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存在论文产业链,“熟能生鸡”就会层出不穷

作者 | 十年砍柴 编辑 | 王小贝  

2021年04月28日 13:49  

本文2314字,约3分钟

试想一下,如果郭女士能够悠着点,不写这么一篇惊世“奇文”,而是炮制一篇没任何学术创见、空话废话充斥的“论文”,交版面费发表在某刊物上,大约是风平浪静,惹不了麻烦。这样的垃圾论文有多少呢?这样靠收版面费发垃圾论文而存活的刊物又有多少呢?

网络上这两天诞生了一个“新成语”:“熟能生鸡”。有网友揶揄道,谁说煮熟的鸭子飞不了呢?

这几个梗的来由是,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吉林《写真地理》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论文题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试验报告》。此论文提到,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等,将这些熟鸡蛋变成生鸡蛋”。论文摘要称,返生后的鸡蛋还可以孵化为雏鸡,并且已经成功诞生了40多枚。

如此雄文,让网络上惊呼一片,许多网友认为这简直是对公众智商赤裸裸的侮辱,此文所记载的“实验结果”,相当于说一个人死去数日,还能起死回生。有人说,这篇论文所述的“科研成果”如果真的存在,那郭女士可以随随便便拿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前一阵子网络上有过关于文理科优劣的争论,但对“熟鸡蛋变回生鸡蛋”这样的论文,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凭常识就能判断,这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神迹”。

由于认知和经历的不同,这个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好说谵妄之语的人不少。一些“民科”常常在网上声称自己取得了匪夷所思的“科研成果”,“水变油”这类骗局至今还有人相信。如果郭女士在她的自媒体上发表这么一篇“熟鸡蛋返生”的文章,估计不会引起什么反响,人们只会一笑了之,妄人太多,不值得花时间关注。可她这篇文章发表在一个正式刊物上,也就是说有专业学术资源为其背书,那就不能简单地以胡言乱语视之了。

昨天(4月27日)有媒体报道,郑州市人社局已对郭萍任校长的学校展开调查,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亦表示,已成立工作组,进驻杂志出版单位进行调查。可以预料调查结果很快会出来,相关人士将会得到处理。然而,这件事仅仅是处理相关人士是远远不够的,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如此一篇颠覆常识、腾笑天下的“论文”,何以能发表在正式刊物上?哪怕编辑毫无科学素养,只要稍微认真地审稿,也不可能让其刊登。那么只有一种解释,背后是利益作祟。利益让起码的审稿关卡失守,只要给钱,什么奇葩论文也可以刊登。

“熟能生鸡”此类奇葩论文能堂而皇之登在刊物上,反映的是中国学术出版界存在多年的痼疾:有一条庞大的论文产业链存在,这也是一条众多人寄生于其中的利益链。给杂志交版面费才能刊登论文,只要交够钱,劣质的“论文”就能刊登,早就不是什么秘密。虽然新闻出版部门多次发文严禁杂志收取版面费发文,但由于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这样的禁令在许多地方只是一纸具文。庞大的论文产业链养肥了不少人,也滋生了腐败,其后果是败坏了学术风气,使学术圈劣币驱逐良币。认认真真做学术写出有水平的论文,如果不交版面费,很可能无法刊登;而众多垃圾论文甚至如“熟能生鸡”这类反科学的“论文”,只要交钱就可刊登出版。

《潇湘晨报》报道,2020年湖南益阳中院一份判决书显示,湖南省社科院《求索》杂志原主编乌东峰的情妇覃建军多年充当论文发表的掮客,利用乌东峰审稿、定稿的权力,伙同乌东峰从发文中介手中收取“版面费”至少814.95万元,发表论文336篇。2020年8月,《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人民日报社下属的《新闻战线》原总编辑万仕同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工作纪律,违规收取版面费531万余元,私设“小金库”并支出个人旅游等费用84万余元;利用审定文章刊发和对外合作职务便利,为他人提供帮助,收受贿赂841万余元。

从以上两起案件或可以看出,刊物发论文收取“版面费”是行规,而被查出受到纪律、司法处理的,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对一般的写作者而言,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获得稿费乃天经地义,为什么发论文却要作者给刊物倒找钱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中国许多高校、学术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对获得学位、职称评定有发表论文数量的刚性要求。在高校,不管你教学多么受学生欢迎,如果发表论文数量达不到要求,想评教授,没门;在一些新闻单位也是如此,你写过再多有影响的报道,若没有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就评不上高级记者。因为有强大的刚需,一些掌握学术刊物的人便公开收版面费,不怕没人交钱。这实际上是一种公器私用,出售公共资源获利。郭萍发表这篇“论文”,倒不是为了评职称,而是以此“学术成果”来为她的学校类似“特异功能”的专业招生———“特异功能”早已被证明几乎都是和魔术一样的骗局。

郭萍这篇“论文”实在是太奇葩了,引发了舆情,因而导致有关部门的查处。试想一下,如果郭女士能够悠着点,不写这么一篇惊世“奇文”,而是炮制一篇没任何学术创见、空话废话充斥的“论文”,交版面费发表在某刊物上,大约是风平浪静,惹不了麻烦。这样的垃圾论文有多少呢?这样靠收版面费发垃圾论文而存活的刊物又有多少呢?

如果学术评价体系不改革,职称评定方式不改革,仍然以发表论文多寡为重要的标准,我以为论文产业链将长时间存在下去,查处了郭萍和《写真地理》,还会有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