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冀南平原上,麦秆茁壮、颜色深绿、能抵抗七八级大风的小麦新品种迎风摇摆,它们将在初夏时节迎来收割期,在小麦收割后的72小时之内,玉米种子将被快速播种入田;皮肤黝黑、训练有素的职业农民借助无人机、农耕机械、手机APP等现代化工具,实现对作物的灌溉、除草、施肥、流程监控,他们的眼神中充满对丰收的期盼;在繁忙有序的农产品加工车间,一粒小麦种子能够被切割为六层,制成不同的产品,伴随着超大型机械的轰鸣声,挂面、面粉等产品被传输出来,轮番运输出厂。
这些农忙场景的背后,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合作社探索中国“三农”改革的试验场景。
2016年以来,金沙河合作社种植主粮的面积从6000多亩扩大到3.5万多亩,每亩平均单产(包括灾年在内)保持在1000公斤以上,远超全国主粮平均亩产不到500公斤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