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被美认定为“涉军企业”,暂无重大影响

文 |《财经》记者 陈伊凡 周源 编辑 | 谢丽容  

2020年12月04日 19:44  

本文2664字,约4分钟

所受限制目前主要集中在投资层面,供应链受影响较小,但不排除可能会通过发布新的补充行政令,对名单上的企业进行更严厉的限制。

美国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国防部官方网站公布第四批“涉军企业”名单(参见图1),包括四家中国企业,分别为中芯国际(SH:688981)、中国海油、中国建筑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截至目前,有超过30家中国企业已经被美国认定为“涉军企业”。

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能够量产14纳米芯片,并有志于突破7纳米芯片制造的芯片制造厂商。被认定为“涉军企业”是否会导致其供应链中断甚至引发业务休克,是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图1 第四批被列入“1237”清单的企业 来源:美国国防部官网

这份由美国国防部监管的涉军企业名单又叫“1273”清单。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胡梅和景云峰在11月24日发表于事务所官方网站的文章《浅谈美国“1237清单及其影响》中提到,与美国商务部负责监管的实体清单(Entity List)或美国财政部负责监管的“特别指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清单”(SDN List)不同,被列入“1237清单”并不意味着企业立即面临处罚或交易受限。但是,《199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第1237条授权美国总统可在被列入清单的实体于美国进行任何商业活动时行使《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简称“IEEPA”)赋予的权力,且授权美国总统可以在不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情况下,直接实施其认为适当的制裁措施。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11月12日签发的一项总统行政令就适用于“1273”清单,禁止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军方拥有或控制的企业进行投资。理由是,中国政府通过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强制民用企业支持其军事活动和情报活动,扩大军工联合体的规模。尽管这些企业表面上是私有和民用,但直接支持中国的军队、情报和安全设施的发展。

同时,这些公司在国内外公开交易中,通过向美国投资者出售证券以筹集资金、游说美国证券指数和基金等机构将这些证券纳入市场发行,并采取一些行动以确保获得美国的资金。通过这些行为,中国利用美国投资者为其军事发展和现代化提供资金。

从法律层面来看,被列入“1273清单”对中芯国际的限制更多集中在投资层面,不涉及进出口业务,即不涉及中芯国际供应链,但一位熟悉国际海关合规业务的资深律师告诉《财经》记者,这是专门的制裁项目,但不排除可能会通过发布新的补充行政令,对名单上的企业进行更严厉的限制。

中芯国际也证实了上述观点。12月4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其已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美国人士将被限制对中芯国际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及其相关衍生品进行交易。具体规则是,从北京时间2020年12月4日开始的60天后,美国人士不可买入该公司证券;365天后,美国人士不可交易该公司证券。

公告同时指出,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对其运营没有重大影响,并再次强调,中芯国际的服务和产品从未涉及任何军事用途,且皆用于民用及商用。中芯国际强烈反对美国国防部的决定,此举反映了美国国防部对于公司业务与技术最终用途的根本误解。中芯国际会继续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积极的交流和沟通。

尽管没有明显的供应链断裂风险,但从具体操作层面,中芯国际在购买美国公司产品与服务将比过去面临更多的阻力。一位美国公司资深销售告诉《财经》记者,如果一家中国公司被认定于涉军企业,美国公司向其供货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如果销售的产品可能被认定为会用于军事用途,或是高精尖产品,就不容易通过审批。

这不是中芯国际第一次遭到美国政府的限制。今年10月4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知悉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确实已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向部分供应商发出的信函,对于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件及原物料,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限制,且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后,才能继续供货。

中芯国际联合CEO梁孟松在2020年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中表示,针对相关出口管制,正积极与美国政府沟通,与美国供应商积极沟通部分美国设备、原料的许可证。目前出口管制可能导致美相关设备出货放缓,还在评估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即使大陆芯片代工厂能够独立生产芯片,但目前在芯片制造上所使用的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很多都依赖美国进口。就算是荷兰ASML公司生产的,用来进行芯片制作的光刻机,其中的许多零部件也供应自美国厂商,例如曝光光源设备、激光系统等。

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能够量产14纳米芯片的芯片制造厂商。根据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预测,2020年中芯国际占据中国代工市场的份额为16%,是中国大陆代工厂中最高。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对全球代工厂2020年二季度数据调查显示,中芯国际在这一阶段的市场占有率为4.8%,排名全球第五。

芯片代工厂作为IC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扮演带动上下游生态链的角色。一旦中芯国际的芯片供应受到限制,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生态将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过,目前大多数中国大陆半导体厂商的产品集中在14纳米制程以上的成熟工艺,能够用到14纳米先进制程的中国大陆厂商只有华为海思一家。

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IBS数据显示,2020年半导体代工市场中,28nm及以上工艺的市场份额能占据大约三分之二,未来五年,先进工艺的市场将不断扩大,但成熟工艺的市场份额仍将不低于50%。这也给更多大陆的半导体厂商转圜的余地,一旦中芯国际的生产发生变数,他们可以将订单交给大陆的其他代工厂。

今年7月16日,中芯国际正式登陆A股科创板,开盘价为每股95元,较发行价涨幅达246%,市值为6780亿元,成为科创板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11月12日,中芯国际披露了2020年三季度财报,中芯国际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30.2%;同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168.6%,营收和净利润均创新高。其2020年三季度月产能达到约51万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4.9%,产能利用率为97.8%。

对于中芯国际可能受到的打压,资本市场也有所反应,悲观预期已经不断释放到股价中,截至发稿,中芯国际的股价为58.2元,较7月峰值下跌了将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