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前景与关键改革

2021年04月29日 18:41  

本文9299字,约13分钟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2020年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与会9位专家之一;发展中国家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第一人;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

 

以下内容整理自林毅夫老师“中国经济的前景与关键改革”《论中国经济》新作分享。

 

    今年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今年庆祝建党100周年,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初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很高兴在今年这个目标成功完成了,并且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全面脱贫,这个目标在去年年底就顺利完成了。

    消除贫困可以说是我们千百年来的追求,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是非常了不起的,并且消除贫困也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追求。

    在前面100年努力的基础之上,现在我们开启的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个新征程分成两个阶段目标:

    第一,到2035年的时候,中国初步建设成一个中等的发达国家。第二,到2049年的时候,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目标都非常的宏伟,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也面临不少挑战。我想各位也经常在媒体上听到各种分析,像人口老龄化,像我们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要“碳达峰”,2060年的时候要实现“碳中和”,并且随着我们收入水平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了,怎么来满足?同时,这个世界现在面临新的科技革命,再加上全世界面临一个新的不稳定的局面,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中美关系也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在面对这些问题,追求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过程当中,总书记讲说,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总书记也提到,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所以,今天晚上我就想从三个方面来跟各位交流一下我自己的认识:

一、为什么会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外我们怎样来驾驭这个变局?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跟关键,我们的发展潜力到底还有多大?我们怎样来挖掘这个权利?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哪些改革我们必须要做,才能让这个发展的潜力真正的释放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驾驭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总书记在2018年6月份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的时候第一次提出的这个论断。为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想经济是基础,而且看经济是特别容易理解的。比如说,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这八国是当时的八个列强,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还有俄国、日本,奥匈帝国。他们这八个工业化国家的GDP,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当时全世界的50.4%,也就是一半。

    大家知道,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奥匈帝国解体了,推出了列强,加拿大崛起了。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形成了所谓的七国集团,后来俄罗斯加入了,变成八国集团。这个八国集团(美、英、德、法、意、俄、日、加拿大)它们在2000年的时候GDP加起来占全世界的47%,也就是从1900年的50.4%变成了2000年的时候47%,下降了3.4个百分点。

    我们知道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民族主义风起云涌,因为当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是这八个国家的殖民地,或者是势力范围之内的半殖民地。那么,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些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追求他们自己的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可以讲说,一百年的努力,这些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只上升了3.4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整个20世纪就是被这八个工业化国家所主导。当中尤其是美国,美国在19世纪末从经济规模就已经超过英国,尤其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国力逐渐衰退,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就变成主导权世界的国家。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的GDP,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世界的1/5还多一点点。

    但是,到了2018年的时候,总书记提出这个论断的时候,这八国集团他们的GDP就从47%降低到34.7%,也就是1/3多一点点。这八个国家过去国际上什么事情,他们开个会,做个决定,全世界就跟了。但是,到了20世纪以后,这八个国家发现自己的经济在不断下降,主宰世界的力量逐渐地力不从心。最明显的是到2008年的时候出现了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八国集团就被20国集团所替代了。

    为什么八国集团他们的经济规模会下滑得这么快呢?我想最主要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中国我们知道1949年的时候,刚刚建国的时候,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的经济规模占全世界只有4.2%,到1978年年底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的经济规模只占全世界的4.9%。但经过改革开放以后,这40年来的高速增长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变成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因为经济是基础。随着我们经济规模在全世界的提升,我们在全世界的影响就越来越大。

    要趋向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也需要中国继续保持相对快速的发展,才能够驾驭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发展从1978年到2020年,连续42年,我们平均起来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9.2%,这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我们当然还是生活在这个奇迹的时代里面。

    但是,展望未来,我想有各种比较悲观的看法,认为中国已经维持了42年9.2%的增长,很多人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太乐观。一种看法就是说,过去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我们落后,我们在追赶。但是,到2019年,最新能用的统计数据,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4128美元,这是根据2017年美元的购买力,然后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我们按照购买力平价2017年的美元来计算,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世界表,他在收集统计各个国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经济规模等等。

    那么,有些学者就研究,14128美元,这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了。那么,他发现其他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比如说德国,达到14128美元的时候,他们在后来的16年,因为我们现在想看到2035年,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的时候,德国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只有2.3%,德国还是被认为经济发展好的工业化国家。

    再来看日本,日本是在1975年的时候,他的人均GDP按照2017年的美元所计算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他是在1975年。他从1975-1991年,同样16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只有4.4%。所以,如果日本、德国这种发展比较好的国家,他们在同样一个水平之下增长速度只有2%点多到4%点多。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大概顶多也就是4%点多的这种增长的可能。

