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房地产泡沫化得到遏制,让利政策将延续,银行不良贷款仍会增加

文/《财经》记者 严沁雯 张颖馨 俞燕 编辑/袁满  

2021年03月02日 18:14  

本文4704字,约7分钟

郭树清表示,2017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2021年可能需要处置的不良贷款还会增长,甚至会延续到2022年。

“四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

“房地产的问题应该说现在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还比较强。”

“估计贷款利率会有回升。”

“人口老龄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互联网平台只要做同样的金融业务,就要有同样的资本充足率。”

2021年全国两会前夕,在3月2日国新办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如是表示。

与其一同出席的还有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赵欢、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罗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宋曙光,他们一起就当前市场关注热点问题作出了介绍和解答。

银行不良贷款仍将增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1月27日,据银保监会披露,2020年全年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3.02万亿元。3月2日,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2017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

提及2021年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郭树清表示,2021年将保持处置力度不减。“因为我们每年的贷款都是净增长,贷款增速保持在12%左右。2020年情况非常特殊,增长速度非常快,量非常大。但全年没有超过13%。在疫情发生以后,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肯定处于不正常的状态,还款就会有困难,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状况,更没有能力偿还贷款。所以不良贷款上升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2020年已经开始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现在没有一个明确指标,还在和各家银行沟通,看看他们怎么估计自己银行的状况,可能2021年需要处置的不良贷款还会增长,甚至会延续到2022年,因为有的贷款期限比较长。”郭树清强调,有信心、有能力把不良资产处置处理好:第一要加大力度,第二要稳中求进,保证在经济和银行金融体系的可承受范围内。

对于上述观点,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认同。谷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信用风险历来都是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农行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0年克服了疫情冲击,处置不良贷款比较高。总体来看,农行的不良资产情况与全银行系统趋势差不多。

“2020年延期还本付息的那部分贷款,结点是2021年3月31日,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点。我们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监控这部分贷款的资产质量情况。从目前的情况看,比普通贷款不良率高一些,但是仍然可控。从农行的样本来看,受疫情影响,不良贷款的反弹风险是有的,但这个风险基本可控。”谷澍强调。

“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还比较强”

“房地产的问题应该说现在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还比较强,但是去年投向房地产的贷款增速第一次降到了平均贷款增速之下,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我们相信,房地产的问题会逐步得到好转。”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郭树清透露,房地产贷款增速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是8年来首次出现。

一直以来,房地产金融风险都备受关注,此前郭树清就曾在“十四五”规划辅导读本《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一文中指出,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郭树清就该话题再次提到,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

“因为持有那么多房产,将来这个市场要是下来的话,个人财产就会有很大的损失,贷款还不上,银行也收不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经济生活就发生很大的混乱。所以必须既积极又稳妥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郭树清称。

此外郭树清还表示,现在各城市“一城一策”推出房地产综合调控举措,目的是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逐步把房地产的问题解决好。

让利政策将延续,估计贷款利率回升

2020年,在支持国民经济恢复方面,银行业、保险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郭树清介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完成相关保险赔付超过5亿元。

截至2020年末,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19.6万亿元,累计对6.6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在5个试点省市发放应急贷款242.7亿元,全年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目标,有力支持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

其中,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超过前5年总和;新增民营企业贷款5.7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5万亿元;健康保险赔付支出2921亿元,同比增长24.2%,累积了1.57万亿元长期健康保障风险准备金。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以来,全国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涉农扶贫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主动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0年底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1.5万亿元。

在发布会现场,有记者问及让利政策能否延续,郭树清给予了肯定答复,“肯定有很多政策还会延续下去的。”另据郭树清透露,因为2021年整个市场利率在回升,估计贷款利率也会有回升和调整(据了解,这是由于前期一些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会退出,而可能产生的贷款利率提升的现象)。

“但是总的来说,利率还是比较低的。另外就是收费,收费方面不会太大的变化,降低的费用一般不会恢复。”郭树清补充道。

此外,郭树清表示,将通过支持财务重组、债务重组、企业重组、债转股等多种形式继续支持企业,降低企业负担。

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近期,一组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数据引发关注,其中包括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担忧。

