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基础工业李雷:直面全球经济阴影,稳固化工行业“长期向好”态势

2020年09月22日 17:23  

本文3841字,约5分钟

“疫情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外部环境,鞭策我们站在战略高度审视及优化自身的供应链”。9月22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李雷在“2020年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如此表示。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李雷)

李雷表示,结合化工行业上半年复苏势头明显,行业竞争力强力反弹的情况,可以判断疫情对行业的直接影响是短期的,就中国化工行业的基本面来说,“基本长期向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向好”的行业基本面,并不等于固守传统的做法。面对一个还不能被清晰定义的“新常态”,要想把“长期向好”态势稳固住,需要坚持关注化工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及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逆周期调整,并且依照既定战略优化资源分配。

李雷认为,化工行业作为资产密集型的重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虽然行业重要性更强,遭遇的困难相对其它行业也更大。不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环境,也给化工行业调整优化结构、加大创新力度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以下是会议实录:

李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感谢庞秘书长刚才的介绍与提炼,让我们对这份精彩的报告有了一番整体了解,同时当然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借本次指数报告的发布,代表SABIC在这里跟大家进行分享与交流。

作为来自企业的代表,今天我可能会更多地结合我们公司的自身发展以及经营,谈一些我们对行业未来趋势的看法与切身体会。

企业,是一国经济的细胞。而行业领先企业,甚至能够扮演器官的角色。在平时,领先企业领衔全行业,助力经济的运转。当经济遭受冲击之时,它们也更能感同身受。

我想,SABIC就正是这样一家行业领先并且在疫情中首当其冲的企业。

SABIC,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成立于1976年,总部位于沙特利雅得,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多元化化工企业。

我们的制造工厂遍布全球,产品涵盖化学品、通用以及高性能塑料,农业营养素和钢铁。我们的业务遍布全球超过50个国家,在全球拥有三万三千名员工。

通过培养创新精神和独创思维,我们在全球的专利申请已经达到12540项。我们还在美国、欧洲、中东、南亚和北亚5个关键区域设有创新中心,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SABIC一直以行业先锋的姿态引领着可持续发展的大潮。去年,我们率先公布了对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近年来,我们也持续致力于赋能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尤其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将视线放回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长伙伴。

以“化学成就你我”为理念,我们与多位中国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积极投身于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战略对接。

目前,我们在上海拥有一座先进的研发中心,并在上海、广州和重庆建有三家工厂,业务范围遍及中国14个城市。

此外,我们与中石化在天津还建有一家合资公司——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SSTPC),为中国打造了一座现代化的石化综合体。

如今,中国对与SABIC来说,也早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公司运营所在的区域。中国,已经成为我们在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更是我们全球增长的活力之源。

未来,基于我们对中国市场坚定且长期的承诺,我们将致力于不断扩大在华投资,积极评估潜在投资机会,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从今年年初在武汉爆发,然后发展成全球大流行,直至今日已将近持续了近三个季度。

综合主流的专家观点,经济受疫情影响的进程可能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抑制、稳定、恢复和增长。

九个月来,相信全球不同经济体都已经先后渡过了抑制阶段,目前大多处于稳定阶段,或者持续经历着一些局部的反复。

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或地区,比如中国,则实现了经济的有序恢复。“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对于这一点,大家到时候应该都会有更多的亲身体会。

至于增长阶段,即经济完全恢复并超越疫情前水平。目前,包括疫苗在内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太多,可以说仍旧是前路漫漫。

做这番大致的梳理,我其实是想再次明确一个我之前在不同场合曾多次提到的观点,那就是:我们目前所遭遇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它的的确确是前所未有的。

眼下的全球经济走势,也正在不断地印证着这一点。据金融机构预测,2020年上半年,全球GDP的跌幅可能会达到9%之多 。同时,根据OECD的一组报告数据,预测全球大多数主要国家和地区的GDP在2021年才将会恢复增长。

而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则实现了3.2%的同比增长,与一季度6.8%的同比下降相比,实现了V型反弹。

放在整个上半年来看的话,GDP的同比下降已经收窄至1.6%。

至于我们化工行业本身,作为资产密集型的重工业,我们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虽然行业重要性更强,遭遇的困难相对其它行业也更大。

不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环境,也给化工行业调整优化结构、加大创新力度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化工行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化、差异化、附加值高的化学产品,并且增加化工新材料的丰富度和高端化水平,加大产品应用定制化服务,推进特种专用精细化学品的发展。

此外,我们也应该着力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石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和协同,进一步“延链”。

而疫情远未结束,形势的复杂程度甚至还有增无减。可想而知,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对化工行业来说,疫情到底造成了怎样的冲击以及影响,即便在目前来看,依旧还是无法估量的。

我相信,这也是SABIC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财经》及《财经智库》的核心共识。

千方百计看清形势,努力找准方向共同发力,则是我们联合发布《2020能源化工信心指数》共同的初衷。

接下来,透过我们SABIC的企业视角,围绕报告的主要发现,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些看法和观察。

首先第一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疫情深刻地冲击了各国经济,各行各业。但落实到不同行业,显然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和咨询,还有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等行业,可能因疫情的刺激获得跨越式发展。

包装材料和医用材料需求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电脑、手机、电缆、路由器、摄像头等居家办公工具,它们的需求也出现了大幅增长。

因此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2%,专用设备制造业则同比增长了20.7% 。

其次,化工行业重要性获凸显。

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推进,首先凸显了化工行业的重要性。无论是病毒检测、防菌消毒、医用防护,还是医疗设备,都离不开我们在原材料上的支撑。

抛开疫情不谈,化工行业的支柱作用本来也就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90%以上的材料都是化学合成的。农用化学品和营养素,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第三点,避免产能过剩。

此前,十余个省份密集推出了超出20万亿的新基建投资,绝大部分和科技驱动的产业布局、城市功能新旧动能转换有关。这样的新基建投资可以说是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下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基调。

但避免产能过剩,则是这个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的一个问题。在现阶段,我们要有持续的动力、吸引力来帮助增加消费。消费增加了,化工行业下游的需求也就增加了。在实体经济发展中,清晰的战略和从容的定力始终都是致胜的法宝。

最后,保持长周期视角。

在汹涌的疫情面前,企业无论规模如何,所在哪个行业,当然都会遭遇许多困难。不过,站在企业的立场,特别是作为化工行业的从业者,我其实更愿意用更积极且长周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程度,特别是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仅如此,疫情其实也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外部环境,鞭策我们站在战略高度审视及优化自身的供应链。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扰动,虽然伤害极大,但仍旧是一个短期波动。我们真正需要着眼的,应该还是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历史性长周期。

结合本次报告的分析与洞察,结合化工行业上半年复苏势头明显, 行业竞争力强力反弹,我们认为,疫情对行业的直接影响是短期的,就中国化工行业的基本面来说,我的判断是:“基本长期向好”。

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近期数据,预计2019~2025年,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在5%~5.5%,到2025年达15万~16万亿元,主要产品产能保持较高的年复合增长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向好”的行业基本面,并不等于固守传统的做法。

面对一个还不能被清晰定义的“新常态”,要想把“长期向好”态势稳固住,我们需要坚持关注化工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及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逆周期调整,并且依照既定战略优化资源分配。

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行业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坚守,支撑,引领,则是全球化格局深化调整的必经之路。

坚定地以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旗帜,凭借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我们也势必成为广泛的跨行业协作的锚点,推动实现更大范围的“长期向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