    另外,就是人口老龄化。可以看世界上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经济化程度很慢。像日本,这些年它的经济增长就是在1%左右。因此,也就会认为说,我们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了,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比前面讲的更低,跟过去每年9.2%的增长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大幅度的下滑。

    但我个人跟这些学者的看法不太一样,因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他的发展能够比发达国家快,因为一般发达国家的发展通常是人均GDP增长平均每年2%,然后加上人口增长可以达到3%-3.5%,如果人口增长1%,他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也就3%,如果人口增长比1%多,那可能可以达到3.5%。那么,发展中国家,我们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连续42年9.2%的增长?靠的是在追赶阶段的后来者优势。但是,看后来者优势,我认为不是看我们现在的绝对水平多高,比如说,14128美元,而是要看我们跟前面我们的追赶国家的差距,比如说美国。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只有美国的22.6%,1/5多一点,不到1/4。

    我们可以看其他国家,比如说,德国,什么时候它的人均GDP是美国的22.6%左右?德国是在1946年,它从1946-1962年16年的时间平均每年的增长是9.4%。日本是什么时候它的人均GDP是美国的22.6%左右呢?是在1956年。同样日本从1956-1972年维持了16年平均每年9.6%的增长。还有韩国也是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当他人均GDP是美国的22.6%的时候是1985年,到2001年他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达到9%,这里还要附带提一下,韩国是在1998年的时候遭遇到东亚金融经济危机,经济出现负增长。即使在这种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它平均下来每年的经济增长还有9.0%。

    所以,我们要知道后来者优势不是看我们自己的绝对水平,是看我们跟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从后来者优势这个前提来讲,我觉得我们应该还有9%这样的一个发展的潜力存在。

    另外,对中国,跟我前面讲的德国、日本、韩国还有点不同,就是新经济给我们的优势。因为新经济,像互联网、移动通讯、新能源这些有个特性,它产品的研发周期特别短,而且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以后就开始发展经济,所以它资本积累了是上百年的,是250年,200年了。所以,它的人均户籍金融资本比我们多了很多,这是它的比较优势。

    对于新经济研发周期短,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的,金融资本这些用的是不多的,这种产业其实我们跟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我们跟发达国家比,首先来讲人力资本上基本没有什么差距,而且可能还有优势。因为人力资本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聪明才智,一个是后天的教育学习。我们先天的聪明才智,它是从一个常态分配的,大人口当中可能有1%是天才,这个比例是任何国家都一样的。

    但是,我们是14亿人口的大国,所以我们天才多。在研发上面,只要有突破,那就是突破了。那么,后天的教育学习,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一直到研究所,其实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小,尤其在这种新技术研发最主要是工科的,我们工科的人数在全世界是最多的。所以,从人力资本来讲,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可以讲没有任何劣势,可能还有优势。

    同时,我们还有大的国内市场的优势,这种新的研发出来以后,马上可以进入到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市场。如果他需要硬件,我们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配套。所以,这些讲起来,我们在新经济上面跟发达国家比至少可以并驾齐驱,实际上还有换道超车的优势,并且表现在独角兽上面。根据胡润独角兽榜,2019年的时候,全世界那种创业不到十年,还没上市市场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在2019年的时候全世界有484家,中国206家,美国203家。那么,2020年同样是胡润独角兽榜,全世界586家,美国233家,中国227家,所以跟美国也是不相上下。

所以,这样讲起来,从后来者优势跟换道超车的优势,我们在未来应该还有相当大的快速发展的潜力。

 

人口老龄化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

从观察上来讲,确实到现在为止,发生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经济发展都很慢,像我们的隔壁日本,它现在经济增长大概只有1%-2%之间。但是,我们知道人口老龄化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我前面提到发达国家它在过去一百多年平均每年的人均增长率是2%,如果它人口有1%的增长,它增长率就变成3%,它如果人口增长率像美国高一点,有1.5%的增长,它的增长率可能就达到3.5%。如果出现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增长,人口不增长了,当然它的经济增长就从平均3%、3.5%变成2%了,再加上如果它当中还有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可能就慢一点。

    但是,中国现在还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在发达国家它的技术进步必须全部靠自己发明,靠自己发明取得的成功当然回报很高,但绝大多数不成功。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发达国家平均每年增长是2%,因为它必须自己发明技术,然后它的技术,它的产业经济是在世界最前沿的,如果没有新技术发明,没有新产业出现,它就没有产业升级的空间。但是,中国现在还处于追赶阶段,我们即使人口不增长,我们可以把人口从劳动力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配置到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那还是有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空间,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快。