郭树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但很快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现在超过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到了12%以上,人口老龄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银保监会也在积极研究推进。

“我们还会采取其他的措施,其中一项就是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明确部署,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商业养老保险。”郭树清介绍。

面临老龄化的挑战,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罗熹介绍称,现在中国老龄人口之多,进入老龄社会之快和养老事业发展任务之重实属罕见,相对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养老体系还比较完整,基本养老基本实现全面覆盖,10亿多人口享受基本养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团体年金也在逐步发展。个人养老相对来说发展速度慢一些,尤其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这个比重非常小。

在他看来,第三支柱相对于其他两个支柱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给高收入阶层个人养老提供一个渠道、提供一种方式。二是给新兴业态,新的从业人员、多种方式从业人员提供一种养老保障,这是商业保障。三是通过长期的养老保障资金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包括跨周期的投资。

“我们国家短期投资比较多,长期跨周期的投资比较少,所以养老资金进入特别是商业养老资金进入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会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罗熹表示。

互联网金融业务须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近年来,针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持续加强。市场关注,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有哪些业务不适合这类公司开展。

对此,郭树清直言,互联网平台在中国参与金融,在全世界来看,规模和范围都是最大的,并取得了积极效果。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信贷、数字保险和其他方面的服务,应该说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也有很多创新,我们鼓励这些创新。但与此同时,也要求不管任何业态的金融业务,都要按照相应的规则规范、法律法规管理,不能有特殊的例外。

“我们不认为有什么限制、不允许他们发展的金融业务,但是我们做任何业务比如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业务,都必须按照行业相同的规则进行监管。”郭树清强调,经过调整后,这些机构会很好地适应,能够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提及是否会要求金融科技公司满足相关资本充足率的标准,郭树清表示,“如果金融业务是在网上开展,是互联网平台,他们办的银行也好,办的小贷公司也好,或者是消费金融公司也好,我的回答很简单,是的。我们要求他们必须和其他的金融机构一样,要有充足的资本。”

郭树清进一步指出,要求互联网平台只要做同样的金融业务,就要有同样的资本充足率。但考虑到历史原因,给了他们一个过渡期,有的项目是到2021年底,有的是到2022年底,甚至可以研究再长一些。但是最多两年,都回到正轨上来,所有机构都要受资本约束的要求。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超30%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郭树清在介绍数字化转型助力开拓普惠金融新局面时提到,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报告,中国普惠金融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电子支付、数字信贷、线上保险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7%。五家大型银行均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明显增强。如建设银行充分发挥科技和数据优势,围绕小微企业实施流程再造,建立“小微快贷”线上化业务模式,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普惠金融专属服务方案。

据郭树清透露,2020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超过30%,其中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行政村已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大病保险已覆盖11.3亿城乡居民。

受2020年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外贸企业面临着严峻困难。在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外贸方面,保险业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宋曙光介绍,在外部形势风险上升的情况下,2020年中信保总的承保金额突破了七千亿美元,增速达15%,大大超过出口增速。其中支持出口超过58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2%,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在解决融资难问题方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167家中外银行进行合作,对外贸企业开展保单融资,制定专门的保单融资产品。比如联合推出了信保贷,为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免抵押、全线上、秒审批、普惠利率”的保单融资服务。同时利用了央行再贷款再贴息政策,一部分资金直接滴灌到小微外贸企业。此外推进搭建“政府+银行+信保”融资平台,全国共搭建了53个平台。2020年支持企业融资3100亿元,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保单融资是1960亿元,增长了34%,支持企业4800多家。

在创新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开发服务小微企业的产品,2020年小微客户突破10万家,小微出口企业的覆盖率突破三分之一,达到36%。全年支持小微企业出口近1000亿美元,增长41%,支付赔款1.2亿美元,增长28%。另外,小微企业平均费率下降35%,让小微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当被问及以上是否是政府给予的特殊支持、是否符合WTO的规则以及平等贸易的规则时,宋曙光强调,出口信用保险是WTO规则允许的出口和对外投资促进工具,所以中信保成立以来一直按照WTO的要求开展业务。“我们要符合三大导向:一是有效支持国家战略。二是精准支持企业发展。三是确保财务可持续。”宋曙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