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惯性”持续25年 梁建章:我看好25年内的中短期创新前景

2020年11月26日 18:17  

本文1945字,约3分钟

11月19日,携程董事局主席、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亮相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在发表演讲时,他谈及自己人口研究的初衷——“鼓励政府要鼓励民众生孩子”。梁建章在斯坦福就读时就曾预测,中国十年内有望加速追赶美国,而在更长的时间里,中美之间的发展关键,将取决于两个大国的人口与人才。

大国创新“命门”:中国人口政策能否革新、美国能否吸纳移民

梁建章表示,短期来看,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经济能力将继续赶超美国。长期来说,大国创新竞争要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中国人口政策变化,二是美国能不能继续保持开放、吸引移民的状态。

创新有多重指标。科技创新依赖于市场的庞大和人口多寡。人越多,市场越大,规模效应在互联网阶段越来越强,人产生的数据也成为一种资源,更加剧这种规模效应。所以美国因为人口优势变成强国,中国当然也因人口红利而飞快追赶。

中美科研发展,两国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的投入尤为重要。中国追赶美国速度很快,中国科研人员人数已超过美国,但中国研发人员的成本上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梁建章认为,要重视未来中美人才竞争。

人才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小部分成功人士、顶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衡量指标,是博士生的数量、质量。质量怎么看?就是这些最顶尖人才的池子有多大。如果一个小国家池子很小,顶尖博士生或者顶尖科学家的质量,也比不上一个大国选出来的最顶尖的人才。

当前,中国理工科博士人数已略微超过美国。我们从一个国家“每百万人口里有多少人被美国研究生院录取”,来衡量该国人才池质量。中国是所有国家里“每百万人口去美国研究院读博士”比例最高的,比欧洲国家高1倍。印度这点也尤为突出,但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中国大学生质量也高于日本。

中国人口:东北生育率极低 中国需要有更多孩子

人口数量问题,已成中国创新隐患。当前,中国生育率全球排名靠后。在论坛举办地东北,这片有上亿规模人口的土地上,新生儿正在减少。中国人现在只生一个多点,每代人减半,而东北可能是每代人减三分之二的速度,下一代只有上一代人的三分之一,呈倒金字塔结果。

虽然暂时“人口惯性”并没必要特别悲观。一个小孩要25岁左右才能投入科研工作。所以人口政策变化,存在25年的延迟期。但长期来看,它是必然的结果。未来二十几年的人口数量、工作人口中年轻人比例、各年龄工作人口分布,都已确定。我们只能努力改变25年以后的人口结构,前提是国家积极调整人口政策。

受“人口惯性”影响,未来的人口还会增加。但总体人力资源,要看其它两个因素:一是年轻人口与年长人口的差异。25岁至40岁为年轻人口,这一段无论从创业、科研都是创造力最旺盛的。很多诺贝尔奖得主、企业家,也在这样的年龄取得突破;二是近年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提升。综合这两个因素,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口现在是上升趋势,一直到2040年左右达到顶峰,然后开始逐步下降,所以这是“慢性病”。

移民将放大美国人才池子1倍 梁建章呼吁改进生育政策

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4倍。暂时性的生育率下降,至少在一代人之间并不明显。但美国有移民优势。美国博士生、企业家里,有一半来自外国移民。移民将美国的人才池子放大1倍。

由此可看出,中国的人才规模在近几年快速追赶美国。但顶峰将在2040年到来,随后有可能开始下降。中国创新能力已比肩欧洲一些国家,但人均收入只有这些国家的1/2、1/3左右。梁建章个人看好近期的创新,以及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短中期的前景。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中国如果每代人只生一个,到2050年以后我们会面临很大挑战。

如果中国每个家庭只生一个,每代人减半的话,美国继续保持开放政策吸纳移民,到本世纪末美国年轻人口就可能超过中国。甚至不用算移民,美国年轻人口就可能超过中国,所以中国的人口优势只能维持百年。长期来看,生育也是全球性问题。近年很多人崇尚“不需要家庭”、“不需要结婚”、“不需要和异性结婚”等,这在全球范围内凸显。

中国正在面临世界性难题,就是“怎么样鼓励大家生孩子”。梁建章在论坛上表示,“不是我鼓励大家生孩子,是我‘鼓励政府要鼓励民众生孩子’”。期待中国能推出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让百姓都生得起小孩、都养得起小孩。

最后,梁建章提到春节旅行。他认为,今年是旅行的特别年,春节国内中高端旅行目的地会特别火爆。春节有出行计划的人,最好及早预订。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