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兰:培养媒介素养,让公众了解算法工作机制

文/《财经》E法张剑 编辑/朱弢  

2020年12月05日 17:38  

本文945字,约1分钟

能否利用算法,让信息更充分自由和均衡地流动,让信息,尤其是特别重要的公共信息,可以跨越社会阶层,传达到不同的人群当中,这是平台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12月1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主办、《财经》E法协办的“算法的治理与发展: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就算法定义、商业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研讨会上,还发布了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完成的《算法的治理与发展: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研究报告。

针对公众担忧的“信息茧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表示,可以将“信息茧房”界定为一种选择性心理的结果,从认知路径的各个环节来研究“信息茧房”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事实上,很多因素会导致一定的“信息茧房”,信息茧房不只是和个性化算法捆绑在一起。社交媒体中的社会关系对于“信息茧房”的作用可能更明显。算法可能会放大茧房效应,但如果调整算法设计思想,也可能有助于减少茧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现场分享

彭兰表示,经历了今年的疫情,很多人发现,在一些话题上产生了社会的撕裂,造成这种撕裂的原因有很多,某些方面跟“信息茧房”有一定关系。面对社会的割裂和分化,平台能否利用算法,让信息更充分自由和均衡地流动,让信息,尤其是特别重要的公共信息,可以跨越社会阶层,传达到不同的人群当中,这是平台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彭兰还提出,有必要倡导一种新的技术理性,即让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同时在技术理性里面得到体现。目前的研究有一种误区,即认为技术理性一定是工具理性。但是,“技术开发者不应只有工具理性,他们也应有价值理性追求。作为开发者,他们可能对技术发展方向的认识比一般公众更深刻,所以由他们做主动的技术理性建构者,有些时候会比人文学者提出的更有建设性,更能够改善未来的方向。所以,算法向善的一个重点是,技术开发者自身的技术理性建设。”她表示,很高兴地看到包括字节跳动等在内的公司正在做相应努力。

“算法向善一定要有公众参与。”彭兰认为,要让普通公众意识到算法的影响。未来的媒介素养培养,需要扩展到算法素养领域,也就是帮助公众了解算法的作用机制及影响,了解算法的价值和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