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报告:中国将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

2021年06月07日 16:44  

本文1656字,约2分钟

2021年6月6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举办了第41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倪峰,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灿,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冯煦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袁钢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等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观点。论坛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1)》,报告预计2021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8.2%左右。

报告指出,如主要风险集中爆发,全年实际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国际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消费恢复平稳,则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突破8.5%。

2021年中国经济仍处于疫后恢复期

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经济仍处于疫后恢复期,因此相关的改革和抗疫政策仍需持续推进。

投资方面,目前,房地产投资一枝独秀,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是当前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展望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增长动能可能仍然减弱,政策加力刻不容缓。ACCEPT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5%-9.5%。

消费方面,报告指出,受收入增速拖累,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在经济增长总体性恢复的大背景下,今年三至四季度,我国居民消费有望出现U型反弹。

关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态势,报告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明显地推升了国内PPI上涨,国内PPI同比增速也呈现出同步加速上扬趋势。

但大宗商品价格将在第二季度末见顶回落,并带动国内PPI同比增速的回调,预计2021年PPI同比增速为5%左右。大宗价格和PPI上涨向CPI的传导能力较弱,2021年以来的CPI增速一直维持在比较温和的水平。

报告预计,2021年下半年CPI同比增幅会有所扩大,但全年的CPI同比增速将在1.5%左右,消费领域并无通胀压力。

中国将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

“要从关注人口总量,转到关注人力资源总量,这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与市场要同向发力,推进与人力资源结构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论坛中表示。

报告指出,中国最近20年以来人力资源总量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9年人力资源总量相较2000年提高14%。根据预测,随着教育和健康水平的继续提升,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将在2050年之前保持平稳缓慢上升,可以为新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变化:历史趋势和预测

报告认为,在提升人力资源总量的基础上,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中国的人力资源利用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根据OECD(2018)统计,中国的正常退休年龄明显低于其他国家,这就导致了尽管中国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仍有大量的人力资源未被有效利用,

“因此倘若能够在充分尊重人民参与经济活动的意愿、保护其劳动积极性的基础上,退休制度能适当灵活甚至鼓励延迟退休,同时给自愿延期退休的劳动力增加延期退休福利,消灭年龄歧视,这将大幅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对冲劳动力数量和比例下降的不利影响,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清华报告指出。

在保护和提升人力资源方面,报告建议应从教育和健康两方面来不断优化。在提高义务教育年限同时提升教育质量,注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合理优化,注重让受教育者获得更多的劳动素质和技能。健康方面在享受环境治理带来的健康红利同时,要致力于探索出一套能够广泛服务于大多数百姓的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及活跃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

对于如何更好地使用人力资源的体制和机制,报告中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退休问题上保持灵活度,尊重劳动者的意愿。第二,在用工体制中破除“年龄歧视”。第三,给女性参与劳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选择空间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