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2020年报透露了哪些“绿色金融”新信息?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刘芬 编辑 | 蒋诗舟  

2021年05月24日 16:44  

本文4013字,约6分钟

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及金融市场波动剧烈……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使中国上市银行在2020年面临未曾经历的、严峻的“压力测试”。

据安永5月20日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20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受LPR下调及让利实体经济的影响,2020年54家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2.15%,比2019年下降8个基点。2020年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1.76万亿元,增速0.1%,比2019年7.39%的增幅大幅放慢,为历年来最低增速。由于净利润增速放缓,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19%和0.86%,较2019年分别下降1.28%和0.07%。

在宏观经济及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承压。数据显示,202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达1.83万亿元,比2019年末增加2411亿元,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从2019年末的1.47%上升至1.5%,增幅较小。逾期贷款率由2019年末的1.7%下降至2020年末的1.49%。报告分析,除了加强信用风险防控,上市银行还在去年加大对不良资产核销和处置力度,所以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安永金融服务合伙人许旭明在接受《财经》新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各家银行根据监管规定对部分受疫情影响的借款人提供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安排,对于这部分贷款,在延期还本付息到期日之前不会体现为逾期贷款,但银行应根据借款人实际情况和实质风险进行贷款风险分类。上市银行需密切关注这些借款人经营情况是否发生改善,避免延期还款到期日风险集中暴露。

在许旭明看来,上市银行面对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展现了很好的韧性,经受住了考验。虽然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都面临较大压力,但净利润维持正增长,仍实现营业收入5.57万亿元,同比增长4.93%,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都保持稳定。未来银行资产质量可能有一定波动,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审慎乐观。

韧性是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不会对经营造成很大影响,这关乎业务多元化、客户集中度、客户粘性等多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在未来可能要习惯更低的息差环境,上市银行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韧性,更多取决于其转型动力和战略定力。对于上市银行而言,深入开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0年以来,中国出台多项绿色金融政策,促进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而上市银行在绿色金融实践方面也已有很大进展,加大了对绿色贷款的投放力度。

房贷、绿色贷款增速几何?

安永在报告中分析,2020年上市银行加大实体经济服务力度,信贷投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末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达54.05%,较2019年末的53.01%增长1.04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净值较上年增长最大的为工行,增长1.81万亿元,主要由于工行加大贷款投放,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金融资源供给,同时积极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安永报告数据显示,有43家上市银行披露了绿色贷款的情况,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合计8.87万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23.73%,高于总体贷款的增速。

其中,六家大型商业银行2020 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达6.27万亿元,同比增长25.38%。工行余额最大,为1.85万亿元,增速最高,为36.64%。农行、中行增速紧随其后,分别同比增长27.20%、21.59%。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达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20%, 兴业余额最大,为1.16万亿元,占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总量的一半以上。21家城商行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达4111.55亿元,同比增长29.10%。6家农商行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达437.27亿元,同比增长25.84%。

房贷投放方面,住房贷款依然是个人贷款中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末上市银行个人住房类贷款占个人贷款比重为64.45%,较2019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除了邮储外,大型商业银行均在60%以上,工行和建行该比例继续维持在80%以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平均占比为44.50%,除了兴业和渤海,其余银行该占比均低于50%,浙商更是低于25%。城商行和农商行各行表现各异,占比从8.89%到90.46%,跨度十分明显。

许旭明对《财经》新媒体分析,2020年公司房地产贷款增速慢于总体贷款增速,绿色贷款的增速高于总体贷款的增速。从导向看,对银行来讲信贷投放的结构肯定会进一步优化,在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房贷增速会越来越慢,贷款占比会逐渐压缩。绿色金融对于银行会变成很大的市场,在政策引导下,银行会从过去按监管指导做绿色金融业务,转变成未来主动去做。

“银行在资产端主要通过绿色信贷给企业提供支持,但资金来源端不仅是存款或自有资金,还包括绿色债券”,许旭明补充道。

安永报告显示,绿色债券发行方面,54家上市银行中有2家银行于2020年在境内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120亿元;绿色债券承销方面,上市银行积极承销绿色公司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绿色债券,为绿色产业融资。

