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如何能更安全地赋能数字经济|“链·新时代”名家论坛之一

作者 | 王晟宇  

2021年07月29日 14:59  

本文3255字,约5分钟

区块链名家系列论坛聚焦于产业区块链,旨在为政府、学界和企业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中国区块链产业的现状和未来,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我们欢迎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加入进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

7月27日下午,“链·新时代”区块链名家系列论坛第一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区块链安全与创新”,聚焦区块链技术助力产业创新,以及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话题。该系列论坛由财经·链新、《财经》E法联合举办。

《财经》新媒体副主编张有义在致辞中表示,区块链名家系列论坛聚焦于产业区块链,旨在为政府、学界和企业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中国区块链产业的现状和未来,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我们欢迎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加入进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

主持论坛的《财经》杂志助理主编朱弢介绍,“财经·链新”聚焦中国产业区块链,向各界介绍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发展情况,给区块链这一技术祛魅,为产业的更好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邀请了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普,以及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区块链与隐私计算中⼼主任莫晓康出席并做主题演讲。

同时,作为企业界代表,北京众享比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严挺、杭州宇链科技有限公司CEO罗骁和树图研究院研究总监杨光也应邀出席论坛,并分享了企业案例。

黄普:联盟链在隐私和安全上要做的更多

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下称“微芯院”)主导开发了国内新一代区块链开源底层软件平台“长安链”(ChainMaker)。黄普此前曾就职IBM、美林美银,作为微芯院首席科学家,他带领团队开发了“长安链”。

“长安链”是在科技部、工信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及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发布的区块链底层平台。目前,中粮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电信等50家央企及世界500强企业已加入“长安链”生态联盟。

在论坛上,黄普以《区块链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为主题发表演讲。

黄普表示:“从一个比较受限的角度来看,联盟链本身跟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联盟链引入了准入机制,链上所有人的身份是已知的,通过证书进行管理。所以在联盟链除了隐私保护外,很多的时候跟传统的IT系统很像,有一些安全控制体系,比如存储、通信、准入、证书管理、权限管理。”

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黄普表示,联盟链要做的事情更多。

目前,业内主流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为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以及可信运行环境。长安链在这三个方面同步进行,并在可信运行环境领域有着独特优势。

6月10日,微芯院发布了自主可控的96核区块链芯片,相比于纯软件计算,其区块链交易性能提升了50倍。

“TEE(可信运行环境)本身的做法和基于密码学的隐私保护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它引入了可信的硬件。有了可信的硬件以后,就能够在硬件里进行一些隐私层的运算。”黄普介绍。

莫晓康:零知识证明可打破区块链“不可能三角”

在区块链领域,“不可能三角”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不可兼得,这是限制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

北京大数研究院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莫晓康拥有美国斯坦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他致力于推动隐私计算技术,特别是零知识证明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

莫晓康在论坛上表示,目前零知识证明等技术已经为“不可能三角”找到了突破口。

莫晓康介绍,由于公链的主链性能有限,把记账和存储的环节放到链下,可以大幅提高整个区块链的性能,零知识证明的方法则能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我们过去活在物理空间里,现在更多是活在赛博空间或者信息空间里,隐私计算属于赛博空间的科学,相当于赛博空间的相对论或者量子物理,是那个空间里的自然规律。”莫晓康在演讲中表示。

莫晓康认为,隐私计算于1979年诞生,由于区块链的普及,使得大家开始去认识它的价值。它是信息空间的基础科学,在未来的三五十年里,还会持续的发挥价值。

严挺:区块链在现实应用中要“因地制宜”

北京众享比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严挺从一线企业的角度,根据其多年的从业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众享比特成立于2014年7月,是国内最早从事分布式网络的企业,成立以来已成功进行了多轮合计过亿元的融资,与包括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南京市政府、清华大学等数百个国内政企学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作为众享链网的发起人,严挺还是国家科技专家库在库专家。 

严挺表示,区块链天然是加密的,从安全性上来说,要比现在的很多技术都先进。但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区块链应用的灵活性尤为重要。

严挺认为,很多企业做区块链技术改造,不应该脱离原有的数据库,原来的数据存了一二十年,不能因为做链改就把原来的逻辑都改掉,要在原有的数据库基础上做起。

严挺解释:“我们很多同行都想拿区块链颠覆企业原来的操作逻辑,一般结果都不太好。因为太难做了,改变原来用户的想法特别不容易。现在我们做项目,基本做法是做平行的系统,或者在系统上打个洞,把数据抽出来,再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升级,相对来说更贴近现实。”

严挺特别提到,区块链企业不能做出产品再找场景,“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而应该根据具体的企业需求,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进行开发。

严挺还提出,判断一个项目或机构是否需要使用区块链,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是否有多方参与、是否需要互相信任、是否有记账需求(溯源)等,否则,生硬地去利用区块链,只会得不偿失。

罗骁:区块链是B端、G端的数字化机会

作为宇链科技创始人兼CEO,罗骁同时还是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理事、中法区块链协会副主席。

罗骁从应用的角度,分享了用区块链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案例。

罗骁介绍,浙江某地公安局融合区块链、物联网、AI等技术,打造出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实现了制度落实、闭环管理、分级分权的预警管理。

罗骁还表示,在企业保险领域,过去由于没有数据,很多企业都在裸奔,90%的中型企业都没有覆盖,或者严重不足。“一辆几十万元的车,都有财产险和第三方责任险,而一所工厂的销售额几千万到几亿,居然连保险都没有。”

罗骁介绍,宇链科技在打造监管平台时,不仅用到一些物联网、AI技术,还采用前端感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采集可信数据,供监管方和企业使用。

“大家知道目前C端的需求,已经被互联网企业满足了,甚至过度满足了。而B端、G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程度远远不够,这是区块链的机会所在。”罗骁表示。

杨光:存证和智能合约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树途研究院研究总监杨光,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后取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加入 Conflux 团队前,曾在丹麦奥胡斯大学、中科院计算所和比特大陆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杨光的研究方向包括密码学、博弈论和区块链等。

杨光认为,目前外界对区块链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让更多人理解区块链技术,感受到区块链对于赋能数字经济的优势。

杨光认为,数字经济在社会经济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数字经济的GDP占比超过60%;中国2019年是36.2%,去年是38.6%,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提升得非常快”。

杨光重点介绍了区块链存证和智能合约,在安防、物流、电商、金融以及版权等领域的应用。

杨光认为,要想区块链能够大规模的应用,需要引入隐私计算和可信计算,以保证链上验证数据的效率。

他提出,复杂的运算放到链下,传输更有效率。

“我非常关心隐私计算的效率,乐观估计可能五年,保守一点十年二十年以内,就可以达到贴近现实应用需求的水平,”杨光认为,高效率的隐私计算是区块链大规模应用实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