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访谈|吴桐:2021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作者 | 铜铎 编辑 | 尹岳  

2020年12月04日 10:26  

本文2406字,约3分钟

近日,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区块链和数字经济领域知名学者吴桐接受了《链新》专访,畅谈“中国区块链产业2020年发展和成绩”。

吴桐表示,2020年区块链已经逐步渗透到中国各个垂直行业,初步形成示范效应,集中体现在政务、民生、金融、供应链等领域,“to G”(包括国企和事业单位)在国内成了区块链行业盈利的主流模式。但同时也面临着与其他数字技术的协同、网络效应尚未形成的短板,随着区块链新基建的大规模建设,需要构建更加普适的区块链应用场景。

吴桐还展望了未来一年区块链产业在国内发展的六大趋势。

链新:2019年10月24日习主席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之后,中国的区块链产业整体迎来快速发展时期,请介绍一下中国区块链产业在2020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吴桐:2019年“1024”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和总书记重要讲话对中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整体要求,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框架则为区块链产业发展提供了落地方案。同时,也有《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等行业标准出台。现在又临近“十四五”政策制定窗口期,预期未来会有面向“十四五”区块链等新基建领域的更多政策出台。

总结而言,2020年区块链已经逐步渗透到各个垂直行业,初步形成示范效应,集中体现在政务、民生、金融、供应链等领域,“to G”(包括国企和事业单位)在国内成了区块链行业盈利的主流模式。但同时也面临着缺少与其他数字技术的协同、网络效应尚未形成等短板,随着区块链新基建的大规模建设,需要构建更加普适的区块链应用场景。

链新:BSN“互链网”是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布局,愿景是成为全球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请问BSN当前的建设进展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实现其愿景?

吴桐:区块链服务网络(Blockchain-based Service Network,BSN) 意图通过建立一套区块链运行环境协议将所有数据中心连接。与互联网类似,BSN的愿景也是跨云服务、跨门户、跨底层框架的全球性基础网络,包括区块链技术框架、公共城市节点、门户和运维中心四个板块。在运营结构上,BSN 分为中国区块链服务网络 BSN (BSN 中国)和国际区块链服务网络 BSN (BSN 国际)两部分,二者独立运营,BSN 中国采用联盟链的技术框架,BSN 国际可以选择公有链技术框架。整体而言,BSN的设计兼顾了国内国际不同的监管治理框架,同时不仅有底层技术框架,而且有数据中心和运维中心,各个省级节点也在积极推进,整体设置还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目前BSN基本按照计划推进,比如进行常规的季度版本更新,持续优化现有功能的同时发布新产品和服务。同时,各个省市的节点也在积极建设中。一些场景应用也在逐步落地,比如,中国银联利用BSN搭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应收账款平台,上线两个月,登记的应收账款升至8000万元。

链新:BSN在区块链行业内关注度非常高,但社会公众更加关注中国的数字货币DC/EP。请您分析一下数字货币DC/EP与区块链产业的关系?未来区块链产业将在数字货币DC/EP落地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

吴桐:目前来看,法定数字货币DC/EP基本上仅在确权环节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试点成熟之后在短期内会维持既有架构一段时间。

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要求推进数据确权、定价、交易,这意味着数据上链必然成为趋势,当数据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后,货币和数据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这也要求货币的更多环节在链上运行。而区块链产业则为DC/EP增加区块链覆盖环节提供了应用场景。未来DC/EP将嵌入更多的智能合约,将成为区块链产业机器间的价值流转载体。

链新:中国区块链产业注重顶层设计,重点发展联盟链和产业应用。与美国的区块链产业发展路径相比,哪些地方存在优势,哪些地方需要补足?

吴桐:美国的优势在于公有链以及与公有链密切相关的原始技术研发上,包括今年大热的“DeFi”最大的驱动力也来自美国区块链行业。但是当进入区块链和产业相融合的领域,包括到了可能产生系统性影响的领域,使用联盟链框架已经在全球形成了共识。在今年四月,Libra2.0中明确放弃向公有链过渡,充分证明在欧美的重要领域也不允许采用公有链模式。

中国优势在于风险可控,“to G”引领(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场景找的较准。我在今年进博会上讲过公共支出对于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新基建项目的巨大带动作用,在乘数效应下最终2020年对新基建的公共总体投入规模可能超过2万亿元。

在美国区块链领域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我们的相对劣势在于强监管有扼杀创新的可能性,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创新。在2019年10月总书记区块链重要讲话后,我们也通过内参向中央表达过平衡应用落地和提高技术原创能力的建议。事实上,中国也在通过监管沙盒等方式推动政策上的适当宽松。

链新:请展望一下中国2021年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吴桐:第一,区块链产业核心价值形成更大程度的共识,社会对区块链的了解程度更高,链改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第二,区块链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程度提高,协同推进数字化深度发展;第三,区块链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初见成效,链政经济的基础进一步夯实,“to G”仍将引领国内区块链产业发展;第四,跨链技术进一步发展,互联互通的“价值互联网”远景可期;第五,基于区块链的隐私计算协同发展,将数据真正纳入生产要素更进一步;第五,区块链新基建初见规模,工程化和基础设施构建优势凸显;第六,区块链教育进一步发展,从业人员规模增加、领域细化,人才相对紧缺将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