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刘民
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博导
1、为什么这次是幼儿和小学生?
福建这一次的疫情是很正常的,也是疫情常态化阶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这个群体发生在校园里家庭内,我们觉得比较敏感,或者说这个群体是我们以前认为疫情可能对他们侵袭小的人群,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新冠病毒是一个非常狡猾的病毒。
从现在全球来看儿童是感染的,因为它是一个新型的冠状病毒,是人类100年来才遇到的,我们所有的人群都易感,每个人都易感,只不过我们把感染以后所造成的后果的不同分为高危险人群,比如说80岁以上的人,感染以后导致的他的重症和死亡增加,所以这一部分人被我们关注。
但是对儿童所造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这是个问题。
从全球的目前的数据来看,它至少不比成人高(危害),但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的病毒,现在说任何话都太早,我们需要观察。它的症状轻并不能意味着它就危害小,我们还要对这些人进行随访,看他的近期和远期的对身体的伤害,这是病毒学家、临床医生和流行病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我们在历次的疫情聚集性疫情,包括今年年初的石家庄的疫情,我们黑龙江的疫情,以及我们青岛的一些疫情都是发生在我们的薄弱环节。
比如说我们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我们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比如说发生在院内感染导致的传播链,我们管理有些缺位的地方。
正好、儿童这也是一个被忽略或者是曾经关注的不多的群体。
我们尽管已经开始了往17岁(以下)的人开始接种,但是全国的推进速度没有那么快,原因也很清楚,一是小年龄组的呃疫苗接种的数据,全球的数据相比成人是有限的。
第二,从全球的疫情的分析和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来说,新冠病毒感染的儿童跟老年人相比它症状都是轻的。
所以在儿童接种疫苗的这个问题上,它不像成人那样好决策(不易决策),再加上疫苗的接种,我们是按照风险大小(风险等级)来的,所以疫苗的覆盖率还没有覆盖到儿童,就会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2、德尔塔变异毒株潜伏期更长吗?14+7天隔离期是否需要延长?
总的来说是德尔塔病毒变异株,它就是传播速度快,至于说是不是那么长的潜伏期,从目前看也没有太多的证据证明,跟其他的毒株相比,它的潜伏期已经延长了,但是由于它的传播力快,我们就很难判断。
当然我们会回过头来,一次一次的疫情都在反思,都在总结经验,我们看我们集中隔离14天+7够不够时间,像北京为了把风险降到最小,所以我们(实行)21+7。目的都是把境外输入的风险降到最低,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国家新冠的防控策略没有变,仍然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3、疫苗要不要打第三针?
疫苗需不需要打第三针,它涉及的事情比较复杂。
我们国家的专家认为,打第三针确实能增加抗体,所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重点人群是可以打的。
从疫苗本身的效果来看,其实疫苗要不要打第三针还和你暴露的风险有关,比如说像在中国目前的这种状态下,至少我们我们的社区是干净的,我打那么高的抗体干嘛?没有暴露的传染源,所以这个必要性是要强调。
还有,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疫苗的公平性。全球大流行,我们打了基础免疫两针打完了,全球其实还有很多国家的人连第一针都没有打到。
如果从人道主义、国际主义来考虑,要想终结或者是控制住大流行,是要全球共同的努力,要大家都有可能接种上疫苗,这个疾病才能在一段时间内比较快的被控制。
它总有免疫空白,这个病原体就会一直在繁殖,这个疫情就控制不了。
4、新冠后遗症有多严重?
从目前随访的情况看,就是第一波得了新冠的人和全球感染过新冠的人的长期的随访的结果,他们有不良后遗症,有一些后遗症的比例是高的,他对机体的损害是有的。
(新冠)长期的影响有没有?这些未知数都是科学问题,它不仅会导致机体的问题,我看全球的一些数据有那么多感染过的人都有乏力,就没劲,乏力这件事情是真的,但是也和心理因素有关。
所以我相信感染新冠病毒的这些人不仅有机体的后遗症,也有心理的后遗症。心理受伤受伤害,情感受伤害,如果说他在医院里经历过那样的事情,这种心理创伤是很大的,或者他的家族成员中有人去世,这些都是在人的一生中都是因为传染病而导致的一种重创,是超越了他的预期的。
5、中秋国庆可以出游吗?
人们在控制疫情的同时,正常的经济生活是需要恢复的。
在低风险地区,必要的小规模家庭的聚会还是可以的,尽量不要去人群非常多的地方。
如果真要必须要去戴好口罩。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以歼灭战的速度包围战的,迅速取得了武汉湖北保卫战的胜利,是因为我们举全国之力。但是可以想一想,如果当初只有一个武汉,我们去了4万的医务人员,如果当时同时出现5个武汉,10个武汉,我们能承受吗?不可以。
我们有这么多人需要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是吧?不能因为疫情雪上加霜。
策划:于慧媛 编辑:康路 摄制:刘建楠
(声明:本视频为《财经》新媒体独家视频,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