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投资圆桌:全球资产泡沫风险上升,中国权益投资时代开启

文 | 《财经》记者 邹碧颖 特约作者张彤 编辑 | 王延春  

2021年01月27日 18:40  

本文5179字,约7分钟

美股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生命健康、消费品领域的公司,中国国内肯定会出现对标企业,疫情促进了新领域、新赛道出现。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财富新机遇,权益类投资时代即将开启。投资者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掌握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艺术,不把基金当作股票做短期炒作交易,均衡配置、静待花开。

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加速了世界秩序的分化与转型,打乱了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2021年,在经济大变局中如何寻找财富的新机遇?哪些行业正在诞生创新者和颠覆者并引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2021年1月23日,北大国发院EMBA论坛第48期活动“经济大变局中的财富新机遇与挑战”线上举行。北大国发院助理院长、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做了题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富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他判断,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财富新机遇,权益类投资时代即将开启。根据不同口径,中国居民可投资的资产规模大概在150万亿到200万亿之间。同时,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将面临双循环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对资本市场来说,消费板块、科技创新板块、金融板块将成为投资热点。

黄卓在对话北大国发院EMBA校友、韩国知名投资人、K Global Partners CEO 睦大均先生和香港知名投资人、永桐资本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香港金融青年会创始人兼主席张永康先生中,投资人分别对2021年国际资本市场和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趋势和机会进行了预测。

睦大均强调了 “构筑企业经济护城河”的理念。他认为,在传统行业和创新企业的投资中,除以营业网点为中心的银行,传统的流通渠道、电视行业、铁路,以及传统的运输行业,都有可能面临威胁。同时,创新企业正在以各种方式构筑护城河。比如特斯拉扩大电池的成本优势,甲骨文提高用户的使用转换成本,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扩大网络效应,Netflix发力原创剧,这些创新企业都在构筑数字经济下的护城河,并且通过新技术破坏传统企业的护城河。今天,投资者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增加正在构筑护城河的创新企业在整个投资组合中的比重。

拥有20年金融市场经验并帮助多个领域创业者成长的香港投资人张永康表示, 2020年全球非常分化,部分企业成为市值很大的赢家,也有部分企业处于崩溃边缘。根据2021年的趋势,新经济领域中估值高的公司依然很强势,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驾驶、芯片、消费、生命科技。而去年市场流动性增强,由于救市成就的一批头部科技企业,例如部分生命科技公司,这些企业现在估值很高,但没有任何收入或盈利,二期或三期临床数据公布后,如果无法达到市场预期,可能存在市场信心波动的风险。

权益类投资时代开启,利好消费、科创、金融三大板块

黄卓演讲时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新时代:一方面,中国经济经受了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的挑战,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GDP水平大概占美国的75%。每年美国的GDP的增速大概在2个点左右,中国在未来的十年内的平均增速应该能够达到4%-5%以上。根据目前外汇折算保守估计,每年中国的GDP追赶美国GDP的速度大概能够达到3%的水平,中国大概能够在八到十年之内赶上美国的水平。考虑人民币汇率升值,时间可能进一步缩短。十年之内,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的灰犀牛风险得到化解,货币政策既不“大水漫灌”,也“不急转弯”,保持着稳健。过去几十年,中国基本没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影子银行风险、房地产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化解,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健康的发展环境。从货币政策看,2020年12月,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速主要是M2,同比增长10.1%,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过去几年,M2增速相对平稳,面对疫情有一定增加。2009年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推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M2的增速一度在2009年达到28%的同比增长。可以看出,今天的货币政策更加稳健、有定力,可以预期2021年的货币政策依然会保持稳健,不会快速进行收缩。

在此背景下,黄卓判断,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财富新机遇,权益类投资时代即将开启。根据不同口径,中国居民可投资的资产规模大概在150万亿到200万亿元之间。中国居民在房地产上配置了大概59%,在金融资产上配置20%。和美国、日本在金融资产60%以上的配置相比,明显偏低。此外,中国大部分金融资产实际上配置在银行的定期存款、现金和活期存款,以及银行的理财产品,配置在股票和基金这样的权益类产品的比重只有百分之十几,和国际市场比起来是相当低的水平,预计有大量可投资的资产未来会配置到权益类的资产上。而“十四五”规划提出中国步入“双循环”新格局,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扩大国内的消费市场,提高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保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将利好资本市场的消费板块、科技创新板块、金融板块。

同时,黄卓认为,中国A股市场的质量在持续提升,股票市场投资者将面临更加安全、更低风险和更高预期的回报。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突破4133家,共有215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预计2021年应该也有150-200只之间的股票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过去几年,中国股票市场出台了很多制度性的建设。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设立了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公司法》、新《证券法》修订出台,还有《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的制定,未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很可能将触犯刑法,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信息披露逐步加强。此外,从前中国的A股由散户主导,表现出很强投机性,但过去几年,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显著上升,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流动市值的比例从2014年的72%下降到2020年的52%,这个趋势仍在持续,与国际上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流通市值70%到80%的比率相比,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黄卓指出,中国的核心资产即将迎来价值重估,在全球的资产配置框架里进一步体现出重要性,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年。过去几年,资金不断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流入A股市场,预计2021年也会有较大提升。中国的核心资产、龙头型的资产在中国国内的资产配置里面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2020年公募基金的重仓持股市值,排在前20名的基本上是消费类的资产,如食品、饮料、电器、医药行业,其次是科技型企业,金融类资产仅两家,所以核心资产整个市盈率、被基金投资持股的比率在持续上升。黄卓建议:“广大投资者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掌握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艺术,不要把基金当作股票来做短期炒作交易,应该均衡配置,静待花开。”

流动性过剩,全球投行看好中国股市

如何看待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1月14日,在美国去年出台3.9万亿美元“纾困计划”基础上,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公布了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过去的2020年,各国普遍采取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大规模出台刺激经济措施,导致全球债务风险上升、刺激需求的效率衰减。2021年是否造成更大规模的金融和资产泡沫,触发债务危机?

