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客到说客: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为何两次阴沟翻船?

作者 | 《财经》特约撰稿人 魏城 发自伦敦 编辑 | 郝洲  

2021年05月14日 08:51  

本文4142字,约6分钟

整整 11年,卡梅伦从担任首相时发誓彻底清理不当游说活动,到下台后为一家商业模式令人生疑的公司充当说客,卡梅伦流星般的陨落,令人唏嘘。

这是一个糅合了金钱、权力、贪婪、炒作、游说门、旋转门、软银、各路豪富、破产、失业、金融炼丹术和潜在犯罪等等关键词的故事,其紧张、刺激和狗血的程度,一点儿都不亚于好莱坞大片或惊悚小说,但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是关于一个曾经奋发有为的英国政坛人物流星般陨落的篇章。

卡梅伦的“游说门”

2021年5月13日下午,全英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前首相卡梅伦告别政坛后最长时间的一次电视露面上,不过,这次露面并不光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他的“一个痛苦的时刻”——因一个多月来一直沸沸扬扬的 “游说门”事件,他首次接受了英国议员们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质询。

英国退欧公投后不久,许多媒体人曾如此评论那个发起公投、又输了公投的留欧阵营主帅卡梅伦,称未来的历史书对卡梅伦最醒目的记载大概就是,他是那个把英国带进沟里然后又吹着口哨辞职的前首相。

如今,他们可能需要修正这个说法,他们会说,未来的历史书对卡梅伦一定还有另外一个更醒目的记载:他是那个下台后为一家商业模式成疑后来宣布破产的金融公司充当说客、56次游说政府高官的前首相。

雇佣英国前首相当说客的那家公司是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两地注册的格林希尔资本公司(Greensill Capital),该公司曾经是供应链金融行业中的领头羊和金融科技新贵,但在2021年3月8日宣布破产。它的破产在几个国家引发了动荡:通过格林希尔资本融资的一家英国钢铁厂受到波及,厂内5000名工人饭碗难保;而与之有联系的格林希尔银行也被德国法院宣布破产,使得作为债权人的几十个德国城镇蒙受损失……

公平地说,格林希尔资本2018年雇佣卡梅伦时还没有宣布破产,该公司老板、澳大利亚人莱克斯·格林希尔(Lex Greensill)当年之所以聘用与其私交甚好的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是想让卡梅伦帮助他获得为英国企业融资贷款的业务。

格林希尔曾经是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的金融家,2011年创立了格林希尔资本,主要业务是提供企业短期供应链融资,它的主要财务支持者是软银。最红火的时候,格林希尔资本的市值曾经达到70亿美元。然而,从创立之初,该公司独特的融资模式就颇受争议,其不透明且复杂的会计方式也引发外界越来越多的质疑。短短10年,它的市值就从70亿美元缩水到一文不值,不仅破产,还欠下了巨额债务。

当然,曾把英国“带进沟里”的卡梅伦,并没想到格林希尔资本最终也会掉进沟里。根据卡梅伦5月13日作证时的说法,当时他还认为格林希尔资本的商业模式非常不错。

确实,卡梅伦受雇后,工作非常努力,2020年春季曾56次向英国政府高官游说,包括给英国财政大臣发了9条短信,要求他们允许格林希尔资本加入英国央行运作的新冠企业融资机制(CCFF),以期获得向英国企业贷款的业务。

2020年年中,英国财政部以项目不合适为由,拒绝了格林希尔资本的申请。

2021年5月11日,英国最高金融监管机构——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正式开始对格林希尔资本破产过程中的“潜在犯罪指称”进行调查。

同一天,英国议会下院财政选择委员会公布的文件显示,卡梅伦曾经在2020年春季分别56次为格林希尔资本游说英国政府高官。

这些文件显示,卡梅伦通过手机短信、WhatsApp、电子邮件和电话密集游说英国政府的内阁大臣和高级公务员,试图改变围绕新冠债务计划的规则,以使格林希尔资本受益。

今非昔比11年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整整11年前的5月11日,卡梅伦正式成为英国首相。

尽管卡梅伦承认他“需要汲取重要的经验教训”,并表示任何类似的游说活动本应“完全通过最正式的渠道”,但他一直为自己辩解说,他的游说活动“并没有违反任何政府游说行为准则”。

负责监督政府行为的部门在2021年3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曾得出结论,称卡梅伦是辞去首相一职两年后才加入格林希尔资本的,因此并没有违反官员行为准则,而且他的游说工作也未能让格林希尔资本成为CCFF机制的一部分。

但卡梅伦的游说确实影响到了政府决策,因为有记录显示,政府高官在接受卡梅伦游说后,曾经向相关部门提出过需要考虑格林希尔资本申请的要求,而且格林希尔资本确实通过另一项政府贷款计划为其客户获得了4亿英镑。

英国议会下院财政选择委员会在5月10日举行听证会,质询已经破产的格林希尔资本的前老板莱克斯·格林希尔,其中一个问题就涉及卡梅伦是怎么在2018年被格林希尔资本雇佣的。格林希尔当时回答说:卡梅伦是雇员,而不是董事,在该集团中拥有大约1%的股票期权。

