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破万亿后,西安如何当好“带头大哥”?

文 | 霍炳男 西安市民建副主委 临潼区副区长 编辑 | 王朋  

2021年02月03日 18:13  

本文2538字,约4分钟

2020年西安GDP突破万亿,在极不平凡的年份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答卷。

此前,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只余西安GDP没有突破万亿。每每谈及,皆是尴尬和遗憾。

西安作为关中城市群的核心,是西北地区的“带头大哥”。如今跨过万亿大关,既意味着城市区域影响力得到巩固提升,将有更大能力调配区域资源,也意味着这座城市必须承担起更多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重任。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启之年,也是西安的“全运年”,可以说这是西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空前重大机遇。

要如何突破传统“城墙思维模式”,更好践行“大哥”的责任?个人建议,西安可以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延展过程中,考虑打造一个“中国文化特区”,做精做深文旅品牌,以便更好发挥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

 

1

如何突破“城墙思维”? 

西安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树立起“点、线、面”的“三种思维方式”,突破过去的“城墙思维模式”。

首先是“点”思维,即中心城市的“中心”思维(或“核心”思维)。

这要求西安市担起区域发展的“大哥”责任,打破行政区惯有思维、行事风格和做事模式,变“行政区”思维为“经济区”思维,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突出中心城市的中心地位和中心价值。

如“牵头”创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共谋协同协作发展路径等,不断放大中心效应。2021年,可考虑以全运会为契机,将文化、旅游作为抓手,增进城市协作,共享全运红利。

其次是“线”思维,即“联通”思维。

这里的联通不仅指道路交通联通,水、电、气、光缆等基础设施的联通,也包括人才、科技、金融等要素,甚至产业布局的“互联互通”,其本质在于推动“区域一体化”,激发城市资源配置功能。

以人才联通为例,如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应加大该城市群的城市间行政人员的挂职交流力度,这样一来必将有力推动彼此间各种交流。

再以金融联通为例,可以牵头成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或区域性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等,甚至组建跨区域的国有企业),这种以资金为血脉、合作为纽带的机制,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是“面”思维,即“空间”思维。

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时刻保持“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这样的空间思维,时刻将西安置于关天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一带一路”城市带这样的空间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横向对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等相对成熟的城市群,它们首先是得益于各个城市自身的发展。换言之,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还应具有“主动”助力周边中小城市发展,“竭力”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责任担当。

 

2

新的“增长极”在哪里?

现阶段适逢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时期,西安要在“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基础上,紧扣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科学构建城乡规划体系。

考量西安未来15年在人口流动、投资环境、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及城市规模与形态等多方因素,西安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要拉大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扩充城规面积,必要时可考虑优化行政区划,以及整合开发区的发展。

此外,在空间延展方面,可以参照“东拓、北跨”战略,以及临潼、高陵“两个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和实际的空间承载能力,向东北部平原区域倾斜,善用现有基础,加大政策引导,形成产业聚集,打造新的城市增长极。

 

3

西安能否成为“中国文化特区”?

陕西历史文化厚重、文物典藏丰富、旅游资源富集,但是至今尚无一档文物鉴赏节目,亦无一档有影响力的文化栏目。

不仅如此,文物交流与交易、艺术品交易与拍卖、文化产权交易、国际艺术品保税与展销、文化创意及其产业开发、文化资源的系统性发掘与利用等均严重匮乏。甚至,西安市作为知名旅游胜地,至今仍无一处国家级文化旅游度假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之所以能在国家层面,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被国务院列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安拥有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其时在国家定位的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中,北京定位的是“政治型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是“经济型国际化大都市”,西安要建设的无疑就是“文化型国际化大都市”。

在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以及西安市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大背景下,西安应举全市之力,做精做深文旅品牌。如以临潼区为载体,以“周秦汉唐”的朝代史为主线,打造“中华文化会客厅”,其中包括“秦文化考古与研学中心”“唐文化展示与体验中心”等。

同时,可借鉴深圳经验,创新思维,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气魄向国家申请将临潼打造成为“中国文化特区”。制定专门的文化特区政策,打造交流平台、交易平台,形成文化高地、开放高地。

具体可考虑建设国际艺术品保税区、文化产权交易所、文物交流与拍卖市场、文化金融示范区、考古研究与研学中心、文博学院、国际文创聚集区、国际文艺演出区等载体,努力将西安市打造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心。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