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差异化高层次产业集群是关键

《财经》杂志 文/许召元  

2020年10月26日 20:29  

本文5098字,约7分钟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已出现明显分化现象,突出表现在南北差距扩大之趋势。从计划单列市的发展轨迹观察,培育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关键,而青岛的重要经验是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各城市必须合理考量其财力和人力资源,对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关注行业聚焦再聚焦,有意识塑造本城市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行业发展的优势特色的产业集群

2019 年4月2日,齐鲁号中欧(青岛-明斯克)国际班列从青岛多式联运中心驶出。图/ 中新

 

中国主要大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情况经常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的核心,是增长的火车头,大城市的经济活力往往直接决定了所在地区经济的兴衰变迁。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突出表现在北方地区增速下滑而南方地区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南北差距有扩大之趋势。而区域发展差距的背后是大城市发展的分化,不少北方城市在全国GDP的位次不断下滑。在全国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各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营商环境都在不断升级提高,为什么有些城市会持续较快发展,而有些城市却不如人意?东部沿海地区几个大城市的产业演变格局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不同经济增长表现背后的重要原因。

 

计划单列市增长具有代表性意义

在我国从北到南众多的城市之间,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这五个计划单列市的经济增长轨迹最值得比较和研究。五个计划单列市都是我国沿海城市,属于我国开放的前沿,都具有较好的工业发展起点和产业基础条件;五个计划单列市布局于从北到南的各个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计划单列市没有直辖市的行政级别高,也没有其他副省级省会城市可以集聚全省资源的行政优势,必须主要依靠本市的资源独自发展;计划单列市享受省一级的经济权限,相对于其他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也更少受所在省份的管理以及资源调配、产业布局的影响。因此五个计划单列市的经济发展轨迹某种程度上更能体现其自身的内在规律。

五个计划单列市的增长充分体现了巨大的南北差异。本世纪初,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深圳GDP规模最大,达2187亿元;而厦门的GDP规模最小,仅有502亿元;其他三个城市大连、青岛和宁波的GDP分别为1111亿元、1191亿元和1145亿元,经济规模基本相同。到2019年,深圳的GDP已经达到26927亿元,19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1.0%(实际增长速度,按全国统一的价格指数进行了扣除,下同),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最高;厦门GDP达到5995亿元,期间年均增10.8%,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增速处于第一梯队。至2019年,青岛和宁波GDP分别达到1.17万亿元和1.20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7%和10.0%,经济增速在五个城市中属于中间梯队,但与深厦两市仅有1个百分点的差距;大连2019年的GDP刚好达到7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只有7.1%,在全球来看处于很高的水平,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增速仍然较低。

影响南北经济差距的不同解释

五个计划单列市都位于我国沿海地区,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全球经济(外部环境)对各个城市的外在影响相似,内部因素是决定各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关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特别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在国内相对位次衰落的原因有许多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

一是认为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北方地区的产业结构偏重,以重化工业为主,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而到了工业化后期,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重化工业的重要性逐步让位于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业,例如汽车、装备和电子电气业等,因此北方地区的产业成长性不如南方地区。这种理论符合各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情况,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北方地区产业结构没有顺利调整。

二是认为北方地区的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经济增长的效率较低。国有经济大多布局于重资产的大项目,民营经济更多布局于轻工业项目。一般来说民营经济经营管理效率更高,更加注重成本效益导向,而国有企业既存在委托代理和激励约束不够的问题,还需要背负维持就业、稳定等社会责任,因此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更慢。

三是北方地区的营商环境总体弱于南方地区,不利于吸引投资和经济发展。例如坊间一直存在“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不过关于这一点,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都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但直至目前对北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果似乎仍未体现。

四是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偏冷,对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弱。由于北方地区冬季取暖季较长,企业经营成本高于南方地区,在全国的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另外,从气候环境上来说,北方地区冬季严寒,生活环境不如南方舒适,不利于吸引人才安家乐业,这也是不少人认为的重要因素。

除了以上几点可能的原因外,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还有许多,而且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事实上很难精确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成败。但正如分析个人成长的经验所说,“失败的人有千万种原因,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城市经济要顺利增长,最根本的必然会表现在具体产业发展的得失上来。

培育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关键

从产业结构看,五个计划单列市都属于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制造业占有较高比重。到2019年,在服务业比重较2000年已经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五个城市中二产比重最高的是宁波,为48.3%,最低的是青岛,也达到了35.6%,大连、厦门和深圳的二产比重均在40%左右。由于很多生产性服务业都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尽管如青岛的旅游业规模已经较大,但工业仍是决定城市增长的根本动力。

