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贝索斯先后投资《华盛顿邮报》,两者的逻辑有何异同?

2021年07月01日 13:53  

本文1288字,约2分钟

2013年,在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收购美国著名报纸《华盛顿邮报》后,很多媒体从业者都感到十分震惊。《华盛顿邮报》被收购意味着什么?除了《华盛顿邮报》,像许多其他传统媒体一样,《纽约时报》的读者也在不断减少。尽管订阅数量在下降,但《纽约时报》仍实现了盈利,因为《纽约时报》的管理层削减了成本。来自新生数字媒体的竞争非常激烈,《华盛顿邮报》未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在营收方面取得优势。

《华盛顿邮报》在被杰夫·贝佐斯收购后却实现了盈利。杰夫·贝佐斯允许《华盛顿邮报》雇用更多员工,并在严肃新闻报道和数字化方面进行了投资。杰夫·贝佐斯认为,《华盛顿邮报》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从专注于广告收入转为关心读者的需求。杰夫·贝佐斯强调,一家企业不可能通过节衣缩食地降低成本而变得卓越不凡,企业必须对未来进行投资。杰夫·贝佐斯从一开始就强调,尽管他拥有巨额财富,但他不想被人们看作一名慈善家或赞助商。他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让《华盛顿邮报》不断“烧钱”而不考虑盈利能力。杰夫·贝佐斯表示,提出各种约束条件将驱动企业不断创新。

读者至上的理念、带有明确约束条件的框架,是杰夫·贝佐斯为《华盛顿邮报》创建的变革平台的一部分,用以支持梦想与细节的发展。构建变革平台需要考虑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思维模式(理念)和框架。思维模式主要与梦想相关联。当我们在工作中做决定时,为了实现企业的梦想,我们需要怎样的思维模式呢?《华盛顿邮报》的理念是“读者至上”。

框架则主要涉及细节。角色、技能和协作需要在框架中被灵活地运用,框架就是企业的管理方式、治理模式以及企业所受的经济和其他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

企业思维模式(理念)有助于确保企业的梦想在潜意识中被包含在所有的决策过程中。框架则允许企业优化和开发各种细节,使提高人的绩效表现成为可能。

框架可以被看作各种限制,因为某些客观条件是企业主观上不能改变的。但在理想的情况下,框架给出的各种约束将促进企业的自我重塑。就像杰夫·贝佐斯所说的那样,正确的约束将驱动创新。如果框架是清晰可见且有意义的,那么它还能够给人们提供安全感和公平感。例如,你可以想象一个规则不断变化的游戏,就像我们在第4章中提到的例子,作为员工你并没有被告知“在棋盘上移动”的游戏规则是什么。这样做毫无效率可言,因为没有人知道该去哪里,和谁一起比赛,或者如何得分。然而,如果框架定义明确,每个人都了解规则,参与者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进而开发他们的技能来提高绩效表现。

——

思维模式和框架是梦想与细节领导力模型中变革平台的两个要素。思维模式将梦想转化为各项决策,框架将关键细节通过正确的方式转化为行动。变革平台确保梦想与细节时刻相连、彼此汲取灵感以提升企业实力,加速企业重塑的进程。

 

(本文选编自《梦想与细节》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