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肖战背后,资本与“韭菜”的博弈

2020年10月23日 14:02  

本文4886字,约7分钟

作为2019年新晋大热“顶流”,肖战最近过了一个相当热闹的生日。

生日当天傍晚,在热搜词条“川美”登榜后,微博相继露出“肖战粉丝美术馆随乱涂鸦”、“粉丝朝拜”、“粉丝聚众闹事”等负面话题标签。一个本来为明星庆生的圈层活动忽然一下进入大众视野,引发热议。
 
以往,饭圈粉丝通过庆生活动为流量明星造势是惯常操作。但此次由粉丝聚集庆生而引发的“川美事件”,其话题热度和舆论风向,已经成为了继2月27日“ao3事件”后,再次把肖战路人缘拉至低点的又一重击。
 
从“川美事件”微博话题、媒体报道的议程设置来看,此次事件的舆论发酵和演变,到底是粉丝的反向洗地,还是对家的蓄意抹黑?而此前“举报文学网站、抹黑复旦教授、叫板八大党媒”,这一系列事件中,肖战粉丝群体为何一步一步走向失控,其中是否有人蓄意引导?自“227ao3事件”后,在肖战身上,粉丝、资本、肖战及其工作室又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是如何导致肖战被全网讨伐?

“川美事件”背后,有关“新晋顶流”肖战近一年名气与口碑大起大落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索。我们对此事进行系统的复盘,试图探本究源。

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10月5日下午,“肖战生日”登上国内微博热搜。“HappyXiaoZhanDay”话题也在全世界23个国家社交平台推特上榜:泰国、越南、韩国、缅甸、秘鲁、俄罗斯、新加坡等7个国家排名第1;孟加拉国排第2、墨西哥排第3……土耳其排47。相关词条内也是清一水的粉丝祝福。

这本该是一场典型的粉丝狂欢。两天后艺人张艺兴生日,也是如此阵仗。拿出大阵仗给爱豆庆生,制造话题让“业内人士”看到自己偶像的商业价值是活动原本的主要诉求。那么本来一片祥和的画面,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早前,由于“227ao3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肖战商业资源出现断层,粉丝对于这次活动因此格外十分重视。当天晚上,品牌商发起晚8点30分于重庆熙街熙都会广场无人机表演活动,以期制造新的话题,但是由于天气原因不得不取消。
 
面对好不容易等来的“造势机会”,粉丝自然不肯轻易放弃。自发到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集聚,希望在“哥哥”理想的学校,继续为“哥哥”庆生。然而,疫情期间,没有提前组织的集聚活动,非常容易引起广泛关注。无组织的情况下,粉丝无纪律的随意涂鸦、乱喊口号、攀爬建筑等行为频频发生。加上碎片化信息的传播,多方的讨论,粉丝在舆论阵地的控评等,使话题冲突不断升级。
 
这场本来仅限粉丝群体内部狂欢、用于外部宣发的圈层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多方讨论的公共事件。
 
受到影响的川美学生入场,以维护学校声誉积极发声。此外,“黑粉和路人”以看热闹的姿态谴责饭圈行为,添油加醋。粉丝为了捍卫偶像的声誉,开始在各大舆论阵地唇枪舌剑。圈层话题演变为公共事件,一方的舆论观点很难一枝独秀,抢占最高点。尽管“小飞侠”们,不断创建新的话题,不断转移注意力,不断做高数据,输出正面形象。但关于“我是路人,我讨厌肖战”、“肖战滚出娱乐圈”等微博话题热度依旧不减,且讨论过亿。
 
值得注意是,在这场舆论战中,类似于“曦竹月华君”等kol假借支持肖战的立场,发长文恶意引导粉丝挑起舆论战争,升级冲突。可以看出,肖战粉丝内部的话语权结构并不稳定和统一,多种势力可以轻易混入,搅乱混水,企图牟利。
 
这不是第一次在肖战身上发生类似的事情了。早前多次公益事件被指责炒作,遭受质疑,粉丝举报ao3和lofter网站,一昧洗地,引发全网抵制。
 
这些事件频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从参与舆论战的多方来看,并不只是网上所称的粉丝低龄化而已。肖战工作室为什么在众多事件中,没有积极发声?是本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是被谁压着不敢干预?其中,又有无第三方的介入呢?

