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乐观,但是要想打开国门和实现生活常态化,还需要加快提高疫苗接种率。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人不愿意或推迟接种疫苗。尽管全国疫苗接种率在稳步提升,但是距离达到群体免疫水平还有距离。因此,钟南山、高福等公共卫生专家都在大声疾呼,呼吁民众积极参与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他人,因此是一项特别值得推崇的工作。
为了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各地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劝服居民应接尽接。但是,一些地区采取的过激措施未必会取得预期结果,反而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疫苗接种行为会受到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应采取简单粗暴的强推方式。相对来说,顺着人们的意愿去做工作,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近,北京市西城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就采取了行为科学所推崇的社会规范反馈措施,通过三种颜色的标识来劝服人们应接尽接。街道办事处根据商户楼宇的实际接种情况,张贴不同颜色的标识。接种率超过80%的张贴绿色标识,接种率为40%~80%的张贴黄色标识,而接种率低于40%的张贴红色标识。绿色标识让人放心,而黄色和红色标识则提醒人们接种疫苗。与此同时,当人们感受到邻里之间的同侪压力时,会更倾向于配合疫苗接种工作,无形之中就营造了鼓励疫苗接种的社会氛围。
无独有偶,深圳市盐田区宣传疫苗接种工作的一首歌最近成为网红神曲。“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改编自热门流行歌曲《学猫叫》的歌词,医护工作者在短视频的演唱和表演轻松诙谐,让人们喜不自禁。类似这样的新颖宣传采用了新形式和新媒介,用老百姓听得懂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这使相关部门可以放下身段地和老百姓沟通,赢得民众的关注和认同,进而可以激发更多人参与疫苗接种工作。
疫苗接种是一项科学工作,也需要用科学的政策措施来加以推进。基于现有的科学研究证据,来设计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成效地干预和影响人们的行为,达到疫苗接种的预期目的。北京市和深圳市的这些创新做法,让疫苗接种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让社会关系发挥规范和引导的作用,都是行为科学所推崇的有效做法,有利于人们更加积极的配合疫苗接种工作,也值得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疫苗接种通常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且会让一部分人有副作用。为此要尽可能地让疫苗接种便利化,大大降低人们接种疫苗的负担和成本。比如,一些地区安排的疫苗接种地点和时间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让居民可以更容易地安排时间就近接种疫苗。
再如,可以简化疫苗接种流程,通过移动疫苗接种车等措施方便人们接种疫苗。可以为一些家庭提供全家共同接种疫苗的便利化服务,使人们可以集体“打卡”,增强疫苗接种的社交属性。
此外,要积极发挥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所蕴藏的巨大潜力,通过社区基层组织和志愿者来劝服居民接种疫苗。要坚持走群众工作路线,通过家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居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通过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的政策宣传和引导,让居民能够知晓并认同疫苗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