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扫地僧”等消费机器人领域,这家公司以“共创力”模式构筑护城河

作者 | 欧阳叶萍  

2021年09月01日 19:12  

本文6483字,约9分钟

作为全球最大消费机器人公司iRobot的CEO和创始人,科林·安格尔主导开发过200多款机器人。

用“上天入地”来形容科林及其团队的作品并不为过:有用于太空探险的“Grendel”,有能在水里行走排雷的“Ariel”,也有拯救过成千上万人、曾参与关停日本福岛核反应堆的救灾机器人“PackBot”……

而让中国消费者最为熟知的,莫过于风靡全球的扫地机器人“Roomba”。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一款应用于家居场景的扫地机器人,竟然暗藏着安防机器人才会使用的“黑科技”。

在科林看来,“Roomba”是真正体现iRobot公司使命的第一款产品,是第一款人们能够买得起并且深入日常生活的实用机器人。iRobot团队多年制作机器人所积累的技术,都汇集到了“Roomba”身上。

过去30年里,科林每天都在和机器人斗智斗勇,他一直在思考:怎么把一台原本昂贵的机器人做到成本更低廉?如何让机器人去解决更多问题、实现更多应用?可以说,每一款机器人背后都承载着科林改变世界的梦想。

那么,究竟是什么成就了科林?

多年前,那个爱好机械装置的少年探索世界的内驱力是:去制作非常酷的东西。多年后的今天,已研发出多款伟大机器人的科林,仍走在探索家用机器人产业谜团的路上——去创造更加不可思议的实用机器人。审视成长之路和创业生涯中的林林总总,科林把实现自我价值、改变世界的秘密凝聚为三个字:共创力。

“我的心之所向就是去制作机器人。”

《财经》新媒体:回顾成长和创业之路,你多次提及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共创力”。

科林·安格尔:“共创力”这个词并不是我在创业过程中就想到的词,而是我反过来审视自己的创业过程,发现我克服困难的方法有一定的共性,而这个共性可以很好地用“共创力”来诠释。

在我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成为体育活动还是学术研究的一位领导者,我都意识到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那么我们都能够更容易去战胜挑战。所以我们需要这样一种能力,去把其他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开发出来,朝着共同目标去贡献力量。这样我们所能够得到的力量,要比一个人孤军奋战大得多。

开发机器人尤其是发明新的机器人,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目标。我相信iRobot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能力,可以把所有人的想法,所有人的技术还有能力汇集到一起,尤其在遭遇困难时能够互相支持。我们才能成功开发出大家期待已久,但直到现阶段才逐渐浮出水面的一些机器人产品。

《财经》新媒体:你是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开始对机器人产生兴趣的?

科林·安格尔:其实对于制作东西,还有搞清每件东西背后运行的原理这样的热情我打小就有。《共创力》这书中也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我3岁时,有天家里马桶坏了,当时我手边正好有一本书是解释马桶工作原理的。我还不识字,但是我能够看懂书中的图示,所以我就让妈妈把解释文字读给我听,我就根据书中所写的原理,把马桶修好了。

我认为,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非常棒的。但同时去理解这个想法,逐渐地把它想明白,最后再能够成功地把它制作出来,才是最令我兴奋的事。我一开始可能并不知道机器人是我的热情所在,只是说我一直非常喜欢去寻找解决方案,尤其是遇到问题时,喜欢去寻找一个新的方式来把问题解开。

我还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把一杯牛奶从活动室送到厨房去,而我却花了一整个周末造一个吊车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很喜欢这个挑战,我希望能够去创造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当我去麻省理工大学上学时,学校问我想要学什么样的专业,我当时就有一个非常清楚的答案:我所学的专业,必须要能够帮助到我制作非常酷的东西。所以最后我选择的专业既跟计算机科学相关,又跟电子工程相关,还跟机械工程相关,因为我知道学好这些学科之后,我就能够制作更为复杂、更为智能的一些设备了,包括机器人。当掌握了这些技能之后,我离开了麻省理工大学,我的心之所向就是去制作机器人。

“从一开始,我们就必须要生产出有价值的机器人。”

《财经》新媒体:那你最初开发机器人的时候,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

科林·安格尔:挑战太多了,但是要说到最大的挑战,那应该就是把机器人当做公司的一项业务来做。

因为机器人最终做出来它是要帮助我们来做具体事情的,那要想让这个机器人卖得好,那它做这件事情就要比人做得更好,或者是至少它要能做到和人一样的程度才行。

人的动手能力是很强的,所以人能够把需要动手的事情做得非常好。我们要让机器人有价值,这个标准就非常高了,所以说做机器人和做电脑还不太一样。哪怕是最简单的电脑,它也能够把数学做得比人好,人不是那么擅长数学,所以电脑就很容易就能够比人做得更好。

