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矢: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文 | 金矢 编辑 | 朱弢  

2020年12月02日 16:47  

本文2780字,约4分钟

对民营经济一定要给与充分的包容度,只有尊重民营企业遵循市场规律、追求效率和利润,以及在竞争中求生存的特性,才能推动技术变革;同时,千万不能以传统的知识认知,照抄照搬国际反垄断的经验来看待中国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

显然,斯蒂格利茨的预言在今天已经实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城市化形成的巨大市场和高新技术的市场应用。

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运用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高新技术,人们已经习惯了互联网、IT、人工智能、大数据,包括手机的各种应用。如果不经过中美贸易战,可能我们并不知道在科技领域有很多短板卡在别人手里。

中国有8亿多的城镇人口,人口规模接近2个欧盟。这么大的市场,在全球化的过程,对中美关系,以及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化对世界所带来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基于海量人口的科技运用、技术需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借助规模化的应用,从而激发技术的革新。例如芯片越来越微型化,计算的速度越来越快等等。

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总结出中国自己的发展规律,才能避免在未来走弯路。

中国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民营企业

在提出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时候,各方都把科技创新当成一个很重要的政策着眼点。但需要特别注意到的一点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民营经济。

在一次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合作论坛上,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中国要进行经济改革,因为在推进绿色和智慧的发展过程中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应该要让位给民营经济。而我在之后的发言中指出,拉法兰的理解有误,如果不把国防和军工等重大国家项目包含在内,中国真正的科技创新市场化应用的主体其实是民营企业。比如,阿里巴巴的用户是9亿,微信的全球用户是12亿,其中国内用户10个亿,滴滴也已经有4亿用户。

在现实中,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是基于中国的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产生的,民营企业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推出了各种应用,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举个例子,三大通信公司总共有16亿用户,以前人们用手机短信,现在为什么都去用微信了呢?因为短信没有微信方便。为什么微信方便?因为它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人们的生活和使用需求,更注重产品的交互体验。同时,在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和盈利的压力下,能够快速地迭代升级。

所以,在高新科技与城市化的融合中,我们不能忽视民营经济的作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应该是科技创新总动力的来源之一。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民营企业可以在高科技的市场化应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因为各级政府的包容。

去年G20期间我应邀参加了日本的未来城市大会。日本的内务大臣在会上提出了很重要的目标:到2025年日本要实现无现金支付。而神奈川县的知事也作为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发言中说,要到2025年实现网约车的普及。而我在介绍中国的城市发展经验时说,你们提出的目标在中国早已经实现了。

中国的网约车发展中间也经历过很多波折,例如政府曾经要求加强监管,给网约车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带来过巨大的压力。这其中既存在风险和事故等客观原因,也与原有利益主体的抵制有直接关系,比如出租车司机群体对网约车进入出行市场就很有意见。虽然在中国,网络舆论可能会影响到政府决策,但这种干预毕竟是短期和暂时的。如果放到其他国家,类似的抵制力量就会强大得多,因为它们实行的是选举制,对于原有利益集团的触动,可能会影响到选票,这使得很多科技创新的市场化应用推进起来十分困难。

所以说,当城市政府在相对包容,也没有通过各种利益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这么多新生事物和高科技产品得到快速发展,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市场,反过来也推动民营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变革。

有了规模才能发挥数字经济的无限潜力

前几年我去德国参加中德经济技术论坛,期间在柏林参观交通中心,这座城市有460万人,却只有460个交通监管的摄像头。但在中国,一个千万人口城市,交通摄像头至少数以万计,还有其他的各类摄像头。为什么现在中国的恶性案件减少了,因为我们的视觉感应系统的覆盖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再看在这次抗疫过程中,虽然三大通讯公司提供了网络基础端的功能,可是在应用端,在涉及到市民更多需求的科技应用市场,还是靠民营经济。

所以,我们对民营经济一定要给与充分的包容度。只有尊重民营企业遵循市场规律、追求效率和利润,以及在竞争中求生存的特性,才能推动变革。可以说,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基于“十四五”规划,我们需要考虑在推进城市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科技创新的时候,通过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激发出活力。对于这一点,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经验,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的发展经验已经提供了借鉴,华为、大疆、科大讯飞等技术上比较先进的都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也都是民营企业,这需要在未来的宏观政策中引起重视。

那么,是不是民营企业发展大了就会产生垄断?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重新认识数字经济的特点。每家互联网公司都有一定的数据量,没有数据量就不可能产生规模效应,这是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一个最大的不同。

过去在各城市都在推广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独立的所谓网格应用体系,但是由于规模不大,其中大的不过几万人,小的只有几千人,因此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使得这套体系并没有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什么作用。所以说,只有具备了足够大的规模才能发挥数据的无限潜力。

据我了解,新技术公司目前还不能释放对所有数据应用的潜力,但一旦它要有可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比如这次抗疫的需要,就开始基于海量人口的需求而有了用武之地。有人担心,这样一来很难避免垄断,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数字经济没有规模的话,就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也不能有效占领市场。其次,三大通讯公司有16亿的手机用户,每个网民的基础数据其实在它们手中。因此,对于民营企业所覆盖的数据,目前还构不成所谓垄断,反而是要考虑如何更有效而广泛地用利这些数据。

所以我认为,在科技创新的时代,千万不能以传统的知识认知,照抄照搬国际反垄断经验来看待中国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实际上,诸如京东和阿里巴巴,就存在互相的竞争,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和微信也都存在竞争。总之,在重新认识互联网的过程中,需要认清科技创新的发育过程和规律,这样才能深刻理解竞争、市场,以及民营经济应该有的作用。

最后,需要正确理解“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外循环,就是坚持对外开放,那么内循环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国内的发展活力,尊重市场规律,激发市场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重视如何将高科技与中国未来的城市化相结合,促进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为独立经济学家,本文根据作者在“《财经》年会2021:战略与预测”的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