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建议推广“公司+农户”模式,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难题

《财经》新媒体 宋金煜/文 舒志娟/编辑  

2021年03月04日 15:23  

本文1493字,约2分钟

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后,如何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提交了四份提案,其中两份提案重点围绕职教扶贫、乡村振兴。

杨国强表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续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

但是,近年来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地区产业门类不全、规模不大、品牌效益不强,再加上缺乏城乡流通的桥梁,导致农产品“出村进城”困难,农村产业发展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

“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致富,不会返贫。”杨国强指出,要帮助农村和农民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联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帮助农民稳定生产、提高产业质量效益、打通城乡流通渠道,让农民、产业与市场紧密衔接,从而实现一头助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另一头助力城市居民打造品质生活。

对此,杨国强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引导,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引进优质企业参与,为农民提供品种、技术、培训、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二是打通农产品进城产业链,搭建城乡现代商业桥梁。完善农产品进城的冷链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从乡村到城市的农产品配送体系,简化中间环节,让利农民和消费者;三是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形成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需人才数量、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乡村发展普遍面临人才匮乏的窘境。一是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的管理经营专业人才,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二是对人才引力不足、人才机制体制不健全。各个地方政府虽然都出台了相应的人才政策,但是依然存在人才引入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导致人才在引入、培养和持续供给上后劲不足。

在《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的提案》中,杨国强指出,“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偏低,存在孩子要成才就要上大学读本科的观念,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还存在宁愿让孩子打工也不愿读职校的现象。”同时,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性尚存在一定偏差。

对此,他建议,国家立法让年轻人满二十周岁才能出来工作。“如果年轻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到了20周岁再出来工作,那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将是世界一流的。这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年轻人提供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

他解释道,在脱贫巩固期,国家为相对贫困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提供无息助学贷款,让他们能无压力地学习成才,找到稳定工作,等到有能力的时候再偿还,也能巩固脱贫成果。“当然也需要国家持续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生动的案例讲好职教扶贫故事,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大家认识到职业教育也是很好的出路。”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杨国强建议,持续对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予以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适度倾斜。另外,建议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如支持及鼓励行业领先企业创办职业学校,并加快落实关于企业办学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办学的各项优惠政策。

此外,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杨国强在今年提案中再次建议,国家应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可试点打造大规模的无人化农场,提高农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