安使命。

纵观西安的城市格局,西咸新区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增长极,无疑具备这样的底蕴,去打造一栋新的超级建筑。正如坐落在大西安新轴线上的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如今正徐徐张开498米的姿态,向外界传递西安市新的精彩。

“一带一路”与“双循环”同频共振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处于大变局之中,中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作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以及作为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从而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中央适时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下一阶段的重要方向。

事实上,所谓的“双循环”,在一些研究者看来,既涉及到商品的生产、分配、消费、流通之间的循环通畅,也涉及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流动、优化配置的循环畅通。

可以说,“双循环”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遵循的发展思路有着诸多相通之处。

近年来,正是通过搭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并在市场层面上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中国经济内循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已开始融为一体。

譬如,值得一提的是,以中欧班列为桥梁逐渐形成的贸易互通,无疑加深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此的认知与共识。

如今,随着“双循环”的提出,给“一带一路”建设赋予了更多的使命与意义。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西安市出席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时指出, “双循环”是更深层次改革、更高层次开放、要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一带一路”建设深刻体现了双循环的这种特征内涵。

黄奇帆认为,中国内循环质量越高,对沿线国家的带动作用就越强、价值就越大,从而形成覆盖“一带一路”所有国家、更高质量的社会经济新生态。

新形势下的西安话语权

“双循环”与“一带一路”的双加持,对包括陕西省在内的诸多西部地区而言,其所形成的机遇则更为凸显。

如,今年5月中旬,中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紧随其后,《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强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

如何理解?

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关乎国内大循环能否顺畅、安全,更是联通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同样在上述论坛中,正如一位与会金融专家所说,“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关乎国内大循环能否顺畅、安全,更是联通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尤其是作为中心省份之一的陕西。”

这里有一组数据——截至今年8月20日,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2305列,是去年同期的1.9倍,运送货物总重178.8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8倍,各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特别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此前依赖航空与海运进行全球贸易、物资交流大为受挫的前提下,中欧班列逆势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一方面是国家提出“双循环”战略,既要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国内供给能力、提升内循环的效率和顺畅程度,又要推进对外开放,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另一方面则是以从西安开出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为代表所展现出的发展韧劲与活力。

作为联通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抓手,西安市在新一阶段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不言而喻。可以肯定的是,西安市接下来的发展契机以及话语权,也将得到一个明显的提升。 

行业巨头频频落子

聊及西安市,外界大都有一个共识:这座城市坐拥诸多政策叠加优势。

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等20多个“国字号”使命加持,使得西安市在多个领域具有先行先试和平台政策优势,国家发展战略指点作用和区域带动作用越来越凸显。

使命及政策之外,西安市自身发展近年来也是可圈可点,在补强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短板、产业发展,乃至城市营销方面,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成绩皆是有目共睹。

这也很好解释。近年来,西安市能在全国城市竞争格局之下,一改此前相对不温不火的状态,频频获得世界500强、国内多个行业翘楚的青睐,且体量颇重。

像华为,在既有的西研所之外,选择将中国区运营商总部项目也布局于西安市。这些巨头落子的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外溢效应,也将在后续相继体现。

作为副省级城市,西安市所彰显出的经济吸附能力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

根据《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外资吸引力研究报告》显示,西安市位列“2019年全国最具外资吸引力地级及以上城市百强”第十;在《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西安市总排名第14位,仅次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厦门市。

除此以外,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生产总值4575.09亿元,GDP增速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8%,三大指标均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

超级地标讲述的新西安故事

纵观很多城市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骨架和空间的不断拉大。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城市中心区的更替,或者多中心化。

以西安市为例,便经历了从钟楼到小寨,再到西高新、曲江新区。随着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加速了城市中心区的变迁——西咸新区在未来西安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愈发清晰,特别是“新长安大轴线”划定之后。

随着官方的定调,西咸新区在未来有望如浦东新区之于上海市、滨海新区之于天津市一样,在西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区域经济中心、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科教文化创新高地的过程中,都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在区域规划之初,便展现出了“高起点”的属性;同时,诸多政策改革上的先行先试,以及相较于主城区明显的物理空间优势等,让这里具备了成为大西安增长极的多项必备条件。

此前,财经西部与绿地集团总裁助理、西北区域管理总部总经理李蓟有过一番交流。在他看来,西安市当前既存的现代建筑里,并未有更为契合西安市发展高度和水平的代表。

在“一带一路”、“双循环”背景之下,西安这座城市需要一座新的地标,去讲述新时代下的西安故事,来承载“一带一路”主题下的西安使命。

如今,绿地正在兑现着对这座城市的承诺,一座名为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的超级建筑,在沣东新城拔地而起。

据绿地西北区域一位高管表示,“西北第一高将大西安城市经济发展的‘中心高度’提升了一个层次,这也意味着,沣东新城将以‘498米’的姿态,矗立在大西安多轴线核心区的潮头之上,成为中心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