黄卓表示,拜登政府1.9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主要是围绕美国防疫展开,同时也是对疫情中的困难家庭和企业进行救助,将有助于加快美国和全球在下半年经济尽快复苏;但另一方面,美国继续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无法通过税收形式来弥补,最终一定会利用美元的全球主权货币地位,将债务货币化,向全世界输出过剩的流动性,从而造成全球的金融资产泡沫,并加剧财富的不平等;长期而言,美元的国家地位也会受到削弱。

睦大均指出,全球股票市场的过高估值可能导致泡沫出现,量化紧缩或通货膨胀加剧可能引发利率上调,从而导致股票暴跌。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大的风险是不投资的风险。在低增长、低利率持续的情况下,资产增值的时间要比高利率环境下变长很多,当利率为8%或者9%的时候,本金翻倍的时间只相差一年。利率为1%和2%的时候,本金翻倍的时间相差达30年以上,这种情况当然伴随着风险。过去由于股市暴跌带来的心理创伤以及市场暴跌所带来的恐惧,导致很多投资者更加倾向于现金和债券。但是如果回避权益资产导致资产错配,随着时间流逝,投资者的晚年生活就可能会变得非常贫穷。

作为全球投资者,睦大均非常看好中国的投资机会。在他看来,近期人民币升值备受关注,将提升中国消费,也会促进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具备相当高吸引力。首先,韩国、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不断创新高,中国股票市场的涨幅相对较低,全球的投资银行业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股市。第二,中国经济增速每年保持在6%以上,以去年年底为基准,中国的上证综指已经突破了3400点,今后仍具备上升空间。第三,在供需方面,中国金融当局在积极欢迎机构投资者入市以及外国投资者入市。证监会最近提出居民储蓄转向投资化等举措,对于更多基金流入中国股票市场也具有积极意义。

黄卓认为,投资者要警惕股票市场的风格转换带来的高估值股票的价格回调风险。中国股票市场正在发生两个大变化,一是美股化,股市的大部分涨幅可能由少数龙头企业带动;二是二级市场出现一级化趋势,伴随注册制推开,上市的股票将越来越多。挑选出具有成长性的股票非常考验投资者专业能力,要对企业的财务基本面、商业模式以及背后的技术创新有深刻了解。个人投资者需要平衡不进行资产配置的风险与泡沫破裂的风险,可以借助专业投资者的能力帮忙管理投资。

传统行业与新经济存在哪些机遇?

2021年,如何规避风险,在不确定的股票市场中寻找投资相对的确定性?

张永康表示, 2020年全球非常分化,部分企业成为市值很大的赢家,也有部分企业处于崩溃边缘。根据2021年的趋势,新经济领域中估值高的公司依然很强势,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驾驶、芯片、消费、生命科技。而去年市场流动性增强,由于救市成就的一批头部科技企业,例如部分生命科技公司,这些企业现在估值很高,但没有任何收入或盈利,在二期或三期临床数据公布后,如果无法达到市场预期,可能存在市场信心波动的风险。

张永康认为,除继续关注新科技类公司,传统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也存在投资机会。去年的市场分化中,一些传统经济的公司估值走低,如疫情中受到重挫的航空、旅游、酒店类企业等。在后疫情时代,传统行业会慢慢恢复,小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但是头部企业会变得更强,市值出现反弹。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企业经营、行业发展以及流动性状况做出判断。此外,美股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生命健康、消费品领域的公司,国内肯定会出现对标企业,这次疫情也会促进新领域、新赛道的出现。

睦大均再次强调了他新书中提到的“构筑企业经济护城河”的理念。他认为,在传统行业和创新企业的投资中,除以营业网点为中心的银行,传统的流通渠道、电视行业、铁路,以及传统的运输行业,都有可能面临威胁。同时,创新企业正在以各种方式构筑护城河。比如特斯拉扩大电池的成本优势,甲骨文提高用户的使用转换成本,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扩大网络效应,Netflix发力原创剧,这些创新企业都在构筑数字经济下的护城河,并且通过新技术破坏传统企业的护城河。今天,投资者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增加正在构筑护城河的创新企业在整个投资组合中的比重。

此外,睦大均分析,拜登政府上台后最强调环境保护政策,全球趋势中非常值得关注的是ESG(环境、社会、治理),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与环境相关的企业或将受益。在黄卓看来,数字经济平台型企业,在养老、生物医药、满足年轻人群体需求等方面具备优势的消费类企业,以及上一轮估值未得到充分体现的传统企业,也具备一定潜力。

张永康指出,在未来三十年或更长时间里,“中国标准”将引领世界科技浪潮;“双循环”会带来国内消费升级,产生一定的进口替代效应;中国在某些医疗的细分领域具有自主技术、主导能力,再加上国内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等条件,医疗细分领域很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投资的关键在于找到好的创业团队,与创业者共同成长。

论坛中北大国发院EMBA项目主任柴豫荣表示,北大一直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大国发院也以具有国际化基因著称,其EMBA项目重在培养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全球视野和对宏观形势的前瞻性洞察能力。每年,北大国发院EMBA项目在招收100名大陆籍学生之外,还会招收部分外籍和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家、管理者,与中国大陆商界人士共同研读世界变局,共谋发展。本次论坛邀请到的韩籍企业家睦大均先生就曾在国发院EMBA项目读书,并于毕业后出版了中文专著《全球创新投资》,由此与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了更深的连接。据了解,北大国发院EMBA创办于2000年,是中国最早开设EMBA教育的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