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友好背景下:加速建设现代农业生态体系

2021年07月08日 18:43  

本文1600字,约2分钟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即将在昆明于年底举行。会议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友好,其中绿色农业生态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生多样性能否实现。绿色农业生态体系可以更好的保护现有生物多样性基因,对稀缺的物种进行保护,避免由于过度消费某物种造成该物种的多样性消失。

一、农业技术相对滞后,急需加速现代化生态农业高质量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技术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农业分布相对分散,农业生态还有待完善。目前我们的绿色发展中心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全面政策支持。农业在育种、畜牧、养殖、粮食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摆脱进口。与中国发展相匹配的农业生态还没有形成。

我国绿色农业生态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随着各地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经过详细数据分析发现很多绿色农业建设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由于地区行政管理造成区域生态农业的分割。而建立完善的绿色农业生态体系需要跨行政区域进行建设。各地区农业生态资源禀赋尚有不足,需要加强行政区域融合,合力建设绿色农业生态。

建立现代化的绿色农业生态体系需要投入高科技和大力促进科技创新。

绿色农业生态体系需要现代化的高科技支撑,更要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发展的需求。

现代化的农业合作社、农场机制是建立绿色生态农业的模式。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资本运营机制,没有形成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合作社和农场体系。需要建立新的管理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二、部分农产品依然依赖进口,需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并提供有效补贴。

2020肉类进口新高,总量增长一倍。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年,中国肉类(含杂碎)累计进口991万吨,同比增加60.4%,累计进口额307.33亿美元,同比增加59.6%;其中猪肉进口439.22万吨,同比增加108.34%,鸡肉进口143.30万吨,同比增加98.28%,牛肉进口211.83万吨,同比增加27.65%,羊肉进口36.50万吨,同比下降6.97%。

美国年产量为1.08亿吨大豆,巴西为8600多万吨,中国仅为1300多万吨,是美国的九分之一。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在大豆等经济作物的育种和基因技术同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生态农业可以帮助中国摆脱肉类等农产品大量依赖进口的难题。

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中,加速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实现农业绿色转型。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农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实力和全民的健康生活质素,更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正如总书记所讲:“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人口大国中国所要面对的挑战。中国目前很多经济作物和面粉等任然依赖进口,只有在绿色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农业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突破。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全面政策支持。

由于农产品育种周期长,科技创新风险大,成本短期很难收回的特点。农业科技创新在融资方面难度更大,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有效降低融资难度和成本。世界主要农业发达国家都在给予本国农业持续补贴,高度重视作为国家发展基础的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配套各类政策,促进农业同高科技融合发展。农业在绿色减排上起到增加碳汇的巨大价值。其中生态农业更是践行“两山理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三、城市化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需要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态农业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如何在新农村发展进程中完善和加速生态农业建设,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可以借鉴欧洲的粮仓荷兰同美国生态农业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各地农村资源禀赋,建立符合当地绿色转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绿色金融应为这些生态农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绿色保险服务,加速推进农业生态建设,提升在农业领域的综合发展水平,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