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能源化工信心指数发布:能源化工行业长期效益承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文/2020能源化工信心指数课题组  

2020年09月21日 17:59  

本文5701字,约8分钟

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巨变。我国能源化工部分领域仍可以保持发展态势,但受疫情影响,需求结构发生大幅改变,整体需求下滑,行业效益仍将承受较大压力,一批不具竞争力、环保安全不达标的企业面临倒闭。为在新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需要进一步着力创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促进行业更深层次整合。长期来看,传统能源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发展、特种化学品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加大布局等方面将更具潜力

能源化工行业的安全、环境事件时有发生,民众普遍存在“谈化色变”心理,行业形象受到挑战。安全环保问题已成为能源化工行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能源化工造成的安全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还需要行业自身来解决。能源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占GDP总额的12.6%,能源化工关系着国计民生,对国民经济、工业进步有重要作用。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当今国际格局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能源化工行业需要向绿色环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

为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更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脉搏,《财经》杂志、《财经智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及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共同组织了“2020能源化工信心指数”。调查对象为全球范围的经济学家、政商财界领袖和财经媒体专业人士,及能源化工业内人士,以期凝聚各方智慧共识,解析能源化工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为确保问卷调查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我们邀请来自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等机构的专家组成联合课题组,共同探讨设计“能源化工信心指数”模型和问卷。本年度首次调查于2月-3月间进行,考虑到此后中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复工复产全面展开、经济活动基本恢复,我们于8月进行补充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更新,并形成“2020能源化工信心指数”。本年度调查共收到752名受访者的反馈,其中政界占4.65%,学界占10.24%,金融机构占12.77%,企业占32.31%,石化行业内人士占30.19%,媒体占7.45%,境外人士为0.8%,其他(匿名等)1.59%。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普遍认为,2020年我国能源化工部分领域可保持稳步发展态势。短期内,疫情导致全球能源化工品需求大幅度下滑,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全行业效益承受较大压力。但长期看,由于传统能源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大型一体化基地的异军突起、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发展、特种化学品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加大布局,预计今明两年,这些领域的投资会进一步增加,受访者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潜力仍持续看好。能源化工行业应顺应时势,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步伐。充分把握新一轮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突破一批“卡脖子”、“补短板”、“制高点”技术,优化产业布局与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水平,推动石化生产与生态生活和谐发展。

一、国内经济恢复重启,对能源化工产品需求开始增加

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2020年下半年中国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将有所提升(见图1)。我国对疫情控制卓有成效,经济快速恢复提振信心,超过七成(71.43%)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中国需求将有所上升,23.81%认为将与上半年保持稳定。

同时,没有受访者认为中国下半年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会较上半年有所下降,但是有4.76%的受访者表示难以判断。

与化学品需求的乐观情绪一致,有57.14%的受访者认为2020年下半年国内石化产品的销售额将较上半年增加,有三成(33.33%)的人认为会与上半年持平,只有4.76%的比重认为国内销售额会下降,持乐观态度的比重超出持悲观态度的比重50个百分点。

由于国外疫情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受访者对石化产品出口的态度则没有那么乐观。只有23.8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石化产品在2020年下半年的出口将增加,38.1%的比重认为将会持平,28.57%的受访者认为出口仍有下降空间,9.52%的受访者表示难以判断。

中国化工品直接出口比例小,但间接出口比例相当高,以TPU为例,全行业直接出口不足5%,而间接出口超过50%。海外疫情的持续将重创这些间接出口型企业。

近年来,我国工业部门的多项成本仍在持续上升过程中,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各项生产要素的成本随着经济发展有上升趋势,能源、水等资源价格水涨船高,知识产权等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少企业的环保投入大幅度增加,这些都构成了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石化产品也是如此。

同时,石化产品价格亦受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受访者中,47.62%的人认为今年下半年石化产品价格将与上半年大致持平,33.33%的人认为预期有所上涨,预期下跌的比重只有4.76%,但仍有14.29%受访者表示难以判断(见图2)。

受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中国石化产业下游需求逐渐企稳,但石化行业的投资情绪无明显改善,受访企业仍对投资持谨慎态度。受访者中42.86%的人认为下半年石化行业投资将与上半年大致持平,28.57%的人认为投资将比上半年增加,比认为投资将下降的(19.05%)比重多近10个百分点(见图3)。

但在投资方面还需要进行细分领域的具体分析。长期看,由于传统能源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大型一体化基地的异军突起、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发展、特种化学品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加大布局,预计今明两年,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会进一步增加。石化行业的投资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七大石化基地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完成和落实;二是烯烃、芳烃类基础原料市场需求量大,部分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有开发、引进技术,增加投资和扩产的需要;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及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由粗放型生产向节约型清洁生产转变,加大高端化工新材料的研发,提升行业竞争力,适应当前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四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背景下,产业链及供应链的重塑、新基建等带来的新机遇。

二、行业效益承压,加快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

受访者对于2020年下半年石化行业效益水平的预期有所改善,主要得益于中国疫情受到有效控制,需求逐步复苏,经济恢复增长。在本次调查中,有47.62%的受访者认为2020年下半年行业利润率会比上半年有所好转,28.57%的受访者认为会与上半年持平,但仍有23.81%的受访者认为效益会进一步下滑(见图4)。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大宗商品的利润率水平总体偏低,且处于下行趋势。例如,石油加工和炼焦业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2.6%,显著低于2017年和2018年的5.5%和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在2017年-2019年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7.1%、7.1%和5.3%,化学纤维制造业在这三年分别为5.5%、4.7%和3.6%。总体都呈下降的趋势,也即2019年石化行业的整体效益有所下滑。