我们主要根据各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来分析各市的产业竞争力情况。RCA指数最初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这里用于分析产业的比较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Xij表示城市j生产商品i的产值,表示城市j制造业总产值;表示全国商品j的产值,表示全国制造业总产值。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城市某个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地位。一般评价标准如下,RCA﹥2.5表明该城市该产业在国内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如果1.25≦RCA≦2.5,则表明该城市的该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如果0.8≦RCA≦1.25,则表明该城市在该产业上具有中等竞争力,如果RCA﹤0.8,则表明该产业的竞争力弱。根据RCA指数分析,五个计划单列市的产业结构具有显著差异。

青岛和宁波拥有较多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2000年以来,青岛形成了11个在全国有比较优势(RCA>1.25)的产业,分别是食品制造、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纤、橡胶塑料、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电气机械制造,其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橡胶塑料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共5个产业的RCA指数大于2.5,属于在全国有极强竞争力的产业。另外,2019年与2000年相比,青岛有好几个产业的优势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宁波的优势产业状况类似于青岛市,2019年,宁波共有8个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RCA>1.25),分别是纺织服装业、文教体育用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依器仪表及文化办公品制造业,但没有RCA>2.5的极强优势产业。

深圳和厦门的产业特点是只在个别产业在全国具有极强竞争力,但这个优势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例如深圳在2000年以来,只形成了3个在全国有比较优势(RCA>1.25)的产业,分别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RCA指数高达5.40,属于深圳一枝独秀的产业。而且,该产业的规模很大,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24亿元,在所有制造业产业中位居第一,占全国该产业营收占比达18.5%。厦门的产业结构类似,也只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和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4个优势产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极具优势的产业,类似于深圳,厦门市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17亿元,占制造业的42.2%。

大连的特点是同样只在个别产业在全国具有极强竞争力,但这个优势产业的规模和就业带动能力均较为有限。从2000年到2018年,大连最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就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2018年其RCA指数超过了4.1。但进一步分析可见,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属于典型的重资产行业。2018年,大连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共形成主营业务收入1333亿元,但其就业人数只有6952人,占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1.56%。与此相对应,深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占制造业总就业的27.9%。更为重要的是,大连优势产业在全国的份额较低,而且呈下降趋势,2000年时,大连石油加工业占全国该产业的比重达5.85%,2018年已经降至2.78%。

从五个计划单列市的经验看培育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对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产业结构看,深圳和厦门市无疑非常“偏科”,只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方面一枝独秀,具有极强的相对竞争力,但偏偏是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青岛和宁波没有特别突出的产业,但有多个比较强的产业,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发展。大连只有一个极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但该产业的带动作用弱,而且在全球的地位处于下降的状况,说明其竞争力仍然在滑落,因此经济增速较低也是自然的结果。

青岛: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青岛地理位置偏北方,也面临着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和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等问题,但该市在培育产业集群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主要做法是以业内龙头企业为重点不断强化产业集群发展。

长期以来,青岛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业内知名和优势企业,例如,在食品制造行业有青岛啤酒集团,在纺织业有青岛红领集团,在橡胶塑料行业有双星集团,在家电行业有海尔和海信集团,在交通运输行业有中国的高铁基地——中车集团青岛四方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正是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青岛的这些产业都在国内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据青岛地方政府介绍,一直以来青岛高度重视围绕业内龙头企业,持续加强投入打造轨道、家电、纺织全产业链,延长汽车、石化、船舶海工等优势产业链,并且重视引导市内各区的差异化发展,青岛市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区(市)、经济功能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强优势、补短板、抓统筹,引导支持每个区(市)重点发展3个主导产业,每个功能区重点发展1个-2个主导产业,推动区市间主导产业梯次布局、错位竞争。从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投资,推动区(市)、经济功能区面向现有产业增量和新兴产业的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构建分工有序、互补发展的产业布局。

以大企业为龙头促进创新也是青岛市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近年来,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青岛的企业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精神,在全国推进创新创业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走在全国前列。其中,青岛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一直是我国该领域发展的龙头之一,青岛酷特智能的服装产业定制化改造也是业内学习的标杆企业,该企业在纺织服装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引领了国内服装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更需要各城市错位竞争,集中力量培育本地特色的高层次产业集群。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工业增长模式从以前的规模和要素扩张转向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提升上来。各产业在总体规模增长大大放缓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提升效率,特别是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向上游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延伸,需要集合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力量共同发展。这时我国各地区产业分散化布局、同质化竞争带来的难以集中投入、协同攻关、高水平竞争的弊端将逐步显现,而推动产业集群化、协调错位发展正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制度改革红利的重要环节。向产业链上游突破、进一步强链补链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和企业给予更大投入和更全面的创新要素支持。很多产业重大的技术突破都具有大投入可能有效果、小投入没效果的情况。因此,各个城市必须要合理考量其财力和人力资源,对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关注的行业聚焦再聚焦,充分发挥政府重点支持少数关键行业和利用市场力量引导促进多数行业的作用,有意识地塑造本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引领行业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编辑:张燕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