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加快布局万物智联 能带来哪些变化?

2021年10月22日 16:58  

本文1078字,约2分钟

随着鸿蒙生态的发展,亿亿级别设备连接和海量服务时代正在到来。“在即将到来的万物智联时代,更需要新的智慧交互体验。”10月22日,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总裁王成录表示,华为将用AI技术让设备、服务、交互三者进行协同组合,为消费者带来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

王成录指出,未来原子化服务APP也将达到亿级,甚至是十亿级;如果不改变人与设备、人获取信息的交互方式,真正的万物互联是享受不到的。如何通过鸿蒙生态基座,以及通过AI技术的使能,重新定义人与设备之间交互的方式非常重要。例如有了原子化能力,未来可以让用户查找,搜索应用的过程由机器来完成。

截止目前,鸿蒙智联已有超过1800家硬件合作伙伴、4000款生态设备,今年新增发货量超6000万台;超过400家伙伴开发的HarmonyOS原子化服务数量突破1.6万个。

据介绍,华为使用AI技术后,将实现原子化服务之间的参数共享,并根据不同用户、不同场景进行差异化分析,产生不同的服务组合,同时基于对用户意图的判断,让服务组合精准触达消费者。目前,基于AI技术,研发的华为智慧助手“小艺”的建议已经初步具有服务组合的能力,可以根据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地点以及行为习惯,将合适服务在恰当的时机提供给用户。

不容忽视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离不开大量数据的学习。据悉,华为sensor grid技术可在保障用户隐私安全的情况下,设备之间可以实现传感数据共享。加入超级终端的设备越多,就会越懂用户。比如在运动场景中,手机、手表、跑步机、体脂秤等设备融合成超级终端,能够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多个阶段成为用户提供运动方案、跑姿矫正、拉伸放松等专业建议。

针对鸿蒙生态的设备和应用服务开发者,鸿蒙智联软件服务包3.0新增支持垂类应用的带屏设备,并升级了基础服务包、增强服务包以及支持小艺、服务中心、畅连等应用在内的应用服务包,开发者直接调用即可快速开发出具备智慧AI能力的设备,预计到2022年将全面适配支持丰富应用的带屏设备。

据了解,为了降低开发者的接入门槛和开发周期,一站式集成开放环境支持远程开发、按需定制、一键编译和烧录、一键集成服务包和设备仿真器。目前,无屏设备开发周期已由2个月减少至2周,带屏设备预计2023年将缩减到2个月以内。

与此同时,一站式集成开发的应用开发工具提供了超过50个原子化服务和卡片模板,支持多端双向预览、低代码开发、分布式模拟仿真以及分布式调测等。目前原子化服务开发效率已由1个月缩减至15天,预计2023年5天即可完成开发。

(《财经》新媒体综编)