《财经》新媒体:什么样的机器人才是有价值的呢?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科林·安格尔:要做一家成功的机器人公司,那么你肯定要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的话,客户才会愿意去额外支付制作机器人的这个成本。但是这个等式是很难成立的,因为机器人的开发可能会非常的昂贵。

在iRobot公司成立早期,我们也会去参考一些大公司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有一些公司他们做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外形和人非常相似,它们还能够行走,能做一些非常炫的展示。但是除了为大众提供一些娱乐,这些机器人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所以这些机器人出现后,大家会谈论它一阵,会说它代表着未来的技术,但它很快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它消失得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它没有实用价值。

当然那些非常大的公司,他们去生产这种展示目的的机器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iRobot当时只是一家小公司,我们的投资人不多,资金也没有多少,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必须要生产出有价值的机器人,让消费者能够在看到机器人之后说:“这就是我的信用卡,你拿去吧,刷卡吧,我愿意为此买单。”

我们需要创造这样的价值,才能在收到钱之后继续去支付办公室的租金,才能够确保我们能够发得起工资,每天能吃上饭。

《财经》新媒体:从制作机器人到组建公司,是否遇到一些市场推广、企业发展等难题,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科林·安格尔:分享一段我们公司濒临失败的经历,那是2003年,也就是公司成立的第13年。

头一年我们刚刚发布了扫地机器人“Roomba”,而且它在市场上面取得了一定成功,所以第二年我们就考虑要把这个业务逐渐规模化,因此我们就囤了非常多“Roomba”库存。

如果去看当时我们公司人员架构的话,你会发现工程师占了绝大多数,公司里面负责市场推广这样的人才非常少。而工程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他们认为自己能胜任所有工作,容易轻视其他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当时我们投了一条电视广告,这个电视广告所有工程师都觉得非常好,但其实是只有工程师才能够看得懂,在消费者那里并没有引起非常强烈地反响。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教训。

最后,我们发现80%-90%“Roomba”的库存都还在库房里面没有卖出去,那是2003年11月中旬,公司陷入了危机。

但幸运的是,当年百事可乐也拍了一条电视广告,邀请美国非常著名的喜剧演员出演,“Roomba”在那条广告当中也出镜了。这部广告片非常有趣,而且很好地从侧面展现了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当然百事可乐投资这条广告是为了宣传百事可乐本身,我们也是非常意外从中受益了。

当年年底,我们就把所有的库存都卖掉了,所以我们从这件事情当中也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我们应该去更多了解我们面向的客户到底是谁。除了做一家专业的工程公司,我们还应该要成为一家更出色的市场推广公司。

“扫地机器人Roomba是共创力非常典型的代表。”

《财经》新媒体:你最得意的作品是什么?它是怎么诞生的?

科林·安格尔:过去这些年间,我和团队创造了超过200款不同的机器人。有些机器人像“PackBot”,它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还曾进入过日本福岛核反应堆参与把它关停的工作;当年还做过一台能够行走的小型机器人“Grendel”,它向我们展示了可以利用机器人去探索其他星球,后来美国宇航局Sojourner太空车也是源于此开发的。

但其实我最早创建iRobot时,目标是把公司做成一家能够把机器人带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来的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机器人产业。而“Roomba”扫地机器人是真正体现iRobot使命的第一款产品,它是第一款大家能买得起并且进入人们生活的实用机器人,也是我最骄傲的一款机器人,且它成功创建了家用机器人产业。

iRobot公司创立的早期,每次我向别人自我介绍说我是一家机器人公司的CEO和创始人,都会被问到“你什么时候能制作一款机器人,能够帮我解决扫地这件事情”。所以这个想法本身并没有什么挑战,真正的挑战在于我们如何把它做出来,并且能够确保做出来的机器人能够把活干好,就像我们自己能够把家里打扫干净一样,同时还要确保它的成本足够低,让大家能够负担得起。

所以“Roomba”的故事,其实也是一个多种技术融合的故事。在2002年之前,我们公司在做其他机器人过程当中所积累出来的技术,最终都汇集到了“Roomba”身上。

我们和国际知名公司Johnson Wax合作过,当时开发了一种非常大型的地板清洁机器人,主要是用于清洁机场还有商场这样一些公共区域,通过这样一个项目,我们了解到机器人是如何来清洁地板的。

我们还和孩之宝公司合作过,生产机器人玩具,也是这样一个项目让我们接触到了中国,了解了中国制造业的能力,能够生产出非常复杂的东西。我们还从这个项目当中了解到,怎么样能够把一个看起来原本很昂贵的机器人做到成本更低廉。

我们还和很多军事项目合作过,包括我们生产了排雷的机器人,其中会涉及到一些特别复杂的算法,能够确保在这个排雷的过程当中能够做到全面的覆盖,不会遗留任何地雷,这个技术还有一些其他技术一起汇集在了Roomba的身上。所以说Roomba,其实也用到了很多军用机器人才会去使用的技术,比如说它的清洁覆盖的算法,就是我们原本用于安防机器人的同样算法。

所以我觉得Roomba是共创力非常典型的代表。它把不同的项目、不同人的想法,都汇集到一起去解决一个全新问题,那就是实现家居的清洁。

“如果把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比作一场棒球赛,现在我们连棒球的第一垒都还没有达到。”

《财经》新媒体:关于机器人,还有哪些谜团是你打算持续去探索的?