“傀儡”肖战背后的资本试探

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接一个的“顶流明星”,到底是怎么走红的。明星团队、粉丝、资本、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存在什么奥秘?
 
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成功,开启了中国本土新一轮偶像工业时代。互联网资本介入,开辟出了新的造星模式和内容变现模式。以《创造101》为例,养成系偶像成为新的流量聚集地。一方面,平台受到直观收益,超44亿的视频播放量为腾讯视频提高广告议价能力;另一方面,流量明星粉丝的“氪金”潜力也被激发,火箭少女团粉丝创造了近3000万集资和超高的话题讨论度,为明星带来了新的商业价值。
 
与通过综艺带星相对应的,IP影视造星也同样充满想象力。在经历过前几轮IP影视化的大起大落,文学IP开发进入精耕细作,投入产出更加细致,其中明显的一点进步就是,不再花高价钱请当红流量或大牌演员,而是更加注重视频制作和新星培养。
 
肖战是这条路上第一人。自2017年起,原本以男团选秀出道的肖战接连参演了《斗破苍穹》、《狼殿下》、《哦,我的皇帝陛下》等影视剧;2018年继续参演《庆余年》、《陈情令》、《诛仙》;2019年2月主演《斗罗大陆》,2019年11月搭档杨紫主演《余生请多指教》。
 
以上肖战参演的作品中,无一例外都是网文大IP。参演作品背后多次出现新丽传媒、企鹅影视等腾讯系企业的身影。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出品时间来看,肖战接触这些资源的时候,基本都是在《陈情令》爆火之前。
 
换句话说,除了综艺带星,腾讯系也在用一种新的方式,寻求影视IP变现价值的最大化。即采用低成本演员,精品化制作,打通整条产业链包括影视项目的设计、制作和发行业务,经营演出及经纪业务,链接制片、放映、内容与用户等环节。肖战,成为这套模式下的幸运儿和先行者。
 
这种情况下,新的“流量明星”很容易成为爆款IP下的产物。此前没有流量的艺人,通过一条完整产业链条的流量和资本投入,可以轻易收割到包括且远超原本影视IP的粉丝基础。而正是这部分网文粉丝被看作是最具消费潜力的年轻一代。这就是新的消费环境下,所谓“纯血流量”明星的诞生。这样的模式下,明星的话语权不断降低,成为资本服务粉丝,引导粉丝消费的工具。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这套模式相当成功。就平台(腾讯视频和腾讯音乐)而言,《陈情令》上线后不久,在临近大结局前后,有超过250万人解锁了超前点播特权,总销售额超过7500万。这个数字也一直在增长。陈情令庆功宴上,内部人士透露,本次陈情令的超前点播让腾讯视频赚了1.56亿。
 
腾讯音乐也上线了《陈情令》古风音乐专辑。单价20块一张,现在已经卖了超过150万张,销售额突破了3000多万,成功登顶影视OST榜单第一名。
 
除此之外,《陈情令》豆瓣评分人数接近60万,创下国产剧豆瓣评论人数之最;腾讯视频累计播放量58亿;微博主话题阅读量231亿。这些流量数据在开播之后还吸引到了Olay、真果粒、可口可乐、康师傅老坛酸菜牛肉面的贴片广告。更别提后续的见面会和演出会了。
 
该模式下转化的粉丝粘性也相对较高。《陈情令》火了之后,电影《诛仙》提档,以2千万成本收获超4亿票房。肖战自走红以后,微博超话稳定在明星榜榜首。热度一直持续到今年,艺人新媒体指数2020年前九个月平均排名肖战第一,连续九个月,肖战没有跌出过前五。2020年4月25日,单曲《光点》首周销量1亿登上全球单曲销量第三。以肖战做封面的《人物》杂志突破实体杂志销量记录。这些都是“流量届”实打实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光点》出品方也是《陈情令》的出品方。在同样的制作路径下,即词曲、发行等工作高度分工,艺人的个性和特色以及话语权被压缩到最低。这种成熟的内容生产链不断拉低“艺人”特点,推动一波又一波的造星浪潮,而快速迭代下留下的,没有经典,只有一地鸡毛。

