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重新股成机构抢配的战略高地

本刊特约 玄铁  

2020年10月17日 19:00  

本文1779字,约3分钟

美国因为新冠疫情而无奈“脱实向虚”,启动美股超级“大水牛”行情。中国无意跟风,楼市股市调控明显升级,监管基调是防范资本品通胀。前期领涨的权重板块多数进入调整期,年内逆市下跌的银行股开始护盘。

银行股逆市上涨护盘
美股10月攻城气势如虹,截至14日,纳指月内上涨逾5%,已逼近年内峰值,较3月份跌出的谷底最高上涨八成多。“疫情不减,印钞不止,牛市不歇”,已成为美股牛市的最强逻辑。即使明年疫情淡化,美联储一两年内未必敢大幅加息。只有长期低负债利率,才能维持美债可持续的“借新还旧”。
“美债钟”最新的实时数据显示,美债规模已突破27万亿美元,为美国去年GDP规模的124.4%,较2017年年初增长7万亿美元,其中有逾3万亿美元是今年因疫支出。如今,国际资本在下注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
美国超宽松,中国渐转紧。国庆长假后首日,徐州和绍兴加码楼市调控。自7月份开始的楼市调控,已扩大至三四线城市,本轮已有逾27个城市发布了30多次收紧政策。徐州新建商品住宅售价年内连续8个月出现11%以上的同比涨幅,只是全国房价预热的信号。宏观调控升级,现房交易降温,抢地现象未改。易居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百城居住用地价格为每平方米5937元,同比上涨6.9%。A股地产行业指数年内却下跌3.36%,市净率跌至1.22倍,已成为两市总市值排名第13位的非核心板块。
同样是高负债经营模式,地产股走熊,银行股更弱。截至15日,银行指数本周逆市上涨2.89%,有护盘性质。因为在最近60日的平均涨幅中,总市值排名前6的行业中仅有银行业上涨,且年内跌幅6.7%,本轮上涨更多是佯攻和护盘。银行地产股缺席的所谓牛市,一般会被冠以“结构性牛市”的A股式标签,真相是绕开监管风暴,撇开指数做个股。

监管基调是防范资本品通胀
从宏观环境来看,全球大国是差经济、低物价和宽信贷的组合。中国则更担忧资本品通胀突袭。今年9月份,全国CPI和PPI同比增幅分别是+1.7%和-2.1%,微缩版滞胀风险仍未排除。事实上,在资本品市场,楼市股市已先涨一步。宏观调控双管齐下,更多是为了防范人民币升值和被动式加息,以及随时到来的国际资本品通胀的输入效应。说白了,就是不能让美股牛市催生中国式“大水牛”行情。
IMF本周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4%,其中美国将衰退4.3%,中国将增长1.9%。纳指年内上涨31%和中国创业板指上涨52%,似在验证“科技牛”时代的到来。科技股长牛,不仅是抗疫期间的高防御性,与各国财政超强支持和行业裂变式增长有关,导致“增持+上涨”趋同性交易和螺旋式上升。美银周二公布的最新月度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做多科技股连续六个月成为“最拥挤交易”。同样,A股市场今年以来逾半主动股票资产扎堆科技及医疗健康板块,行业集中度为历史高位。
相比之下,银行和地产板块屡遭减配,市净率均已跌至历史极低水平。从国内外游资狙击战果来看,银行和地产股过去十年的避险能力极差。沪综指在2006至2007年、2014至2015年两波牛市中,根子上是资金推动行情,金融地产股过度狂舞,至今仍是一地鸡毛。由监管层主导的慢牛论渐成当下市场共识。7月上旬银行指数暴涨,监管层马上严查场外配资,这似是提前防范“大水牛”行情。惟其如此,才能防范国际资本薅A股羊毛,以大进大出催生股灾。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