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个裂缝,整个塔就会瘫掉”

2021年09月27日 13:08  

本文2407字,约3分钟

“如果把数字经济比作蛋糕,数据就是面粉,信息技术是工具,降本增效促消费是产业链上产生的新价值,这些价值组成了数字经济。从原始的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再到数据资本的演进,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来源。”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网络数据治理论坛上,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唐建国说。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表示,当前,数据作为新型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凸现,业界逐步形成共识:深化数据共享开放,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成为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金钥匙”。

与此同时,各类数据资源的爆炸式增长也给数据安全带来了不少成长中的“烦恼”。例如:数据采集和应用的边界在哪里?数据利用如何更高效?数据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在论坛现场,多位行业大咖共话数据治理的未来。

“只要有一个裂缝,整个塔就会瘫掉”

每日互动董事长方毅将网络安全比喻为“火药塔”,“只要有一个裂缝,整个塔就会瘫掉。”

“推动数据供需匹配、数据流动、数据权属等问题解决已经迫于眉睫。”周民表示,数据存在来源不稳定、内容不统一、缺乏相关的分类标准等问题,其中,个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还存在着目录资源“两张皮”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数据共享不衔接、不匹配、不顺畅的问题。

在周民看来,当下,仍有不少行业领域的数据分析工作以简单的图表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现为主,缺乏具有专业水准和深度洞察力的数据分析成果,在重大决策问题的辅助支持能力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数据共享开放的范围和方式,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不清,导致数据共享难、开放难、融合难的顽疾仍未去除。”周民表示,当前,我国数据治理领域的法律在不断完善,例如9月1日正式实施的数据安全法。但困扰数据共享开放的问题还有不少需要解决,比如,数据要素市场的准入门槛还不健全,数据滥采滥用、地下灰色交易等问题较为突出,急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

当前,数据安全的风险影响已经从个人、企业逐步辐射到产业,甚至国家,数据安全风险隐患非常突出。周民指出,一方面数据攻击高发与安全防护不足突显了数据安全的高风险;另一方面,数据共享客观上加大了数据安全风险,非敏感数据的存储、汇集和关联分析会衍生形成敏感数据,安全防护力度不够,也将造成数据泄露等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网络安全领域首席科学家邬江兴表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障是世界性难题。他认为,全力发展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数据集约化后遭受网络攻击的问题,是我国数字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新基建如果没有安全性保驾护航,就可能是灾难,说得再严重一点,一定是灾难。”

据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梳理,全球有数据保护相关立法的经济体大概有140多个,且不同的经济体拥有各自的“朋友圈”,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而数字经济的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数据也面临“跨界”问题,对跨国企业或机构来说,企业合规将会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李晓东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数据治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模型尚未建立。同时,在各个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的相关立法,仍然需要寻找共识。

拧紧数据保护和治理的“安全阀”

当下,提升数据、算法、安全的保障能力势在必行。方毅建议,严把信息采集的入口。他观察到,此前,在数据安全法实施之前,数据安全领域存在“规则不清,红线不明”的情况,不少企业不注意使用规范,很容易踩“红线”。

“数据不交易,数据价值要贸易。”方毅说,在数据买卖的过程中,要划清数据的流转边界。他建议,当甲乙双方数据确权和归属权难以完全明晰时,不要完成数据交易,而是把数据放在公共平台上完成联合计算后,删除原始数据,把最后的结果拿出来,最大程度确保数据,避免不可控流转。他还强调,科技发展需要向善,数据需要“守正”应用场景。

教育是国之大计,做好教育数据治理、加强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关乎广大师生的利益。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表示,在数据治理方面,一是要维护数据安全和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并重,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二是数据收集要遵循最小够用、数据查询遵循最小授权、数据存储遵循最短周期、数据共享鼓励用而不存;三要坚持一数一源,一类数据原则上只有一个数据源,有限通过共享获取数据,减少数据重复采集;四是坚持分类分级保护,根据数据不同类型和级别,确定不同的保护措施,重点保护个人信息。

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王楚宏从深圳数据治理的探索实践出发,介绍了深圳用“三个一”维护数据安全,即通过一部法――《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确定数据发展和管理的规则,拧紧个人信息的“安全阀”;通过一张多元参与、共建的城市治理网,构建城市治理底座;此外,通过数据治理的安全线,形成网络与数据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处置的全流程闭环。

“保障数据安全,建立可信、可用、可管的治理体系是非常关键的三部曲。”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表示,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利用、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数据相关的保护技术。同时,数据既要保护又要利用,要在智能化方面持续研究和投入,持续培养数据安全人才,各个行业要不断探索数据的落地场景。

除了数据安全,从整个互联网安全出发,邬江兴认为,中国应该率先改造互联网存在的缺陷,使它成为一个安全、可信的互联网,让人们不再受此困扰,并把中国经验带给世界,从而实现共同治理,让人类社会拥有新一代网络。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