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估值180亿美元LinkedIn的七大成长驱动因素

作者 | 邱昭良  

2021年06月16日 14:17  

本文2415字,约3分钟

网络效应是威力特别强大的系统内生力量。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赢家就会占有强大的先发优势,让后来者很难超越。举例来说,现在 Facebook 是美国社交媒体领域的领先者,成年人使用率就达 69%,除了视频分享平台 YouTube 使用率能与其并驾齐驱之外,其他社交平台使用率都远远落在后边。同样,在国内,微信一家独大,阿里先后推出的往来和钉钉以及其他社交媒体软件都难以撼动其统治地位。因此,你要么启动并维持有利于自己的增强回路,要么避开你竞争对手挥舞的这一“利器”。

 

案例 LinkedIn: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故事

2003 年 5 月 5 日,专业人员社交网站 LinkedIn 正式上线,第一周之后,注册用户接近 12 500 人。据公司网站披露,一开始用户增长很慢,有时候几天只有二十几人注册。然而,四个月之后,注册用户已经达到 5 万人,它还获得红杉资本 470 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一年之后,注册用户达到 50 万人。三年之后,公司开始盈利。2011 年,公司 IPO,估值近 180 亿美元,注册用户超过 2.25 亿人,覆盖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6 年 6 月,微软公司以 260 亿美元并购了 LinkedIn。图 8-6 与图 8-7 分别展示LinkedIn 2009 ~ 2016 年用户数增长情况与 2009 ~ 2019 年收入增长情况。

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驱动 LinkedIn 成长的动力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病毒营销

“联系人导入”的概念现在已经很常见了,但在 2004 年,这是非常新颖的创新性做法。LinkedIn 开发了 Outlook 联系人上传插件,可以让用户很方便地向其电子邮件 Outlook 上的联系人群发消息,邀请对方注册。据估计,一个人可能引起 5 ~ 10 个人注册,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新用户。据统计,多达 7%的用户上传了他们的通讯录,发送的邀请数量增加了超过 30%。

2. 用户口碑

LinkedIn 最早的理念是人际交流的六度理论,而且定位于专业人士,使其可以展示个人的真实资料、专业实力,并维护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这些让每个用户找到了展示个人专业形象与品牌的机会,也使他们有动力去传播 LinkedIn。事实上,人们常用“ LinkedIn 效应”来表达这样一个理念:建立良好的在线社交网络,对于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LinkedIn 也成为人们寻找工作、员工或合作伙伴的重要渠道。

3. 网络效应

由于 LinkedIn 定位于专业人才社交,而社交的天然属性就是“网络效应”,也就是说,参与的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越大。这也是病毒营销能够施展的基础。

同时,由于 LinkedIn 的用户更多是专业人才,它也成为专业出版平台,每一位用户会自发地创作或发布一些内容(UGC),而这些内容又对其他用户产生了吸引力。可以说,用户越多,内容就越多,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大,用户就越多。

2011 年,LinkedIn 推 出 了“ LinkedIn 今 日” 模式,不让用户陷入UGC的洪水或垃圾信息之中。同时,该服务还允许用户订阅、分享和评论。2012 年 10 月,LinkedIn 推出了“思想领袖”(Inf luencer)计划,选择一些名人、思想领袖,直接在 LinkedIn 上与关注用户分享内容,如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更重要的是,这一计划不仅对 LinkedIn 有利,对于这些名人本身也是有好处的,这可以扩大他们的影响,并为其带来巨大的流量和相应的收入。因此,他们愿意花时间为网站创建内容。这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 抓住刚需:求职与招聘

LinkedIn 有一个非常自然的功能,那就是求职与招聘。因为每个人都有职业发展的需求,LinkedIn 网络上聚焦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其真实资料与展示的实力,对于有招聘需求的单位来说有巨大的价值;同样,这对于 LinkedIn 用户也有现实意义,他们可以参与各种社群,了解行业动态以及职业发展机会,由此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循环。

5. 注重用户体验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LinkedIn 以优秀的产品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无缝的移动体验,让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全天候地进行有意义的联系。

6. 基本免费与高级收费相结合的模式

LinkedIn 不完全依赖广告收入,注册用户可以免费使用网站最基本的功能,如创建个人资料,通过站内短信与联系人联系,LinkedIn 也推出了高级收费功能“ LinkedIn Premium”,可以为企业、招聘人员、求职者和销售人员提供增强功能和高级功能,如通过站内信(InMail)功能进行消息传递与网络之外的人员联系,访问用户的完整个人资料,获得简历的优先推荐、专门的工作流和搜索功能等。最基本的“LinkedIn Premium”方案按月收费,为LinkedIn 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7. 收购

2012 年 2 月,LinkedIn 收购了 Gmail 插 件 Rapportive,它可以让用户从 Gmail 直接链接他们的 LinkedIn 联系人;同年 5 月,LinkedIn 以 1.11 亿美元收购了 SlideShare,这是一个共享专业内容(如演示文稿和商业文档)的平台;2013 年 3 月,LinkedIn以9.0亿美元收购了流行的新闻阅读器 Pulse。这些都拓展了LinkedIn 的疆域,增强了用户的黏性,使 LinkedIn 不仅仅是一个找工作或招聘的网站。事实上,除了上述三次收购,自 2010 年开始,LinkedIn 还进行了十余次收购,包括开展工作匹配业务的Bright.com、提供网络应用服务的 Bizo、在线教育服务商 Lynda.com等,收购成为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选编自《如何系统思考》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