放大的粉丝话语权与饭圈的失控

这些亮眼的数据在遭到质疑后,其背后隐藏的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也逐渐显现。
 
以《光点》的销量数据为例,有人分析指出,在单曲释放后两周内,在qq音乐平台上有接近120w人购买了光点。其中,有6w人购买了至少104次光点,有10w人购买了超过35次光点,有20w人购买了超过11次光点。而榜一甚至夸张到购买30w次光点。
 
但这种造假的数据非但没有得到制止,反而还被商业逻辑裹挟着前进。粉丝在这其中,也乐此不疲,主动臣服于这种偶像工业的商业逻辑中。
 
一方面,在“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下,粉丝深度参与偶像的价值制定。动辄十几上百亿的播放量、百万千万的集资消费应援、"指哪打哪"的资金号召力,夜以继日用流量获取曝光,又自掏腰包用自己的金钱定义自己做出来的流量的价值。比如,在《光点》的销售中,有微博网友爆出,肖战粉圈颠倒价值取向,号召粉丝重复购买,“喊出学生党买105张,工作党至少买300张”的口号。希望用超高的销量数据来定义肖战的商业地位。
 
另一方面,在“养成系”的逻辑下,粉丝同样也在参与偶像的形象构建。在“哥哥只有我们了”,“我都是为了哥哥好”等语境下,粉丝不仅在影响和控制偶像的自身行为与举止,同时还妄图控制外界对于偶像的既有印象。
 
粉丝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被放大,同时也不断刺激着粉丝对偶像的展示性诉求,即消费偶像相关产品,目的不在于商品本身,而是通过消费行为,完成展示性的宣告。
 
流量与商业价值绑定的逻辑,导致粉丝、明星、资本之间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对于资本来说,文学IP背后的粉丝转化是最为主要的目的,捧红艺人只是这套逻辑下刺激二次消费的工具而已。资本、艺人及其团队都是围绕“流量获取思维”在展开工作的。鼓动或默认粉丝毫无节制的刷数据,做流量。成名后所有的发布会、公益行动、作品等等活动,都是企图制造流量的高峰和话题。
 
但是,在这套模式中,真正最为重要的,粉丝群体的精神世界,成为最被忽视的内容,并成为可以利用的武器。粉圈的失控,就是这个模式的副产品。

肖战相关事件频频登上热搜,引起争议点的本质,不在话题本身的内容,而在与不断炒作这些话题背后,那个不成熟的商业价值取向下,那些不成熟的粉圈组织。

谁来买单

这种新的偶像工业模式下出来的流量明星和他们背后聚集的粉丝群体,均面临这样的问题。前有蔡徐坤粉丝1亿微博转发数据造假,现有肖战粉丝遭遇全网抵制。
 
对比以往的演员或艺人的运作模式不难看出,导致问题起源的根本,在于新的造星模式下,产业链发展逻辑的不成熟。
 
肖战的走红,来源于粉丝和资本的共同扶持;肖战想要继续走红,继续拿到商业资源,还需要依靠粉丝做数据。在这套“流量数据”至上的逻辑下,明星和粉丝的关系已经失衡。明星,不再是那个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符号了。
 
资本,借鉴移植日韩偶像文化,适应并创造出一系列高度严密和规范化的造星流程,让粉丝成为偶像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考虑产业布局的时候,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消费人群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和引导。
 
互联网企业在推进文娱战略上有的放矢,但是对其连带产生的结果和影响,毫无治理能力。腾讯等企业只管自身的闭环,不管连带的影响,最后只会自食其果。
 
肖战还有救吗?也许只有造星商业模式回归理性,资本重新审视流量数据,引导健康的消费观念,方得长久。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