中行、建行等加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除发行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绿色金融债品种外,上市银行还将绿色金融定义外延,通过产品创新支持疫情防控、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0年2月,中行境外发行中资机构首支社会责任债券,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尽快复工复产。2020年8月,建行在纳斯达克迪拜交易所挂牌发行首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主题的绿色传统债券,支持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清洁交通类项目。2020年9月,中行境外发行全球商业机构首支蓝色债券,募集资金支持海洋相关污水处理项目及海上风电项目,支持海洋保护,发展蓝色经济。

与此同时,2020年工行、中行、 农行、建行、交行、浦发、上海等上市银行出资参与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该基金将重点投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工行、中行、 建行等银行推动开展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加强对高碳行业和其他环境敏感行业的客户进行环境与气候风险识别和管理。

上市银行还通过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现绿色金融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融合。比如,农行打造“三农”绿色金融服务,建行构建“绿色+普惠+裕农通”金融服务平台,兴业银行加大林权抵押贷款投放。

安永在报告中指出,在绿色金融方面上市银行应着重两方面工作,一是关注银行自身减排,设立碳中和目标及时间表,开展自身碳排放盘查,设立节能减排路径及方案,积极采纳绿色电力或参与碳市场交易;二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抢占优质客群。

关于银行如何制定转型路径,许旭明向《财经》新媒体表示,各家银行要先对未来市场与宏观环境判断,对自身情况要做诊断,先有长期战略再制定中短期计划,根据情况做调整。战略的制定上每家银行都有差别化,再看如何落地。此外,上市银行越来越重视非财务方面的表现,银行在转型中也要考虑体现社会责任,提升声誉与客户认同度等。转型中的套利是投机心理,得到的利益是不可持续的,转型的目标是长期可持续发展,比谁走的更远。

许旭明还认为,利润回报是看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但银行目前的利润增长哪些是因为推行转型战略导致的,哪些是传统业务持续带来的,这个没法区分,只能看到整体的利润变化。但可以看到,真正转型成功的银行确实给绩效带来较明显的提升。

如何解决人才难题?

需要注意的是,绿色金融是一个新的业务机遇,但银行也要防控转型风险。

“转型意味着进入新业务领域,或把某个小的业务领域拓展开,风控能力和团队资源能否跟上都有风险。”许旭明对《财经》新媒体分析,要判断所投项目是不是绿色项目,会不会有企业以绿色项目名义申请资金用于非绿色项目,都需要银行有专门的人才和经验去识别。除了信用风险,上市银行也要加强对授信客户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特别是针对控制排放行业企业的履约情况管理,规避由于气候变化转型风险带来的金融风险。此外,银行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否则即使提出很好的战略,落地可能也会面临较大障碍。

许旭明称,银行要培养自身能力、团队,把技术应用到转型业务领域。目前的绿色金融人才并不多,企业也需要人才支持转型,这导致人才竞争较大。除了吸引人才,银行还要考虑如何留住人才。从银行角度讲,银行要有人才战略及人才方面的顶层设计,知道哪些人才可以培养,哪些人才需要从市场上招聘。银行还要设计人才激励机制,基于人才特点制定不同的晋升路径。

“银行的人才梯队建设、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要结合。银行在转型中要判断做到哪个阶段,是否有资源去配合,如果目前没有足够能力,风控技术还跟不上,行业知识还跟不上,步子就不能太快。”他补充道。

《财经》新媒体了解到,银行在转型金融科技方面,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已经提升到了空前高的水平,对内大力培养、对外引入大量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推动“人才引领”。

数据显示,有14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金融科技/信息科技人员数量。其中,工行金融科技人员最多,2020年末人数超过3万人;建行2020年末金融科技人员也超过1万人,较2019年增加28.75%。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2020年末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也都超过千人,其中平安最多,达8500人。与2019年相比,浦发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增幅超过50%,中信增幅超过30%,兴业和光大增幅也都超过20% 。

谈及银行绿色金融是否可借鉴金融科技人才机制,许旭明提醒,“二者不完全一样,科技跟环境科学有区别,知识迭代频率也不一样。银行要在绿色金融转型实践中不断试错尝试,制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