多重因素对石化行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形成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系列挑战(见图5)。一是全球市场需求变化,76.19%的受访者认为这对化工行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增长阶段,特别是前几年美国、中东、日本和韩国等一直保持很好的发展趋势,失业率降至历史新低,但疫情形成强烈的外部冲击,并暴露之前十年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脆弱,全球经济将进入新的下行周期,2010年以来长达十年的全球经济扩张周期可能结束。二是新冠疫情仍然是行业发展的较大担忧,71.43%的受访者认为其走向将对行业发展形成压力。三是国家政策及行业法规,特别是环保标准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的压力,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也是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对行业发展的规制也在不断升级完善之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石化行业提出了挑战,不仅提升了石化行业的成本,也对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是地缘政治的变化,如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不可小视。从单一市场看,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不少关键和高端化工原料以及化工品加工过程技术服务的供应国,中美经贸摩擦不仅打击了石化产品的对外出口,也加大了进口的成本,影响了石化产业链的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部分受访者认为融资环境和企业税赋仍有待改善。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金融扶持力度,实行了系列降低企业负担的行动,但由于整个行业效益下滑,业内企业仍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塑料废弃物污染问题是化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挑战。石化产品的发展使用在带来极大社会便利和促进各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塑料废弃物属于消费后端资源的一种,2019年我国产生废塑料6300万吨,回收量为1890万吨,占比30%。由于不易分解而严重影响和污染环境,以及一次性塑料制品对资源的浪费,引发社会对化工产品环保治理、回收利用的讨论和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解决塑料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成为重要的议题,也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对于如何应对塑料废弃物污染问题,68.1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重复使用,同样68.1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促进分类智能回收,36.3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使用替代产品。三成的受访者赞同有偿使用/回收押金制,以及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22.73%认为应该限制使用。没有受访者认为应该完全封杀对塑料制品的使用(见图6)。总体来看,发展更好的产品进行替代,减少污染产品使用或促进循环利用是重要方向,这无疑要求塑料行业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加大创新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石化行业安全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石化行业效益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化工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多产业链协调一体化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进入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循环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日益完善,在动力电池回收、塑料回收、汽车拆解、垃圾发电、电子产品回收等多行业、多产业链中都在逐步形成绿色循环体系(见图7)。受访者普遍认为(81.82%),技术的可获得性和经济性不断提升,将有力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另外,法律法规对资源环境节约型发展模式更加支持(72.73%)、相关的标准规范(36.36%)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31.82%),社会对物流方式和物流能耗(13.64%)更加关注,以及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融资支持(13.64%)、产品和工艺设计能力(18.18%)不断提升等多方面因素,都为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也成为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四、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趋于规模化和一体化等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产业集群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趋于规模化和一体化是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解决当前中国石化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解决技术钳制的安全性问题,首要方向是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59.09%的受访者认为石化产品需要往高端化和定制化方向发展。其次,超过一半(54.55%)的受访者认为石化行业应向产业集群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有近一半(45.45%)的受访者认为石化行业发展模式需要趋于规模化和一体化,要更加充分地利用我国石化行业规模大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整合,提升协作发展的效益。进口替代和促进原料来源多样化,也被列为中国石化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石化行业仍有不少原料来源严重受制于人,特别是在部分高端化工产品的供应来源上,过于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这不仅使其他国家掌握了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增加了进口成本,更重要的是使石化行业的供应链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特别是在今年全球疫情的冲击下,部分原料来源过于集中,使相关产品面临断供的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产品供应来源,提高石化产业发展的安全性(见图8)。

石化行业加大科技创新,走高端、绿色、高附加值之路乃众望所归。具体来看,受访者更加看好高端新材料、安全/节能/环保产品,以及新能源、特种化学品和生命科学产品(见图9)。其中,高达90.91%的受访者认为石化行业应着力发展高端新材料,这体现了当前新材料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短板,不少行业都面临“材料”不行,被“卡脖子”的现状,特别是化工新材料产品往往处于重要和核心的位置。72.7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着力发展特种化学品。

新能源和节能、安全、环保产品也是近年来一直发展较快的方向,分别有40.91%和36.36%的受访者对此表示关注。此外,分别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应着力发展国内市场目前存在巨大缺口的大宗产品及生命科学产品。化工行业的生命科学产品属于多学科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各行业不断融合和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尽管我国石化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乙烯、芳烃等成套技术和装备基本实现自主,煤化工等技术也取得突破,但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领域,自主技术依然匮乏,如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高性能橡胶等高端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品种和功能要求的提高,产品高端化是必然趋势。

五、大部分企业仍坚定看好中国市场,营商环境、法规贯彻和供应链的完整性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国际形势变动的大背景下,极少数外资企业开始计划向东南亚转移的进程,中国的能源化工行业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有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以及开展投资合作,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但绝大多数外资企业表示仍会留在中国,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在综合权衡各方面条件后,继续在中国投资兴业、扎根发展。

在当下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大环境下,52.63%的受访者表示综合成本竞争力仍然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最重要影响因素,42.11%受访者看重供应链的完整性,分别有15.79%和10.53%的受访者认为税收及行政收费、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能力会影响供应链产业链的延续(见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