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长洪:实现“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怎样开局

来源 | 中信基金会  编辑 | 尚鸣  

2021年05月19日 11:38  

本文4068字,约6分钟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交汇点召开的重要会议,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会议。会议绘制了“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的宏伟蓝图,部署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开局任务。

国内外形势:百年大变局加速变化

进入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第一、疫情给世界百年变局按下快进键,东西对比鲜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疫情肆虐中,制度缺陷和治理效能低下充分暴露,特别是美国上届政府置人民生命于不顾,热衷选战,加剧疫情扩散和社会撕裂,更让全世界对美国的价值观产生质疑。相反,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不仅取得抗疫斗争的战略性成果,而且实现了2.3%的国内经济增长率,向人民交出了可以载入史册的优异答卷,世界形势呈现东治西乱、东升西降的变化趋势。

第二、世界经济复苏尚需时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3.5%,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世界贸易下降14.5%,世界直接投资流量下降40%左右。当前不少国家仍然深陷疫情泥潭,复工复产前景还很不明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还很不稳定,世界贸易投资仍然处于萎缩状态,世界经济还未呈现强劲复苏的态势。

第三、 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大国关系不断分化组合。由于美国上届政府实行美国优先政策,不断“退群”,与一些西方国家离心离德,利益矛盾凸显,世界多极化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我国坚持多边主义立场,利用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去年签署了RCEP协议和中欧投资协议。今年以来,美国新一届政府试图改变以往立场和政策,弥合与西方国家的裂痕,抱团应对某些共同利益问题,其中也包括整合对华政策,对此我国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妥善应对。

第四、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上一届美国政府不仅置西方伙伴利益于不顾,而且对中国采取极限施压、甩锅抹黑,咄咄逼人;尽管美国新一届政府力图改变上一届政府的单边主义立场,力图与西方伙伴协调关系,但美国实行霸权主义的一贯作风不会变,遏制中国的基本战略不会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即要丢掉幻想,准备持久斗争,也要善于捕捉美国新一届政府某些政策的微妙变化,顺势而为,努力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回归正常轨道,实现对美关系斗而不破。

当前我国国内形势仍然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目标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2020年不仅取得了抗疫和经济发展双胜利,而且还打赢了一系列重要战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对美反遏制战、对印反蚕食战、南海维权战、反台独战、涉疆涉藏反分裂战。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的前进步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开展了以学习党史为中心的四史教育活动,必将进一步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使命感、责任感。

“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大棋局

两会讨论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国家绘制了宏伟蓝图。这个蓝图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从经济指标上看,2035年国家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定性指标,没有具体数量化。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具体是什么水平,国际组织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25个国家中,韩国处于中间水平,世界银行统计,2018和2019年韩国人均GDP均超过3.1万美元。另据一些国际组织的看法,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是发达国家的最低门槛,而且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志。从我国实际情况看,2035年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万美元以上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未来15年保持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5%--5.5%,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维持6--6.5元左右,人口规模继续维持14亿左右,那么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是比较有把握的。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没有纠结人均GDP究竟定多少,不纠缠未来15年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能有多高,而是把设计思路更多放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上。只要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酌定;但要求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GDP的增长,这是质量效益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同时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60.6%提高到2025年的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更重视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在实体经济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作为抓手,争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20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1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20年的6.3件增加到2025年的12件。

更重视民生福祉:规划纲要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应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同步;并要求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确保就业优先;5年内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8提高到11.3;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从2.9人增至3.2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从91%提升至95%;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1.8个增加到4.5个;人均预期寿命从77.3提高到78.3。

更重视绿色生态: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5年内森林覆盖率从23.2%提高到24.1%;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5年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

更重视安全保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2025年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要大于46亿吨标准煤。

开局之年先手棋落子不凡

稳中求进仍然是2021年经济工作总基调。体现“稳”的要求有:设定主要预期指标留有余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为此,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经济运行的区间调控中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支持力度,不急于转弯,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财政赤字略有下降,只安排3.2%左右,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但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扩大范围,规模扩大到2.8万亿元;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其次,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再次,继续强化就业优先,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

体现求“进”的主要内容更具有鲜明特色。基本思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是推出许多新举措进一步深化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通过改革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降低宽带资费、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降低民航发展基金征收标准、严格控制非税收入增长,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二是创新驱动出实招,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机制;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免税额的扣除比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带动中小微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三是扩大内需,提升国内大循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城乡流通体系,特别是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继续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仍然是扩内需的必要手段,今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6100亿元,支持在建工程、区域协调工程以及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五是实行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进出口贸易稳定发展,优化调整进口税收政策;推动国际物流畅通,清理规范口岸收费,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