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至少59人核酸“阴转阳”后确诊,专家:需警惕潜在传染源

文/《财经》记者 凌馨 信娜 特约撰稿 杜建青 编辑/王小  

2021年01月11日 18:23  

本文3367字,约5分钟

未被发现的潜在患者,何时能被排查出来,将成为河北疫情能否迎来“拐点”的关键因素。

至2021年1月10日,河北现有267名确诊病例正在接受治疗。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多名无症状感染者陆续被确诊为新冠患者,同时,也有更多核酸阴性人员经复核为阳性。

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月2日以来,石家庄已有54名无症状感染者被转归为确诊患者。所谓“无症状感染者”,一般是指没有出现发热、咳嗽或影像学表现等任何症状的核酸阳性人员。

另外,1月10日,河北新增的82例本土病例中,至少30例为核酸阴性转阳。这些人既没能在最初的核酸排查中被发现,此前也没有症状,是陆续浮出水面的“隐性患者”。

出现“隐性患者”,主要是由病毒已传播一段时间,加上疾病潜伏期、核酸检测窗口期和采样技术等共同导致的。在后续的检测中,还会不会有大量的“隐性患者”浮出水面?

“隐性患者”正在浮出水面

1月9日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新冠肺炎患者的一对母女,曾于1月1日、3日先后出现发热症状,并于3日接受核酸检测,均呈阳性。

此前,也有至少8名患者,在被归类为无症状感染者前,有过不适或求诊、买药经历,其中,5人自述曾有发热、流涕或鼻塞。

“有症状怎么能叫无症状感染者呢?”一位曾在抗疫一线工作的医生怀疑,或许是个别工作人员抱有侥幸心理,“可能发烧不是持续性的,就先把他们归为无症状”。

上述这对母女虽为特例,但由数据可知,石家庄、邢台这样的“隐性患者”在浮出水面。自1月2日以来,石家庄已有54名无症状感染者被转归为确诊患者。

此外,两地至少有59人核酸“阴转阳”后确诊。其中,经过3次核酸检测者29人,经历4次核酸检测才被检出者11人。这些人既非患者也不是无症状感染者,此前多未出现在疫情通报名单之中。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解释,核酸检测是在一个特定时间点进行采样,也许恰巧在这个时间点,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没能被检测到,但他体内是携带病毒的,过几天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对于较大范围的疫情,只筛查一遍核酸是不够的,会有窗口期。

1月9日,北京公布新增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各一人,来自顺义区赵全营镇联庄村同一家庭。两人在2020年12月27日顺义区组织的核酸检测中,结果均为阴性。其中,一名27岁的无症状感染者甚至在3天后的第二次核酸筛查中,仍为阴性。

直到1月8日,新增确诊病例中的一人前往清华长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感染情况才被发现。至1月10日,上述家庭又新增1名确诊病例、4名无症状感染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昌平对《财经》记者分析,除了口鼻中核酸量相对较少的原因,大规模采样对人员的经验也有较高要求,“刷的范围大、深,就更有可能刷到”。

石家庄、邢台两市的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共采样1300余万人。采样人员一度出现缺口。除抽调河北本省医务人员外,江苏浙江两省也分别派出了百余人的实验室检测医疗队支援。

“如果是较大范围的疫情,只筛查一遍核酸,是不够的。”在姜庆五看来,现在进行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完全必要。否则的话,一些潜在感染者可能会在第一轮检测中被漏掉。这些感染者也许会引发新的疫情。

1月10日的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场新闻发布会透露,将对重点地区开展第二轮核酸检测。“可能还会有检测阳性者,也不排除病例发生区域继续增加的可能”。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公室主任师鉴说。

北京重点地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也已启动,针对区域为,“已进行第一轮全员检测的机场周边7个属地”。

