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我国将培养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

文|《财经》记者 孙颖妮 编辑|王延春  

2021年03月20日 18:54  

本文1918字,约3分钟

3月18日,以“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国际跨国公司领袖特别圆桌会议”在京举行。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烈宏阐述了工信部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制造业升级的路线图。

刘烈宏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发挥优质企业的作用,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据了解,工信部将落实各项稳企政策,着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实力,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同时,还将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提供更多独门绝技,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推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刘烈宏表示,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工程,聚焦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重点领域,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共性基础技术供给,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二是立足保持完整产业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关键瓶颈加强科技创新,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持续增强5G、高铁、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三是聚焦做强、做专、做优,建立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引导中小企业做专、做优,抓住产业链重点节点,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向冠军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四是围绕培育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巩固升级信息消费,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制定重点行业碳达峰目标和路线图,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五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进一步提升工业和信息化对外开放的水平。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有序放开电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吸引更多外资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机构和人才来华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刘烈宏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情况下,中国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拥抱世界的自信与担当。我们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欢迎和支持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助推全球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近日结束的“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据了解,“第十三届国际跨国公司领袖特别圆桌会议”是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联合国和平大学联合主办。本届会议上,跨国公司领袖们就中国大健康产业机遇、贸易形势发展格局、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变局、工业互联网时代跨国公司产业链的重塑、创新发展与高新技术为全球供应链赋能、中欧两大经济体加速融合等前瞻话题进行了讨论。

中共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名誉会长杜青林在大会致辞中表示,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坚守多边贸易规则,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促进了全球产业链的优化和资源最佳配置。

“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的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主动的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中国期待与跨国公司进一步深化合作,支持跨国公司扎根、深根中国市场,实现互利共赢。”杜青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