    同时,我们的退休年龄在全世界可能算是最早,男的60岁退休,女的55岁退休,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如果说因为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的供给少了,我们可以延缓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更重要的,劳动力对生产的贡献不仅是数量的贡献,还有质量的贡献。我们可以用提高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所以,这样讲起来,我不能说人口老龄化对我们没影响。

    对我前面讲的9%的增长潜力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我们来看看,德国从1946-1962年平均每年的增长是9.4%,他当时的人口增长是每年0.8%,日本从1956-1972年平均每年的增长是9.6%,人口增长每年是1个百分点。韩国从1985-2001年,平均每年的增长是9%,人口增长是0.9%,我们在2019年人口增长是0.3%,将来可能会降到零。即使把人口因素考虑进去,我想对我们增长潜力的影响顶多也就是1个百分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我经常在各种场合讲,中国在未来到2035年之前还有8%增长的潜力。就是这么论证来的。

    了解增长潜力,其实就像我们买辆新的车子,要看这辆车子设计的最高时速是多少,你这辆车子的设计最高时速可以跑上百公里,可以跑250公里,或者可以跑200公里,或者最高时速像在城里面开的电动汽车,最高时速就是50公里。了解最高时速就是需要的时候可以开那么快,但是不是要那么快开呢?那不见得,你要看你碰到的天气的状况、道路的状况,你驾驶时候身体是不是疲惫,等等这些都要考虑进去。所以,你有这样的8%的增长潜力,也不见得要开足马力,每年达到8%的增长。尤其现在在新增长上面,我们追求的不是适度,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增长要解决环境的问题,“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用绿色增长的方式,我们还要在增长过程当中实现共享,所以我们要解决城乡差距,东中西部的差距,这些都要投入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会比我们增长潜力要慢一点。

再加上后来者优势的前提是什么?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我们现在碰到美国想卡我们的脖子,我们为了我们自己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我们就必须自己来攻关,来创新这种技术。所以,这些都考虑进去的话,我想我们虽然有8%的增长潜力,但是合适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比8%低一点。但是,无论怎么样,我相信从2021年到2035年,我们应该可以实现平均每年6%左右的增长。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就可以跨越14535美元的这个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前面讲14128美元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现在讲的14535美元是按照美元汇率计算的,通常发展中国家在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时候会比按照汇率计算的收入水平要高一些,有的要高2倍,有的要高1.5倍。    

不仅是这样,全世界到现在,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只占全世界的18%,中国的人口也是占全世界18%多一点。所以,当我们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要翻一番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同时,如果我们有8%的潜力实现6%左右的增长,到2035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可以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2020年我们的人均GDP应该是11000美元多一些。所以,如果翻一番,到2035年我们的人均GDP就可以实现总书记在“十四五”规划跟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时候所提出的,让我们的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这样一个目标就能够实现,并且我们是一个中等水平的高收入国家,因为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14535美元,如果说我们人均GDP达到23000美元,应该可以讲就是中等水平的高收入国家,这当然是我们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同前面同样的分析,如果我们达到22000或者23000美元,跟发达国家,那时候他们50000美元、60000美元还有差距,有后来者优势。按照我这样一个分析方式,从2036年到2050年,我们平均每年应该还有6%的增长潜力,这辆车子从技术的可能性来讲,还有每年跑6%的可能性。当然,同样的情形要实现高质量增长,要解决中美的争端,避免人家卡我们脖子的问题,我相信有6%的潜力来实现4%左右的增长应该还是游刃有余。如果来能够实现4%左右的增长,我前面提到的,到2049年和205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大约是4.5万美元的这个水平应该可以实现。那么,我们呢?当然就是一个高收入国家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并且按照我前面的分析,到那时候可能美国就服气了,世界就可以进入到一个新的稳定的国际。

    我前面都是从增长潜力来讲,从后来者优势来讲,从换道超车的可能性来讲,然后考虑到国内、国际的环境。但这里总是从可能性来分析。那么,怎样把可能性变成真正的我前面讲的从2021-2035年6%左右的增长,以及2036-2049年、2050年的时候4%左右的增长?我想最重要的事情是认清我们自己的潜力,同时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深化改革,深化开放。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我们经济增长,我现在倡导新结构经济学,经济增长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是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前面讲,从技术创新跟产业升级我们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后来者优势,在传统产业上面,我们还是跟发达国家处于追赶阶段,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后来者优势。在新经济方面,新的产业革命上面,我们有换道超车的优势。

