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沪首推小学不考英语 弱化英语是教育公平还是自废武功?

2021年09月14日 11:50  

本文2033字,约3分钟

日前,上海市教委成为全国首个"踢出"英语考试的试点城市;而一直都是走在教育最前端的清华大学把学校内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改成“纯英文”版本,老师上课的时候要用英文讲课,而学生也需要用英文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高考外语科目到底是否应该取消或降低分值占比?为什么? -语言类考试以何种形式存在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中国国情? 如何理解真正的“教育公平”?本期《说到》邀请权威嘉宾与你共同探讨。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一、弱化英语:教育公平VS自废武功? 

      我们还是要从发展来看,如果两个不同地区的孩子,一个原来曾经学过英语,一个没有学过英语,他可能在考试上会直接有差距。现在可能有的人想了一个办法——考试就不考了,这样似乎对这些没有学英语的孩子更加公平,但是考试升学只是有一次功利性的价值,升学以后,你还要迈向就业,迈向职业生涯,迈向未来的生活。

      (我)大学阶段,有一个数学系的老师,这个老师他每天都到数学系的办公室,打开电视机(和同学们一起)看英语的讲座《Follow Me》

      10年20年之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当年经常去听英语讲座的同学们考上研究生了,都是行业的骨干,都是国内知名的专家。(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就意识到英语是当时很多人成长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学科,关键的语言。所以如果是我们降低英语的要求,或者是甚至不学英语了,就实现更好的公平了,那完全是一个自我遮蔽,自我囚禁的办法。

      (正如)1921年中国建立了新学制,它的基本框架当时就强调对科学的教育,当时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对,说我们用不上科学,包括物理的教学,化学的教学,但是我们后来再做回顾的时候就发现物理的教学,化学的教学一下子改变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科学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英语考试分值降低、甚至不考了,还要不要学?

      我们现在来回应英语教学,如果说现在英语不教了,我们小学生英语不学了,那么它不仅仅是缺少知识的问题,它缺少一种视野,缺少一种思维方式,缺少一种文化,缺少一种跟人类大多数人进行互通的工具,特别是在一些科学的领域,很多尖端的科学文献,可能首先用英语的方式把它发表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简单的把英语教学看成学科教学的看法就是有局限的,不符合中国教育现代化大的进程,仅仅看到短期当下的几年的事,而没有看到我们下一代要怎么发展。

      现在各个地方有一些做法,我对这些做法我认为是有质疑的,比如很多地方中考化学科降分了,物理科降分了,为什么降分?为什么英语又要降分,降分了就没有压力了吗?如果把所有的孩子按照分值的高低排队,并且根据这个排队决定他进什么学校,决定他后来上什么工作岗位,那么无论你分值怎么降,无论你的题目出的怎么容易,它依然都是一个高压力的。

      (包括)上海有一些小学不考了,这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并不是不重视。未来怎么考试,压力不来自于(科目或分值)内部的结构,压力来自于整个模式。

       我理解教育本身是“散步式”的,所谓散步式的是每个人自己找到兴趣点,找到自己的目标,依据自己的速度,依据自己的体力,依据自己的方式来走。

      而我们现在都变成是赛场上赛跑式的,同样一个起点,大家沿着同样的跑道往前奔,最终在终点还要看谁先到,谁到的时间是多少,这才是当下我们英语的教育教学遇到的突出问题。

      (其实)包括英语教学在内的这个各科的教学都存在单一化(问题),内容单一化,方式单一化,模式单一化,这才是我们当下教学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比如科学领域,我们存在很多的卡脖子阶段,如果我们让中学生不学化学、物理,那么以后学物理学、化学的基本基础都没有了,就把孩子引进一个没有未来,或者未来受到限制的胡同里去了。这是很危险的,不仅是对个体危险,也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科学事业的发展很危险的路径。

      要改变这种模式,才能够真正的减轻压力。“双减”并不是把负担减轻了就没有压力了,而是让孩子、让教师有更大的教学自主(权),就没有压力了。

三、国外“自主”模式为啥学不来?

      我反复的讲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内容只能够占学生学习时间的60%,其他40%的时间应该是留给每个孩子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去选择。

      这种方式在国际上有,而且不止一个、两个国家,但是不能简单拷贝,因为它的形态依然是多样的,它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它的文化不一样,它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像很多美国的教师跟我们的教师不一样,他们的教师是老师长期在教室里,可以泡茶,可以泡咖啡,可以买小点心,学生到教室是客人,学生喜欢这个老师的课他就来了,他不喜欢老师的课他可以走,这就叫学生的自主性。

      但是对中国来说,我们现有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难以让这种方式生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双减的制约不在于我们要找一个新的方案,它的制约在于我们现在教育管理部门。

四、中国强大了,学好中文,英文没用?

      简单的把汉语跟英语对立起来,认为学了汉语就不是要学英语,学了英语就忽视了汉语,这两种选择都是肤浅的,都是片面的。

      我相信很多的家长、老师,包括我们社会成员,如果你的观点不是带偏见的,那么都会重视这两种语言来学习。(另外)我不太赞同说我们国家强势了,就不要学英语了。学英语、学汉语事实上是一种互补,是一种拓展,是一种扩大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生命力的选择。

 

策划:于慧媛  编辑:康路  摄制:刘建楠

(声明:本视频为《财经》新媒体独家视频,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