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一梯队,成渝刷新“存在感”

文字 | 吴林静  

2021年03月19日 13:45  

本文3572字,约5分钟

在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寻找自家城市的名字、自家重点的工程项目,以此领会国家战略意图和城市使命担当,成了近日不少省份或城市的“标准动作”。

7万余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三亚找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9大关键词,青岛梳理出四个方面的重大机遇,武汉则找到了与全国发展大局相结合的15个切入口……

相较之下,重庆、成都被“点名”的重大任务、改革举措相对较多,分别达到15项、17项,这与成渝城市群在《纲要》中地位提升的变化,一脉相承。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全国即将要完成的“统考试卷”中,成渝地区承担的分量越来越重。

升级

“发展壮大”到“优化提升”

《纲要》从国家层面提到了19个城市群,对比“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城叔看到城市群地位的微妙变化。

成渝、长江中游两个城市群的发展定位,从十三五的“发展壮大”到十四五的“优化提升”,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城市群并列“第一梯队”;

北部湾城市群则从“规划引导”步入“发展壮大”的新阶段;海峡西岸城市群升级为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三省之间将进一步融合发展;

东北地区城市群被细化为哈长、辽中南两个城市群,需要培育发展。

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决定了无论是政策红利还是市场力量,都将根据要素的流动而布局、匹配。

随着新一轮的培育、壮大、优化,要素将更青睐于这些城市群,一旦形成“滚雪球式”的促进发展,它们也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

《纲要》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首位战略,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又是西部大开发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首位战略。

站在西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第一极”。整个城市群18.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规模近亿,在全国不到2%的土地上集中了7%的人口,相当于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呼包榆鄂、滇中、黔中、天山北坡、宁夏沿黄等西部其余七个城市群的总和。

四川省、重庆市的GDP总量在西部12省(市、区)中占三分之一。2020年城市经济总量全国排名,重庆第四、成都第七。

其实,自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获得的关注,不亚于东部地区。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作为重点区域中等级最高的“极”一档,给予了交通基建资源的重点倾斜,显示出这四个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一时间媒体纷纷将此解读为:成渝升“极”。

中国城市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冯奎认为,虽然“第四极”的说法并不是专业性的规划用语,但从树立区域影响力,开展地点营销的角度来看,“第四极”的提法是有道理的。双城经济圈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增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能力。

从综合发展指标来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确实落后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处的位置,刻画了中国的战略纵深。

在近期多份国家重大规划文件频频升格,与三大城市群并列,成渝的地位已经站上了新的台阶。

“点名”

做强“极核”的任务清单

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的提法一致,《纲要》再次重申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方向——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没有“双城”,就没有“双城经济圈”,成都和重庆将如何做强“极核”,从而带动区域实现上述目标?《纲要》提及了未来五年两地需要推动的具体举措。

两城各自梳理出了清单,据不完全统计,《纲要》中分别有15、17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涉及到重庆和成都。

这些“任务”包括基建、城乡融合、科技创新、文化等多个领域,有的需要成渝携手完成↓↓↓

有的则需要成渝两地分别作答,按照建设项目性质,城叔归结为以下四大类别——

基础设施

国家将在“十四五”时期投资建设一批基础设施,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梳理《纲要》,成渝两地获得了我国基建资源的重点投入。

“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这四项任务是成渝两地共同的任务。

成都还需完成“提质改造川藏公路 G318 线”“实施四川都江堰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川藏铁路”和“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推动国际陆运贸易规则制定”几项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

重庆还需推进“西安至重庆高铁”“重庆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川渝天然气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研究论证哈密至重庆特高压输电通道”“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

城乡融合

农为邦本,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纲要》强调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则当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019年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发布,四川成都西部片区、重庆西部片区进入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目前城镇化率约54%、已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的成渝地区,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战场。

作为国家级的城乡融合发展“试验田”,两个片区有三项试验任务相同,即“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成都西部片区还需要“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重庆西部片区则需要“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推出农村权益制度”“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

科技创新

《纲要》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实施共建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点任务之一,创新是成渝两地抓住提高地区经济循环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与成都有关的科技创新项目还有“提升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水平”“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北斗产业化”等方面。

今年2月25日,《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发布,这是时隔20年科技部再次对西部大开发科技创新工作进行部署,给出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路线图”。

这份文件把支持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被排在了西部科技创新众多任务的首位。其中还具体提到,支持提升成都科学城建设水平,推动重庆、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文化、生态

《纲要》中还提到,“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地区将以文化为媒,拆掉那堵无形的“墙”。

此外,重庆要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以及“以三峡库区等为重点,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河湖湿地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成都将“建设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综合应急实训演练基地”。

当前,顶层设计已出,项目清单已发,对于包括成渝在内的城市来说,关键在落实。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