格林希尔资本的市值曾经一度达到约70亿美元,这使卡梅伦的股票期权价值在那时最高可达7000万美元。

格林希尔还说,卡梅伦拥有一个可参加格林希尔资本董事会会议的长期邀请,他也确实经常参加董事会的会议。

5月13日,在英国议会下院财政选择委员会和公共账目委员会的两场听证会上,卡梅伦承认他在格林希尔资本中有着重大的经济利益,但他多次拒绝回答关于他在该公司领取的具体薪水数额和他拥有的股票期权价值的问题,只是说他在格林希尔资本的收入远远高于他当首相时的收入。

唐宁街的“旋转门”

5月13日的两场听证会之后,英国《独立报》发表了一篇社评,标题很不客气:《卡梅伦的死亡是耻辱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标题中的“死亡”,当然是指人格上的“死亡”。

卡梅伦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曾经说过,游说活动将成为英国的“下一个大丑闻”,没想到如今他自己成为全英国最受关注的丑闻的主角。

卡梅伦“游说门”事件引发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首相或其他政府高官下台后去私营部门工作,能不能利用原来在政府的私人关系为新雇主谋利?

反对党工党认为,一位前首相为其私利,动用自己过去任职期间积累的“人脉”进行游说,这本身就极不寻常,如果调查发现这样的行为“没有违反现行准则”,那么现行准则就需要修正。

英国媒体分析人士认为,卡梅伦“游说门”事件表明,英国急需修正和改进关于如何防止政府公职人员“公权力私有化”的现行规则。

《卡梅伦辞职后生活中的耻辱篇章》——这是英国报纸《i》总编辑奥利弗·达夫(Oliver Duff)关于卡梅伦“游说门”事件的一篇评论的标题。达夫在其评论中写道,政客们离开政坛后应该获准去私营部门从事高薪工作,因为当他们竞选公职时,他们并没有承诺毕生从事公职,但卡梅伦在英国惨遭新冠疫情打击之时,“毫不羞耻”地利用他和他当首相时任用的官员之间的特殊关系,“毫无节制”地试图为一家注定要破产的金融公司争取公共资金,这种做法严重贬损了他曾经担任的首相一职。

曾经在2007年至2010年担任英国首相的戈登·布朗则表示,应该禁止政府中的内阁大臣及以上级别的官员在卸任后5年内从事游说工作。

但不管限期多少年,只要政商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旋转门”,就很难阻止类似卡梅伦这样的“毫不羞耻”和“毫无节制”的游说活动出现。

西方国家中公私部门人员的相互转换通常被称为“旋转门”现象。“旋转门”机制是双向的,即私营部门人员可以进政府当官,政客和政府高级公务员也可以在下台之后去私营部门任职。

问题在于,许多政客和政府高级公务员下台后,往往被私营企业聘为“说客”,企业看中的,其实是他们原来在政府中的人脉和对政府运作的熟悉,这其中就蕴藏着许多腐败的机会。

美国《大西洋月刊》曾如此描述这种政客和说客之间复杂的“旋转”关系:“每一天,前议员们都在国会走廊阔步,与前同事闲聊,目的是为了引导他们投票。”

据称,在西方国家,每次选举后,都有大批落选议员离开政坛,很多人选择的下一个工作目标就是游说业。甚至有些人从政的目的就是为了转一下“旋转门”,把从政的经历作为进入商界谋取高薪职位的资本。

卡梅伦“游说门”事件曝光后,又有两名英国政府高级公职人员被发现在其公职任期内就受雇于格林希尔资本。这不仅引发了格林希尔资本为何与英国政府纠缠不清的讨论,更加深了人们对英国政商关系过密的担忧。

但落选议员和在职高级公务员与下台首相相比,还是要低好几个层级的。这就是为什么卡梅伦“游说门”事件自曝光后一直占据英国媒体头条位置一个多月的原因。

英国《卫报》分析,卡梅伦与格林希尔产生联系远远早于他下台后被后者雇佣,两人其实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在卡梅伦担任首相期间,格林希尔就曾担任英国政府的顾问,卡梅伦辞职后,格林希尔则投桃报李——2018年,在卡梅伦下台两年后,格林希尔就聘用了他。

从2010年5月11日正式成为英国首相,到2021年5月11日游说活动的56条信息被全面公开,整整 11年,卡梅伦从一个励精图治、成功地让在野多年的保守党实现现代化并重新执政的年轻政治家,到一个“扔下退欧烂摊子、吹着口哨辞职”的失败政客,从担任首相时发誓彻底清理不当游说活动,到下台后为一家商业模式令人生疑的公司充当“毫不羞耻”的说客,卡梅伦流星般的陨落,令人不齿,也令人唏嘘。

如果说格林希尔资本用了10年时间,走完了从70亿美元市值到一文不值、再到债台高筑的信用破产全过程,那么,卡梅伦仅仅多花了一年,就走完了信誉破产的全过程。

(作者曾在英国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资深记者、编辑。作者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