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启动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 |崔震海  

2021年07月19日 10:21  

本文1586字,约2分钟

7月16日9时15分,全国碳市场启动仪式于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办,备受瞩目的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始上线交易。启动全国碳市场,有助于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有助于发挥“两山理论”在中国全民绿色转型中的作用,有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和能源电力发展实际情况,以能源转型和电力转型为核心,促进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两个基本目标,实现能源产业绿色转型。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225家,首批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 碳市场交易额有可能达到3万多亿元,中国成为全球体量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后续还将纳入电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交通、建筑和造纸等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行业,碳市场通过总量控制、碳价格机制形成具有约束和激励作用的市场体系,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吸引企业参与碳交易积极性,繁荣碳交易市场。

在全国试点的8个碳交易地区中,碳交易价格差异较大,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碳的价格将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价格低洼地区也将逐步统一到全国的碳交易价格体系中,实现全国碳资源融合发展。

采取碳交易形成市场激励机制,降低减排成本。碳市场集聚的大量市场主体通过充分博弈带来强大的流动性,有助于形成有效的碳定价机制。提升市场流动性,企业卖出配额获取经济收益,实现减排激励;企业通过比较碳价格和自身减排成本,调整购买配额或进行减排的决策,大幅降低企业减排成本。

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经济发展速度、节能减排目标等因素设定碳市场排放总量,通过总量控制进一步分解到行业和企业,对企业的碳排放形成刚性约束,倒逼企业进行减排。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绿色融资需求在“十三五”期间超过14万亿元。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流入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转型升级领域,加速推动碳排高的产业结构减排,推进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等产业的发展,推进低碳生态体系完善,加速生态文明建设。

建立繁荣稳定的碳交易市场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从欧美碳交易成功的经验和中国8个地区试点的情况分析得出:“构建碳交易生体系是保障碳交易市场繁荣的基石”。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政府同市场的交互机制和相关的体制机制。

主管机构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并转变职能,从微观管制转为宏观调控,赋予企业减排或购买配额的自主权;通过AI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等高科技网络体系建立多维立体的双碳监管体系。从登记结算、交易和核查等规范市场运行,防范市场风险;建立技术专家委员会等政策支撑团队,提供专业指导,降低行政决策的管理风险;组织制定碳配额分配方案、市场监管和排放核查等一整套政策体系,通过制度保障碳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从完善碳交易市场的角度创新交易机制,发挥碳交易配额的金融属性,制定有效的碳价格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入市,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为企业提供减排资金。

借鉴中国实践及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各个区域各具特色经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地理资源、人口结构等差异较大,地方碳交易平台可以很好的助力区域碳交易和碳减排的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由于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基石,因此,短期内不增加新的区域碳交易市场是正确的决策。但长期来看,区域碳交易市场还会增加,并同全国碳交易市场融合发展和繁荣。

中国碳交易市场不仅服务国内绿色发展,更需加强同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合作,吸引全球资金参与中国碳交易,中国更可以通过国际碳交易市场向海外投资,特别是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碳交易体系,促进相关国家的绿色转型发展。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崔震海)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