“在检测结果出来前,全部实施封闭管理,确保不漏一人”,这是1月10日北京疫情发布会透露的消息。

姜庆五指出,之前的疫情中,也做过二轮核酸检测。如果第二轮核酸检测后,发现仍有一些病例是在掌握范围外的,必要时还要进行第三轮核酸检测。

次级密切接触者也被集中隔离

北京的防控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1月10日,在家等待消息的王木(化名)被通知,要求集中隔离。他有些意外,因为他与此前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并没有直接接触。

1月9日,北京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为一名网约车司机,乘客涉及144名。王木曾与其中一名乘客有过接触。“现在次密接也要被集中隔离了”。他说。

1月10日晚约11点,在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王木到达集中隔离的酒店。通知的隔离时间为14天,按计划1月11日进行核酸检测。

对于这个消息,姜庆五稍感意外,“这个防控力度还是很大的”。他对《财经》记者说。

在1月10日的河北疫情发布会上,也释放了这样的信号:对排查出的密接、次密接人员,实行单人单间隔离。

截至1月10日,石家庄累计排查出新冠病例密切接触者11000余人,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5800余人。邢台市密切接触者2000余人,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1300余人。

随着流行病学调查展开,此次河北疫情的零号病例感染时间,已被推早至2020年12月15日。而直到1月2日,首个确诊病例才被发现。中间至少间隔了18天。在这段时间内,病毒已在隐匿传播。

姜庆五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经不是接触者的概念,而是另一个潜在的传染源。这些人的接触者也有可能被感染。

随着重点人群第二轮检测进行,更多“阴转阳”病例会被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发病,不能排除病例发生区域继续增加的可能性。

河北疫情“拐点”未至

能否找到零号病人?

“还不好说”,在余昌平看来,结合现有病例出现症状的时间节点,零号病人可能在2020年12月10日-15日间就已现。而最初的感染者可能没有出现症状,这就导致病情传播,“疫情的范围比较大、比较重”。

“基于现今发现的早期病例发病时间点和病毒传代时间,初步估计零号病例要早于(2020年)12月15日。”师鉴说。

河北已组织200多人的队伍展开流调。其中,溯源工作主要围绕5个方面:入境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入境人员隔离点的相关人员、国际货运航班搬运从业人员、藁城区内冷冻物品和从业人员以及其他口岸进口的货物。

流调更重要的目的是找到潜在病人,控制疫情。

余昌平判断,继续实施居家隔离措施并开展第二轮检测,一些漏掉的病人会逐渐出现症状,“复查就会查出来。”至于什么时候能把所有病人都找到还不好说,“一般情况下,两周内就可以了”。

余昌平建议,对密切接触者和高风险地区的高危人群,同时检测核酸和抗体,“武汉是全员检测的时候,也同时查抗体的”。

武汉疫情期间,在确诊病人中,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抗体阳性,或者抗体阳性但核酸阴性的病例都不鲜见,甚至有些重病人都曾有过多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经历。

未被发现的潜在患者,何时能被排查出来,将成为河北疫情能否迎来“拐点”的关键因素。

所谓“拐点”,是指传染病发病人数上升到一定水平后,人数开始下降,“这被认为是我们控制住了一个疾病的流行。”一位流行病学专家向《财经》记者解释。

通俗地讲,“新发阳性病例连续几天都在低水平或下降,那就说明拐点到了。”余昌平推测,随着重点地区二次全员检测在两日后完成,将可以大致判断河北疫情发展的趋势,“但不是百分百的”。

虽然,前两天河北报告病例数一度缩窄,但目前的数据并不具有指向性意义。师鉴也在1月10日的发布会上承认,目前本次疫情没有看到明显的拐点,扩散风险仍然存在。

姜庆五认为,在经过两轮全员核酸检测后,应该会对这次河北疫情的传播,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现有已知的信息判断,还是不能完全确定在这个范围之外,有没有潜在感染者。

【版权声明】本文(视频)著作权归树木计划作者《财经》杂志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