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规严管国企“钱袋子”,涉及资金规模达3.44万亿

作者 | 郝景辉 编辑 | 侯郁  

2021年09月07日 17:41  

本文1408字,约2分钟

山西旨在通过企业债务、银行账户及资金管理方面,严管总资产达3.44万亿省属国企,从而为山西国企改革这一当下重中之重的工作保驾护航。

随着山西国企改革进入“苦炼内功”的第三阶段,如何加强省属国企的基础管理,成为目前的“重头戏”。2021年9月7日,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省国资委联合制订的《山西省省属企业债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和《关于加强省属企业银行账户及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

《办法》从举债和担保管理、资金使用和偿还、监督和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对省属企业债务管理作出规定。《办法》指出,省属企业债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坚持合理适度,举债规模、偿债能力要与促进发展相适应;二要坚持分类管控,充分考虑企业所属行业及财务特征设置标准,实施分类管控;三要坚持自我约束,省属企业作为落实债务管控的第一责任主体,要切实承担起债务管理主体职责,压实责任;四要坚持风险可控,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要求、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对省属企业银行账户及资金管理进行从严规范,具体从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加强资金风险防范等3个方面提出15项具体工作举措和要求。各省属企业要通过规范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加强资金内部控制——提高资金管理数智化水平,进一步堵塞资金管理漏洞,防范资金管理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山西此举,旨在为已经进入“深水区”的山西国企改革保驾护航。截至2021年7月31日,山西省属国有企业总资产高达3.44万亿,如此规模宏大的国企,牵一发动全身。如何有效科学的管理支配,已成为摆在当前山西国企改革的难题。

事实上,山西国企长期以来管理粗放,过度追求销售收入和投资额等规模和量的指标,由此带来的投资决策缺位、并购重组低质、内部贸易空转等问题较为突出。

与此同时,山西国企存量资产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竞争严重、过度多元化发展、投资决策粗放等突出问题。更有评估表明,长期以来,山西省属国企投资决策缺位,导致很多投资项目难以盈利。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山西在国资国企改革中,将对既往投资失败项目大起底的基础上,同时组织力量及时推动挽损止损。

据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在此前召开的省属国企推进会上透露,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已终止7笔不合理投资,涉及金额89.36亿元;暂缓8笔投资,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涉及金额143.5亿元。

除去出台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市场似乎也给足了山西国企改革面子。当前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山西省属国企所处的煤炭、钢铁、焦化、化工等行业,都位于历史上盈利能力最好的阶段。

但王一新也坦言,对于这些受周期性影响很强的行业,省属国企过去多次遭受了行业跌落低谷时的痛楚,这些行业处于低谷时的难处和痛苦,仿佛还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因此,当前情况下是省属国企“腾笼换鸟”推动混改的好时机,也是省属国企消化历史不良、处理历史问题的好时机,更是省属国企提取拨备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好时机。

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也在全面加强投资决策管理,强化债务管控,坚决防止投资冲动方面被赋予了更多的重任。如何利用好这一时机,将以往过高的资产负债率降下来,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也将考验着山西国企改革“操盘者”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