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年用户数增逾68%,网商银行是怎样实现的?

2021年04月30日 21:31  

本文1455字,约2分钟

经历去年疫情“黑天鹅”的情况下,网商银行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领域服务小微的效果究竟如何?4月30日,网商银行发布2020年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网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112.56亿,同比增长123%;净利润微增至12.86亿,不良率保持在1.52%的较低水位。同期,网商银行服务小微客户数增长近七成,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3507万户。

据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介绍,去年服务小微客户数仍然能够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开放银行生态和深耕农村金融服务的战略。

在保持小微业务平稳发展的同时,网商银行还开启了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农村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网商银行涉农县域贷款服务客户数累计超1785万,和772个县域达成战略合作。

每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背后也都对应着不小的挑战。农村金融下沉困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一定程度上,其服务难度甚至远超小微金融。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和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村镇银行在科技投入、风险把控、创新迭代、专业人才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村镇银行虽然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3大类业务,但由于受其自身网络系统建设不足、加入各类系统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村镇银行没有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征信管理系统等。农户们不能充分享受到金融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普惠式、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据介绍,村镇银行和网商银行合作共建线上风控体系之后,有需求的农民扫码可以查看授信情况和额度,并通过自己的信用行为积累提升额度,有效地扩大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看来,卫星遥感信贷技术是近年来农村信贷在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对于解决农户贷款难的世界级难题,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

与此同时,处于我国金融体系末梢的农村金融机构,受自身内生发展能力和外部市场竞争挑战的双重制约,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将更为严峻——较低的利率水平制约盈利增长,还面临着潜在的市场风险。

结合过去6年网商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建立起以数字驱动为核心的“310”模式,到2018年推出“凡星战略”,宣布向行业开放所有能力和技术,到如今,其小微金融服务的产品、技术、合作路径已经逐渐成熟。

年报显示,截止到2020年末,网商银行已经与超过700家金融企业合作,让全国7成小店获得贷款额度。

尤其是去年春天,网商银行还与全国工商联、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发起了“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118家银行先后集结加入。半年时间内,该计划共同服务小微客户数超2000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超8700亿元。网商银行及其联营贷款银行累计减免利息6.65亿元。

春耕时节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去年大部分农户收入情况不佳的背景下。过去4年积累的技术、模式打磨帮助网商银行更早捕捉到市场机会,也享受到更大的市场红利。

事实上,今年春耕,网商银行面向农户推出了春耕免息贷款政策,通过卫星遥感信贷技术让安徽、河南等地种粮大户获得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对于网商银行下阶段战略目标,金晓龙表示,除了继续支持小店经济发展,探索数字供应链金融等,将重点发力农村金融,“预计到十周年时,网商银行将与2000个涉农县区达成战略合作,缩小城乡金融差距,解决农村信贷最后一公里难题。”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