科林·安格尔:我人生中大部分时间,或者说在iRobot过去的31年时间里,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让机器人去解决更多问题,实现更多的应用。尽管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机器人,但是我一直坚信我们还处在机器人非常早期的一个阶段。如果把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比作一场棒球赛,现在我们连棒球的第一垒都还没有达到。

眼下一个有关机器人的最重要谜团尚未打开,我们希望机器人能够帮助社会中越来越多老年人去独立的生活。

随着出生率的下滑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结构将会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年轻人会越来越少,而老年人会越来越多。有一些老年人年岁已高,独立做事会成为困难,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机器人来填补这一块的缺口。

“我的工作每6个月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财经》新媒体:请描述下你工作中比较典型的一天。

科林·安格尔:过去31年中,我不觉得我有过任何非常典型的一天,因为每一天都是特殊的。

我是在我家客厅创立的iRobot公司,如今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非常多的办公室了,员工也有几千人。原本是我自己动手开发机器人,现在我变成了一家公司的管理者,我管理这家公司,让公司去开发更出色的机器人,同时我也在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去吸引更多人才,让他们愿意来到iRobot这家公司,去创造出更加不可思议的一些实用机器人。

25年前就有人问过我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我当时说,我的工作每6个月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创业过程中,你会发现现在做的事情和6个月前所做的事情是截然不同的。

那25年之后再问我这个问题,我的答案也还是一样。我每天醒来后,都会去理清我需要去做的事情以及公司需要去做的事情,只有这样积极准备和应对,才能够在公司遭遇挑战前就把计划做好。

目前我在两个领域花的时间最多。第一个就是疫情以来,我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很多时候是在家办公,所以公司办公室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我现在想搞清楚的是:以前当大家汇聚在公司,能够有无限的创意,那如今大家分散各地,在不同地方办公,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大家的创新力。

第二个是技术方面,我依然关心解决问题这件事情。我现在思考怎么样能让机器人成为人类更好的一个伙伴。因为机器人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应该成为人的伙伴。我相信这也是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非常前沿的一个思考。

“把家本身看作是一个大的机器人系统。”

《财经》新媒体:5年后,清扫机器人技术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科林·安格尔:我们现在可以开始问自己,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必须是一个独立工作的物体吗?我相信未来的机器人,它会是我们更舒适家的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未来我们的家将会更像是一台机器人。

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的互联设备了,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们是互相独立的,它们的智能程度也仅仅是限于我们编程的能力。它们之间缺乏互相协作或者互相协作得并不理想,更像是一台孤立的设备,缺乏一个机器人的系统对它进行统一的调度。

而要让我们的家更加的智能,我相信未来我们要把家本身看作是一个大的机器人系统,而不仅仅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场所,把不同的互联设备放进去,它就会自动变得智能。

《财经》新媒体:把家看作一个大的机器人系统,能具体谈谈吗?

科林·安格尔:未来我们的家将能够实现自动清洁、自动整理,还有自动管理能源,比如说电力使用,都可以由机器人掌控得非常高效。同时,我们待在家里时,会感觉到家在保护着我们,保护我们的家人,保护家里的一切。同时,家还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健康的环境,我们呼吸的空气是健康的、清洁的。你不仅仅感觉家是一个空间,你还会感觉家像是一个大的机器人伙伴,在每时每刻照顾你。

《财经》新媒体:智能机器人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智慧吗?

科林·安格尔:这个问题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因为智能包含方方面面很多的内容,像现在的机器人,它在执行某些工作的时候,它的能力是超越人类的。

但我觉得如果说对这个世界深层次理解的话,机器人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在这方面是没有办法超越人类的。我相信智能机器人会越来越好,我也非常兴奋能够去探索这样一段旅程。

《财经》新媒体:为什么想到出《共创力》这本书?

科林·安格尔:我相信现在有非常多书的内容都是关于自我价值的。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其实给大家非常多的压力,甚至有时会损害别人的利益。比如,现在社交媒体挑战我们不断去展示最好的自己,激烈竞争不断要我们去提升自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团队的能力,团队的价值或者说共创力就容易被忽视。

所以我想通过这本书向大家传递一个理念,就是当人们走到一起的时候,这个力量是绝对可以超过个人的,才能够改变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多么有能力的人能够取得一个团队才能取得的成绩。我想向世界传递这个理念,希望每一个听到这个理念的人都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