在发展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充分利用我们的比较优势。要把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在新结构经济学里面有很多论证,需要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两只手要同时用。从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来讲,新结构经济学里面把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是这么一个定位,“市场有效”以“政府有为”为前提,“政府有为”以“市场有效”为依归。

根据这个原则来看,我们现在国内实际的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政府要有为的又是在什么地方?一方面是产业升级当中有很多要给申请者的激励,要帮申请者克服一些软硬基础设施的不足,同时也要知道我们是一个转型中国家,尤其中国的转型是采取一种渐进的双轨的,开始的时候是老人老办法,继续给他保护补贴,新人新办法,放开准入,政府招商引资,设立工业园区,因势利导把它发展起来。

    所以,在过去这40多年,我们从原来只有计划经济一轨只靠政府,后来进入到计划跟市场两轨同时在用。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在产品市场上面基本上都放开了,但是在要素市场上面,实际上还有很多堵点、淤点,因为政府还有很多为了保护补贴,这些老的产业,然后对要素市场所做的干预。

    这里面的干预,从金融来讲,金融一个很重要的价格就是资金的价格。本来贷款的价格跟储蓄的价格都很低,用这种方式来补贴资本很密集的国有企业。我们现在随着资本的积累,原来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国有企业大部分也符合比较优势了。所以,我们把贷款的利率都放开了。但是,我们存款利率还没有放开,所以存贷差我们还有3%,在全世界存贷差是最大的。所以,这个好处是金融银行的利润特别高,但是这就是抑制我们一般储蓄者收入的来源。这里面利率市场化除了贷款利率放开,存款利率也要放开。

    还有金融市场很重要是配置资金,除了银行之外还有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我们走的是审批制,当然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它的必要,但是合适的方式是注册制,我们现在也提出来,但是注册制怎么样来有序地进行,这还要继续探索推动前进。

    我想对于金融来讲,除了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很重要的就是金融结构。目前我们能发展的金融里面主要是银行跟资本市场,还有一些公司债,公司债大的企业才能够用。大银行也主要是服务大企业,股票市场是服务大企业跟创新型企业。我们80%的就业来自于农户、微型、小型、中型企业,但是他们得不到金融支持,金融应该服务实体经济,这是实体经济的大头,他在当前的金融结构之下得不到金融的支持。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新的金融科技来提供对这些微型、小型、中型企业的资金的需求。但是,金融科技的渗透还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在网上有金融交易的这些企业才有可能得到服务。所以,我们还要都发展能够给农户、微型、小型、中型提供金融服务的这种金融安排,其实这种金融安排是比较传统的,是地区性的中小银行,我们这方面是有短腿,在金融改革应该补服务农户、微型、小型、中型不足的这个短腿。

    另外,土地市场,土地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要素,我们城市的土地是国有招牌挂,这是一部分,但是相当大的部分是让农村的集体土地能够入市,能够得到更好的配置,政策上是有的,但是怎样来推行,怎样来落实,还要再探索前进。

    要素市场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要让他真的在市场当中能够流动起来,能够按照每个人的能力来得到最好的发挥。目前在人才流动上面碰到的一个制约就是户籍制度是一个制约,再来就是房价,房价太高了,不利于人口流动。所以,这里边我们既要改革户籍制度,同时要让房价回归,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另外,像产权,我们有两块,国有经济跟非国有经济,当然按照政策上面讲,不应该有产权的歧视,应该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但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把增长的潜力得到更好地利用。

    除了国内的改革之外及非常重要的就是开放,因为我们现在提出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新的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大经济体,当然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有好处,我们就像一艘航空母舰,自己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外面风吹雨打,风雨飘摇,我们都可以稳定。

    但是,同时经济要发展好,过去讲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个道理还是正确的。所以,我们还要让国内循环跟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开放既是我们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是化解美国想跟中国脱钩的一个最好的办法。

   总的来讲,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新征程当中,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中国还有快速发展的潜力,只要我们保持定力,深化改革,深化开放,在这种状况下,我想我们就能够驾驭这个变局,并且就像李白的诗里面所讲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2049年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够实现,而且到那时候全世界都会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

    

参考资料:

林毅夫新作《论中国经济:挑战 、底气与后劲》,中信出版

2021年4月27日题为“中国经济的前景与关键改革”主题分享

 

相关阅读:

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新作,纵论中国经济, 立足当下,分析“十四五”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点,阐述如何突破当前发展的瓶颈与障碍,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